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讨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同和异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552 浏览:17991
论文导读:
【摘 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儒家文化则是长达两千余年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的意识形态,至今还对中国社会和人们有着一定的影响。探讨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关系,不仅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且对于推进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儒家文化;同;异
谈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同和异,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因为受长期“左”的思潮影响,不少同志对讲“同”持谨慎态度,认为讲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之同,是把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等同,是既不懂马克思主义,也不懂儒学,混淆了二者的界限,罪莫大焉。谈到同和异,黑格尔曾说:“假如一个人能看出当前即显而易见的差别,譬如能区别一枝笔与一头骆驼,我们不会说这人有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我们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1]又说:“真理只有在同一与差异的统一中,才是完全的。所以真理唯在于这种统一。” [2]对马克思主义和儒学的关系,我们既要看到同中之异,也要看到异中之同,不能形而上学的理解同和异,而要在同和异的统一中去把握真理。

一、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同中之异

马克思主义和儒家文化产生于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度,又具有非常不同的阶级基础和文化背景,一个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一个是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二者差异十分明显。
第一,二者的思想体系结构不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同和异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策略论,具有实践性和批判性,是一个缜密的思想体系;儒家文化是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呈现出朴素性和直观性的特征;儒家作为一个学派虽有其共性,但其内部派系林立,彼此之间在政治倾向、哲学世界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远不是一个严密完整的思想体系,而是一个十分庞杂的不同学派的集合体。
第二,二者的精神实质不同。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革命的批判的学说,主张通过阶级斗争推翻旧的社会制度、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并建立无产阶级的社会。而儒家文化则倾向于保守,强调“仁”、“礼”和“中庸”,本质上是使社会趋向于和平、稳定、秩序、协同和发展,主张通过一种持续不断的内在的自我批判和自我更新,来达到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和谐。
第三,二者的人性观不同。马克思主义反对普遍的超阶级的人性,主张具体的阶级性,把人性看成是一种经济关系的体现,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儒家文化则主张一种普遍的超阶级的人性,不论主张性善或性恶,都是把人性中这种善恶的本质,看成先天的,是人类的一种心理和生理构成的展开等等。

二、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异中之同

根据黑格尔的说法,在两个如此明显不同的思想体系之间,看出它们的差异,并不能说这个人有什么了不起的聪明。更重要的是能够看出它们的异中之同。
其一,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儒家文化的二重性决定了二者必定有相容、相通之处。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相似之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 [3]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积极成果的继承和吸收,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批判性,而儒家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除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还包括一些超时代、超阶级的优秀成分,因此二者相得益彰,“合则两利”。
其二,人类文化的共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内在契合。人类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面对着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特殊理由,而且也面对着许多人类存活和发展的共性理由,如改造自然、治理国家社会、处理人际关系、提高人类自身素质等等。对这些理由的认识和解决,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果,往往超出了时代、国家和阶级的局限,具有了普遍性。马克思主义和儒家中都包含了这种普遍性的认识,即文化的共性,因此这两个体系之间便有了许多相似或相同的部分。
其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被中国人民所接受,有其历史和文化的必定。张岱年、程宜山说:“中国文化中本有悠久的唯物论、无神论、辩证法的传统,有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的传统,有许多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因素,有大同的社会理想,如此等等,因而马克思主义很容易在中国的土壤里生根。” [4]张、程在这里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文化土壤条件,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张、程的说法,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相似、相同之处有七个方面,而这七个方面又可归为三类:哲学世界观、政治思想和社会理想三个方面。哲学世界观方面相同之处是最多的。马克思主义和儒学都崇尚理性,都否认有一个造物主存在,都提出世界统一于物质(“气”),都主张宇宙是运动发展的,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处于不停的变化中,都主张事物运动的理由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一阴一阳之谓道”),都认为思维是物质的一种功能和作用,等等。在政治思想方面,儒家的“举贤才”与马克思主义的任人唯贤,也是有相似,甚至是相同之处。在社会理想方面,儒家的大同理想最主要之点是主张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这正是通常所讲的社会主义的最基本含义。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才说马克思主义与儒家大同理想有相同之处。马克思说:“中国的社会主义跟欧洲的社会主义,像中国哲学跟黑格尔哲学一样,具有共同之点。”[5]

三、以辩证的同异观指导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结合

通过以上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虽然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差异明显,但是由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稳定性,二者仍然有诸多相似甚至相同之处,因此二者可以架起沟通的桥梁,实现有机结合。
(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策略,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儒家文化。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精华与糟粕并存,儒家文化也不例外。因此,对待儒家文化,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完全继承,而是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策略论,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彻底清算儒家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凸显儒家文化的积极因素和“正能量”,“吸收那些用得着的东西论文导读: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9.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18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5.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8

1.上一页12

,拒绝那些用不着的东西。” [6]
(二)弘扬儒家文化的精华,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时,由于条件的限制,没能把中华文化放在视野之内,吸取其精华,这不能不是一个历史的缺陷。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代表,其中有许多内容是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所缺少的。比如儒家关于人际关系的学说、关于天人合一的学说、关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学说,都是值得重视的,挖掘这些学说的精华,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甚至对于世界和中国的未来发展,都是有作用的。
(三)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有机结合,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精神,而且符合中国目前的现实需要。我们一方面要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需要大力发掘儒家文化中的合理因素,加以科学阐释和现代转化,以使其在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更好地发挥“支援意识”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53-254.
[2]黑格尔.逻辑学(下卷)[M].杨一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33.
[3]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9.
[4]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186.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5.
[6]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