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高职生心理求助行为与社会支持获得相关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019 浏览:22525
论文导读:
【摘要】为了解当前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求助能力以及社会支持获得情况,本研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大学生心理求助问卷,针对457名重庆地区高职毕业生进行的心理求助行为与社会支持获得相关性的调查研究表明:高职毕业生社会支持度越高,心理求助倾向性越低;社会支持对维护良好的身心健康状况具有积极作用;心理咨询作为一种专业的心理求助手段,是最行之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心理求助;社会支持;高职毕业生

心理求助能力以及社会支持获得水平是维护一个人心理健康的两个关键性因素。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理由与就业目前状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研究表明[1],高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就业成败有显著相关关系。在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就业心理理由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如何帮助高职学生应对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危机,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以提高其就业与心理健康水平,成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所面对的一个急迫课题。鉴于此,本研究从重庆市高职院校范围内取样,分析心理求助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1 研究策略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随机抽取重庆地区高职院校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共收集问卷457份,其中有效问卷427份,有效回收率93%。平均年龄2

1.2岁。问卷施测时一律使用统一指导语,根据被试个人实际情况填写。

1.2 调查工具

1.2.1大学生心理求助问卷

本研究选用李翠云(2007)等编制的心理求助调查问卷。此问卷总共有31个题项,其中正题17个,反题14个,并且划分为8大维度,题项内容基本囊括了心理求助的主要侧面。每项题目都有四级评判标准,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得分分别为1到4分,反题反之。被试作答时,要求从中选择一个最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等级。该问卷得分区域为31-124分,分值越低,表明越倾向于心理求助,即心理求助越积极。经编制者多次重复施测,发现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38,说明该问卷拥有较高的信效度[2]。

1.2.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本研究采用湖南医科大学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该量表共有10个题目,分为客观、主观及支持利用度三个维度。各个维度的分数越高,反映被试社会支持获得越好[3]。学者刘广珠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修订了其中的一些题项。如将“同学”替换“同事”、“恋人”替换“夫妻”与“配偶”、删掉“儿女”这一选项。相隔一个月后,用修订后的量表针对小样本实施重测,重测结果显示,各题目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689~0.912之间,由此证明此量表修订后仍具较高的重测信度[4]。

1.3 施测过程

在学校组织的毕业生例会上进行团体测试。测试在有关老师协助下,由两名经过培训的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共同施测,现场发放问卷并及时回收问卷。

1.4 统计策略

研究数据采用 SPSS16.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检验。采用了相关分析、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等统计策略。
2研究结果

2.1 高职毕业生心理求助与社会支持获得的相关关系

针对高职毕业生的心理求助水平与社会支持获得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表1),高职毕业生在社会支持获得中的主客观支持方面、支持利用度以及支持总分几大维度上,均与心理求助得分存有显著的负相关。由此可知,高职毕业生心理求助得分越低,表明其心理求助的积极性越高,获得的社会支持状况也越好。
表1高职毕业生心理求助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
心理求助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
心理求助1.000
客观支持-.513**1.000
主观支持-.033**.489**1.000
支持利用度-.478**.575**.379**1.000
支持总分-.507**.902**.761**.744**1.000
*P<.05;**P<.01;***P<.001

2.2 心理求助程度不同的高职毕业生在社会支持维度的差异比较

根据被试的心理求助得分结果,按照一定序列进行排序,把心理求助得分上限的27%定为高分组,分值下限的27%定为低分组,在高低分组的高职毕业生在其社会支持的各维度上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表3)表明:低分组和高分组的高职毕业生其心理求助得分在社会支持获得的各个维度上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在求助程度的差异比较上,低分组的高职毕业生其社会支持情况比高分组更加良好。
表3心理求助程度不同高职毕业生在社会支持各维度的差异
社会支持维度心理求助低分组心理求助高分组tp
MSDMSD
主观支持10.19

