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我教《品德与社会》课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115 浏览:155239
论文导读:施的关键是教师,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新课程实施对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本学期我任教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从目前的情况看,孩子们喜爱了这门课,作为教师,我感到很高兴。首先,新课程密切联系了孩子的生活,把大量生活资料编入教材来作为孩子的学习资源。
《我为学校出点力》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喜欢我们的学校》中的最后一个教学内容,通过活动让学生对学校的认识更全面,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学生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倡议,教育学生为学校做力所能及的事。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师,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新课程实施对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本学期我任教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从目前的情况看,孩子们喜爱了这门课,作为教师,我感到很高兴。
首先,新课程密切联系了孩子的生活,把大量生活资料编入教材来作为孩子的学习资源。为此,我们教师要合理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在喜欢并乐于参加的活动中获取体验和感悟。
其次,它不同于以前的思想品德,而是整合入品德、地理、历史、社会等学科的内容,具有更强的综合性、思想性、开放性、社会性,因而受到孩子们的喜爱。由于教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宽阔的舞台,针对课程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策略:

1.让学生在“说、想、做、画”中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

活动性是《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一个突出的特点,我一改过去“事迹”加“道理”的说教式的面貌,把教材仅作为一个范例,一个话题,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说学校——谈倡议——做小事——画学校”四个活动,围绕学校这一话题,让学生在活动中联系学校生活实际去说学校的概况,去想学校存在的不足,去做身边的小事,去画未来的校园,让活动落到实处,让学生对学校的爱在“说、想、做、画”中自然流露。
2.利用“谈倡议”的方式,让孩子们人人都当“诸葛亮”,从一件件小事中体现对学校的爱从而达到——“我为学校出点力”。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的地方,是他们成长的摇篮,也是他们学习的舞台。如何让这个舞台更加美丽,耀眼呢?与其给学生讲道理,还不如让他们走进生活,走近学校,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关心学校更有说服力。在上课开始设计小导游这一活动利用课件将校园的每个角落,连成美丽的画面,以导游形式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让学生在脑海中留下一个校园整体美的印象。这样学生用眼、用口、用心去介绍校园,让孩子感受到一种自豪感。导入到“诸葛亮,谈倡议”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提出“学校的垃圾分类回收”“给老师配置扩音器”“设计放雨伞的地方“等一系列的倡议,表露出孩子们对学校的了解,对学校发展的深思。孩子们对学校的爱,在他们的言语中自然显现——我们可以为学校做什么?学生更为积极,从身边的小事说起做起,“捡起一片纸屑”“给花草浇水”“爱护校园的公共设施”等,孩子们对学校的爱在这一件件小事中凸现。
课程强调生活性与活动性,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呢?我们教者以“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来设计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入手,注重学生的观察、体验、交流,学生在自主感悟、自主构建的教育中,智力受到了挑战,思想得到了碰撞,情感得以交融。品德教育往往陷入“知行”脱节的误区,孩子们会说不会做,我们只要解放学生于手、眼、脑、心,让他们走进生活,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去体验苦与乐、对与错、美与丑、成功与失败,去磨练自己,相信他们会成长得更快乐。
教材是开放的,内容涉及诸多领域,这节课就充分体现了这点。我始终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社会责任感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活动的实践性,通过活动让学生去实践、体验、感悟,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jyshxlw/lw42529.html上一论文:探讨微观点:“尊重慈善的自由也是社会成熟的维度”等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