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中“职业导师制”建设理由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028 浏览:110733
论文导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即为“职业导师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导师制”理论研究成果又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是我国率先试行“职业导师制”的高校,聘请旅游业界精英担任教授,由其担任本科生职业“领航员”。中山大学、贵州师范学院政治与经济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亦从不同角
【摘 要】2008年以来,郑州大学、中山大学等为数不多的高校将“职业导师制”由企业引入学校教育,率先试行了“职业导师制”,对“职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国内关于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中“职业导师制”理由的探讨甚少,本文从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中的难题着手,提出高校会计人才培养“职业导师制”建设的四点倡议:充分挖掘校内外职业导师资源;合理利用校内外职业导师资源优势;建立职业导师聘用考核激励制度;强化职业导师监督机制。
【关键词】高校;会计人才培养;职业导师制
向社会培养和源源不断地输送品质优良、技术过硬、职业生涯规划清晰的应用性技能性会计职业人才,一直是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中的难题,“职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将成为有效实现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和解决培养难题的“一剂良方”。

一、职业导师制的含义、发展及运用概述

⒈“职业导师制”最初是一个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概念
“职业导师制”英文为“mentoring”,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概念,是舶来品,是企业职工心理辅导机制,即帮助企业员工安然度过职业生涯各个阶段,职业导师对被指导者的指导具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心理支持功能;二是职业支持功能。[1]
⒉“职业导师制”由企业管理拓展至学校教育领域,是校企深度合作的深刻见证
“职业导师制”的理论研究缘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美国家,正式的职业导师制的建立则始于21世纪初,该制度有别于专注于技能训练的传统“学徒制”,增加了心理支持功能。“导师制”一词来源于学校教育理论,运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即为“职业导师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导师制”理论研究成果又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是我国率先试行“职业导师制”的高校,聘请旅游业界精英担任教授,由其担任本科生职业“领航员”。[2]中山大学、贵州师范学院政治与经济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亦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推进“职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推动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效应。但关于会计人才培养中“职业导师制”探讨甚少。

二、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难题

⒈职前根据就业意向目标实战演练会计工作机会缺乏
由于会计工作保密性要求高的特殊情况以及会计信息化的不断推进,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开展全面、系统性的会计业务实战训练的机会较难得,很多企业难以以悦纳心态接受会计顶岗实习生。
⒉职业素养中默会知识熏陶较少
默会知识是通过身体的感官和理性的直觉即通过“身教”而获得的知识,唯有通过“师傅带学徒”的方式传递,在学校职业素养培养中相对缺失。
⒊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不足
大多学生选择会计专业主要源于会计工作“闲职”的特性和工作稳定的职业预期,职业的忠诚度、敏锐性不足,由此,导致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不足。
⒋职业生涯规划不明晰
会计专业学生由于专业学习的原则性、模式化,导致其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不足,对于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往往止步于周而复始的技能性工作,较多关注工作技能的提升,而从全局角度考虑理由能力相对缺乏[3],职业生涯规划不明晰。

三、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中“职业导师制”建设的倡议

“职业导师制”的建设是解决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难题“一剂良方”,理想的全程式、高标准的“职业导师制”,能有效解决上述难题,但我们不得不面对校外职业导师时间、精力有限的现实理由,难以做到全程、全方位地培养,且符合要求的“德高业精有成就”的有影响力的职业导师人数有限,相对于人数不断增长的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单纯以校外职业导师难以实现“职业导师制”的目标。因此,我们必须从现实的条件来建设适宜的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导师制”。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导师制”应把握以下要点:
⒈充分挖掘校内外职业导师资源
在校内挑选擅长职业规划指导和心理辅导的敬业爱岗的政治辅导员担任心理支持职业导师;挑选理论功底深厚、职业技能较强的专任教师担任专业学习职业导师;充分利用学校平台和资源,在行业和企业选聘一批品德过硬、业务精湛、热心指导学生的资深会计、财务主管人员或财务经理、财务总监或总经理、总监等担任职业导师。
⒉合理利用校内外职业导师资源优势
校内职业导师资源优势在于:时间相对充裕,便于组建团队分模块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和心理辅导,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质和性格;与学生接触相对较多,便于全方位了解学生特点和心理变化情况,以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专业学习职业导师则主要从专业学习能力的培养及专业技能传授角度提升会计专业学生业务处理能力。
校外职业导师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用校外职业导师作为行业、企业的精英的地位,拓展学生专业实习和就业的渠道,获取实战演练机会;通过校外职业导师的“身教”,强化会计专业学生对职业的敏锐性、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让会计专业学生获取职业默会知识的熏陶。
⒊建立职业导师聘用考核激励制度
为形成稳定高效的会计专业职业导师队伍,要关注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方面是职业导师的选拔和聘用的标准及制度,这一制度决定着职业导师队伍的水平;第二方面是职业导师的权利和义务规定,这一制度决定着职业导师工作的范畴;第三方面是对职业导师考核和激励制度,这一制度影响着职业导师作用程度及效果的发挥。在这三方面的工作中,第三方面的工作是重点和难点,既要充分考虑管理的规程、亦要充分探索有效激励方式和渠道。
⒋强化职业导师监督机制
强化职业导师监督机制,既是充分发挥会计专业职业导师制度的有力制度保障,也是根据情况的变化及需要作出必要调整和协调的基础,可安排校内职业导师作为与校外导师沟通的联络人。
参考文献:
[1]李菲.浅谈职业导师制[J].大众心理学,2005,07:43-44.
[2]刘先琴,余嘉熙,张承凤.郑州大学聘请企业精英担当“职业导师”[N].光明日报,2008-01-09007.
[3]刘路光,蔡朝旦.“职业导师制”在师范本科生培养中的应用——以贵州师范学院经济与政治学院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01:49-51.
作者简介:
李晓健(1977-),女,广西北海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财税金融系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经济学.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hjslw/lw47051.html上一论文:浅析略论内部制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