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发展进程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085 浏览:20658
论文导读:
摘 要:自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作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探讨研究以来,中国历任主要领导人对这一理由进行了许多探索。他们结合我国各时期发展阶段的特点,对社会主义理论不断继承升华,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为中国的发展壮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起初,这个词含有为提高劳动群众的福利和保障社会和平而改造社会制度的意思,容许财产不平等存在。而当时的"共产主义"一词,则一般是指通过生产资料(有时也包括生活资料)公有的办法来建立社会平等,主张取消财产不平等。所以,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于科学社会主义以前的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理论,有时统称为"社会主义",有时则加以区别。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了"社会主义"一词,并作了科学解释,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即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了生产资料单一的全社会所有,但生活资料和劳动力仍归劳动者个人所有,是个人的财产。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系列设想;恰恰是这些具体的设计,使教条主义者模糊了社会主义的特征与本质的界限,把社会主义变成了固定的模式。然而,进入19世纪80年代以后,马克思、恩格斯不再详细论述未来社会的特征,创立了实事求是的策略论原则,指出"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被共产主义作为自己前提的不是某种哲学,而是过去的整个历史过程。"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同志在总结"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提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陈云在八大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陈云的这个设想,不仅突破了苏联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模式,而且涉及到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合法存在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的理由。在随后的多次重要会议上,以同志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基本上都坚持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的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做"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的东西当做"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深思,创造性的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做出的这一理论概括,是根据我国发展长期以来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理由,因而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这一实际出发提出来的。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认为,讲社会主义,首先是要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的定义是两个紧密相联的概念,于1986年12月30日在《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一文中指出:"我们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增加全民所得。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义。"在上述定义中,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增加全民所得,走先富、后富、共同富裕的道路,以及防止两极分化,看成是社会主义必须具备的五大条件。而于1992年初在南方谈话中用五句话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这对加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重要论述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站在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高度,从经济、文化、政治的统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中进一步深化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认识。"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最重要的本质之一,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社会主义本质论不可缺少的应有之义。"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就是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两种提法是社会主义最终目标理由的两种不同表述。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理由的决定》,开篇鲜明地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决定》的这个重大判断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科学理念和富民兴邦的行动纲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是在新的历史发展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论文导读:线,是中国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认识论与人民群众实际工作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党自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的宝贵经验。只有坚持群众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进程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路线,才能真正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健康发展,而社会主义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政治保障
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次突破性的继承发展,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认识论与人民群众实际工作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党自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的宝贵经验。只有坚持群众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进程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路线,才能真正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健康发展,而社会主义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政治保障,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使我党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不断巩固执政地位,不断发展我国自身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
[4]选集:第7卷[M].人民出版社,1999.
[5]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
[6]李崇富.论全面实践"三个代表"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一致性[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6).
[7]陈云.计划与市场理由[G]//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件选编[M].人民出版社,1982.
[8]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王越(1987.1-),女,河北衡水人,本科学历,工作单位: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