1.998.472.965.139***.000

客观支持23.363.2318.203.361

1.838***.000

支持利用度9.41

1.636.756812.146***.000

社会支持总分42.97

4.7433.446.8612.268***.000

*P<.05;**P<.01;***P<.001
3结论与讨论

3.1高职毕业生的社会支持越好,越不会倾向于心理求助

分析研究数据发现,社会支持获得越好,其心理求助得分则越低,心理求助的倾向性也就越低。这也说明了当高职毕业生遭遇心理困扰时,他所获取的社会资源越多,越能感受到更多的主观支持,这种感受同时反过来也刺激与增加了其利用社会支持的主动性与信心。可见,一个人拥有客观社会资源的多少、个体感受度以及社会资源利用度都对其心理求助水平起到关键性的影响作用。此研究结果也支持了研究预期,即高社会支持拥有高自我价值感,良好的社会支持不仅可以使个体安全的需要、自尊的需要、爱与被爱的需要以及人际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且能使个体获取到有关自身的各方面反馈信息,从而不断调整自身,实现更好的自我价值。
但对大多数的高职毕业生而言,当遭遇心理困扰或心理理由时,还是希望能够更多的获取外部帮助。无论亲朋好友还是专业的心理健康工作者,有价值的支持和帮助都很重要。特别是作为专业心理求助的手段的心理咨询,是最行之有效且论文导读:作用一个人的心理忍耐力与承受力毕竟是有限的,当遭遇心理困扰,如果既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又不愿主动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而困在心理困惑的漩涡而长时间走不出来时,就容易导致心理危机。事实上,一个人能主观感受的支持或许远比客观存在的支持更具价值,因为人的主观感受可能并不一定真实存在,但现实感受却是
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在遭遇心理困扰时求助于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不仅是一种现代生活理念,更是一种生活质量的提升意识与做法。朋友、亲属、同学与老师都是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但专业心理健康工作者却能更及时有效的针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理由实施专业的心理帮助与服务。

3.2社会支持对高职毕业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作用

有研究显示[5],稳定而亲密的人际关系是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因为这种客观存在的社会资源能够从多角度、多形式的帮助个体获取资讯、分享经验、缓解压力、调节情绪、重整认知、提供意见与分担责任等等。良好社会支持系统通过强化一个人积极地求助意识,进一步发挥其身心潜能。所以,完善的社会支持所提供的这种安全感、认同感和归属感让个体更能够深刻地去切身认识与体会自身价值,明确自身定位,获取准确的自我评价,良好的社会支持也因此成为个体行动的重要导向与推动力。高职毕业生如果从原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维度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表明他们的社会适应越好,越能被周围环境所接纳、认可和尊重。而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同时也能为高职毕业生建立良好的人际信任性、对自我的肯定性,由此更加容易接纳自我、开放自我;同时接纳周围的人与社会环境,不会过分受社会成见与偏见的影响而转变自己原有的观点和立场。即便在遭遇心理困扰时,也能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着更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和界定,更加易于信任专业人员,并在接收他人的帮助的同时而不会降低自我的价值感和安全感。

3.3积极的心理求助对于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的心理忍耐力与承受力毕竟是有限的,当遭遇心理困扰,如果既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又不愿主动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而困在心理困惑的漩涡而长时间走不出来时,就容易导致心理危机。事实上,一个人能主观感受的支持或许远比
客观存在的支持更具价值,因为人的主观感受可能并不一定真实存在,但现实感受却是心理事实,而对我们行为和发展产生影响的真正因素,却是作为实际变量的心理事实。社会支持源的存在或许仅仅是一种潜在的支持,如果高职毕业生拥有积极的心理求助行为,就可以让这种潜在的支持变成现实的有力支持。根据心理求助与社会支持相互推动的原理,在现实中得到支持与帮助后的主观满意程度,或许还将深刻影响其以后的求助行为。
对待心理求助,除了需要正确的求助认知、强烈的求助意愿,而且要有积极的求助行为以及得当的求助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的高职毕业生在遭遇心理困扰时,不仅能够正面迎接挑战去勇敢面对自身理由,而且还能主动以积极的态度帮助周边的人。具有这样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的高职毕业生,其精神面貌不仅可以感染身边的人,而且其客观社会资源也会因为自身努力与个人魅力而不断增加,特别是通过帮助他人而获得别人的反馈性支撑时,更能进一步刺激与强化个体的主观支持水平,从而使个体在暂时没有客观社会资源的情况下,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要去主动创造机会、寻求资源,获得更加广泛有效的社会支持,然后最大程度的加以利用。因此,积极的心理求助特质和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作为维护高职毕业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是相得益彰且相互推动的。求助越积极的高职毕业生,社会支持系统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杨彦.高职生就业心理健康目前状况研究[J].职教论坛 2013,(11):89-91
[2]李翠云.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求助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6
[3]肖水源,杨德森.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4):184-187
[4]刘广珠.577 名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3):175-176
[5]李伟,陶沙.大学生的压力感与抑郁、焦虑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2):108-110
基金项目:2012年高校人文科学研究专项重点项目:高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心理求助能力培养体系研究(课题编号:12sksz79)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