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资本市场中国投资者法律保护与企业价值联系小结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206 浏览:21362
论文导读:向于利用其信息优势地位来进行“隧道行为”攫取中小股东的利益。法律保护可以有效抑制大股东利益掠夺的行为,有利于资本市场发现功能及资源优化功能的发挥,投资者法律保护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二者之间有着着显著的正相关联系。关键词:投资者法律保护论文企业价值论文资本市场论文本论
摘要:投资者是资本市场进展的基石,公司治理的核心在于对投资者的保护。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进展到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高级管理人员、机构投资者等依然拥有显著的股份优势、资金优势和信息优势,将使中国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矛盾更加突出。资本市场是一个信息化程度高、资金度强、参与广泛的市场,投资者受到良好的法律保护对于实现资本市场的稳定持续进展至关重要。对于处于新兴加转轨期的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投资者法律保护特别是投资者法律保护与企业价值间的联系日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探讨课题。本论文利用规范探讨与实证探讨相结合的策略,对中国投资者法律保护与企业价值的联系进行了探讨。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论文首先以论述浅析入手,将“法与金融学”作为切入点,结合中国投资者法律保护的制度背景展开浅析,利用五个相关论述对投资者法律保护的理由和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实证探讨方面,本论文对于深沪两市于1995年前上市的236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跟踪考察,选取其16年间数据(1995-2010)为探讨样本,通过构造投资者法律保护指标,提出探讨假设和模型,然后利用描述性统计和线性回归浅析的策略对假设进行检验。本论文的探讨结果表明,在信息不对称的非完美市场中,由于“不足”及分散的中小股东“搭便车”动机的有着,使得中小股东难以约束和监督控股股东的行为,控股股东倾向于利用其信息优势地位来进行“隧道行为”攫取中小股东的利益。法律保护可以有效抑制大股东利益掠夺的行为,有利于资本市场发现功能及资源优化功能的发挥,投资者法律保护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二者之间有着着显著的正相关联系。关键词:投资者法律保护论文企业价值论文资本市场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5-6
Abstract6-9
第一章 绪论9-23

1.1 探讨背景与作用9-10

1.1 探讨的背景9

1.2 探讨的作用9-10

1.2 文献综述10-18

1.2.1 基于多个地区资本市场的相关探讨11-14

1.2.2 基于单一地区资本市场的相关探讨14-17

1.2.3 基于交叉上市的相关探讨17-18

1.3 基本概念的界定18-20

1.3.1 投资者法律保护19-20

1.3.2 企业价值20

1.4 探讨思路和论文框架20-23

第二章 中国投资者法律保护的制度背景23-27

2.1 投资者法律保护的初级阶段(1990 年-1993 年)23

2.2 投资者法律保护的建设阶段(1994 年-2000 年)23-24

2.3 投资者法律保护的改善阶段(2001 年-2007 年)24-25

2.4 投资者法律保护的维持阶段(2007 年后)25-26

2.5 本章小结26-27

第三章 论述浅析与假设的提出27-32

3.1 投资者法律保护与企业价值联系的论述浅析27-30

3.

1.1 对于成本不足的论述浅析27-28

3.

1.2 对于信息不对称不足的论述浅析28-29

3.

1.3 对于内幕交易不足的论述浅析29

3.

1.4 对于欺诈市场不足的论述浅析29-30

3.

1.5 对于公共利益不足的论述浅析30

3.2 探讨假设的提出30-31

3.3 本章小结31-32

第四章 探讨设计32-41

4.1 中国投资者法律保护的评价指标构建32-36

4.

1.1 投资者法律保护指标的条款设计32

4.

1.2 投资者法律保护指标的赋分原则32-36

4.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36

4.3 变量定义36-39

4.

3.1 被解释变量——企业价值36

4.

3.2 解释变量——投资者法律保护水平36-37

4.

3.3 制约变量37-39

4.4 回归模型39-40

4.5 本章小结40-41

第五章 实证检验结果及讨论41-47

5.1 描述性统计41-43

5.

1.1 投资者法律保护与企业价值的简单统计量描述41-42

5.

1.2 全部探讨变量的描述性统计42-43

5.2 线性回归浅析43-46
5.

2.1 一元回归结果浅析44

5.

2.2 多元回归结果浅析44-46

5.3 本章小结46-47
结论47-52
参考文献52-5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探讨成果56-57
致谢57-58
附录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