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聚焦文本语言形式 唤醒学生语文意识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345 浏览:19938
论文导读:
摘 要: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文本内容,还应把目光聚焦到文本的语言形式上,唤醒学生的语文意识。将文章字词句段,标点修辞在表达上的特点,有意识地渗透到教学中去,激活学生学语习文的意识,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语文意识 语言形式 文本细节 特色构思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说白了就是两件事:第一,从“语言”到“思想内容”,让学生知道文章“写什么”;第二,从“思想内容”到“语言”,让学生明白“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可见,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文本内容,还应把目光聚焦到文本的语言形式上,唤醒学生的语文意识。
何谓“语文意识”?“语文意识是指我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即对语文的自觉关注。”(王尚文)“语文意识”说白了就是关注“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的意识,就是将阅读的旨趣由“思想内容”转移到“语言表达形式”上来的意识。

一、推敲文本语言,激活语文意识

触摸文本,咀嚼语言,悉心体味,发掘内蕴——作为语文教师,要有这个耐心,更要有这样的意识,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文章字词句段、标点修辞在表达上的特点,有意识地渗透到教学中去,激活学生学语习文的意识。

1.揣摩字眼,体察语言之奥妙

文本中那些看似普通的字眼却聚焦文本语言形式唤醒学生语文意识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传递着重要的信息,发挥着重要的用途。如《白鹅》的第二自然段:“白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是一个过渡段,其内容和作用显而易见。但是,这段话如何连接上下文,大多数学生不会深究。这就需要教师抓住关键字眼“更”,启发学生深思“更”字告诉我们,鹅的高傲不仅表现在( ),还表现在( )。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明白了鹅的高傲不仅表现在“伸长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上”,还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有了这个“更”字,这段话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更”字在此担当着联系上下文的语言使命,其作用不可忽视。

2.品词析句,洞悉语言之奥妙

课文《猫》中的重点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这句话是用“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表达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一位教师抓住句中的三个语气词——吧、呀、呢,通过下面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情感、态度以及他明贬实褒、平实的语言特色。一是分别带上和去掉三个语气词比较读,看有什么不同;二是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看能读出什么;三是创设情境,体会语气去朗读。在品评比较中学生发现了语言的奥妙所在。

3.品味修辞,领悟语言之精妙

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上往往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如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和 “忽然对岸出现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长蛇”表达对敌人的憎恨,“长龙”则含有赞美和骄傲之情,二者绝不能互换。又如《桂林山水》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排比句语言优美、富有节奏和韵律的表达特点,李吉林老师教学“水”的片断时先引导学生抓住漓江水的“静、清、绿”,分别用“关联词、叠词、感叹词”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形式的魅力,进而对课文中排比修辞手法的表达用意有更深刻的理解。

4.探究标点,发现语言之玄妙

叶圣陶先生说:“标点很要紧,一个人标点不大会用,说明他语言不够清楚。”标点是一种特殊的文字,特别是蕴涵作者深意的标点,往往能达到文字难以表述的妙境。如《秋天的怀念》中,母亲说:“你要是愿意,就明天?”母亲为什么不用肯定的语气说,而是用问的语气?母亲是在征求儿子的意见,在有病的儿子面前,母亲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哪句话没说好,惹儿子发脾气。一个标点,包藏着母亲疼爱儿子的无限深情!如果我们能够针对标点符号在表情达意上的独特作用进行有意识的渗透,学生就会转变写作时句逗不分、无标点意识的不良状况。

二、研读细节描写,传递语文意识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事、景、物富有典型作用的细枝末节的刻画和描绘。它归根结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在小语教材中,常见的细节描写有两种:一是景物细节描写;二是人物细节描写。教学时,要善于抓住与文章主题密切相关的典型细节,在研读中向学生传递细节描写在表现人物个性、增强文章主题方面的作用。
1.景物细节描写。如《一夜的工作》中 “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研读这个环境细节描写时,教师可以抓住“极其简单”发问:谁能将“极其简单”换一个词来说?非常简当,相当简单。能换吗?为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总理办公室“极其简单”的?一个写字台,还加了“不大”;两把转椅也就罢了,还加了个“小”。可见“极其简单”是简单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然而,在这“极其简单”的背后,我们却发现一种极其不简单的东西——总理生活的简朴和工作的劳苦。研读“极其简单”的过程实际上是向学生传达细节描写在表情达意上的功能。
2.人物细节描写。人物细节描写主要是对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或心理活动的描写。如《临死前的严监生》中“为了两根灯草,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三天三夜不肯咽气”的神态描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 “伯父半跪着为受伤的车夫包扎伤口”的动作描写……这些生动的细节,好比杠杆下面的那块石头,量小作用大,一两抵千斤,起着加强作品艺术魅力的作用。以肖绍国老师执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救助车夫”为例,请看肖老师是如何抓住动人的细节描写向学生传递细节描写的独特功效。
聚焦细节——肖老师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在“半跪”这一动作细节上,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救助车夫的画面,让学生说鲁迅先生的哪个动作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学生集中到“半跪”,老师让学生演示半跪的动作后说说有什么感觉。放大细节——教师描述画外音,让学生想象救助车夫的画面后,再深思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鲁迅就这样跪了许久。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找到论文导读:人文感悟,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构段谋篇等语文意识的渗透,学生学到的只是些散乱的语言,无法完整地认识事物。结构主义认为:“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事物的本身,而在于我们在各种事物之间构造,然后又在它们之间感觉到的那种关系。事物是由各种关系而不是由事物构成的。”对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读写经验,如果每一篇课文
了理由,给学生一种震撼,因为就这样在凄风冷雨中半跪着的可是大文豪、当时的名流鲁迅呀。
意会细节——最后提升到:这一跪,跪出了什么?(学生创造性地说:跪出了心疼、跪出了同情、跪出了怜爱……)这一跪,牵动了车夫的心。这一跪,牵动了周晔的心。这一跪,牵动了万千读者的心。这一跪,跪出了鲁迅先生博大的爱。
这一动作细节的重锤击打,研磨细品,使得文中人物形象越加丰满,更让学生领悟动作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思想方面的语言功效。

三、探析文章结构,渗透语文意识

当前阅读教学一味注重内容理解和人文感悟,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构段谋篇等语文意识的渗透,学生学到的只是些散乱的语言,无法完整地认识事物。结构主义认为:“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事物的本身,而在于我们在各种事物之间构造,然后又在它们之间感觉到的那种关系。事物是由各种关系而不是由事物构成的。”对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读写经验,如果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能适度有效地渗透构段谋篇等知识,就会增强学生阅读时的语文意识。
1.抓住语段结构特点,渗透语文意识。小语教材中可供学生学习的语段结构以“总分”“并列”居多,也不乏有些特殊的构段方式。如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慈母情深》一课中的“慢镜头”和“快镜头”。
慢镜头——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快镜头——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这两段话分别采用“倒装”和“反复”的手法表现母亲工作极其辛苦和劳累。慢镜头中“我的母亲”为什么不放在前面而放在后面呢?把快镜头中“立刻”一词换成意思相近的词,富有变化,不好吗?王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其间的语言秘密,而是通过调换顺序读(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删词比较读(将三次“我的母亲”改为一次)、换词比较读(将“立刻”换成“马上、赶紧、立即、迅速”)等策略,在回还复沓,反复比较中使学生领悟到“倒装”与“反复”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语言节奏和语流气势,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像这样的语言表达形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王老师抓住这个特殊的构段方式,奏响了“语言”和“形式”高度统一的和谐之音,语文意识的渗透达到了“润物无声、渗透无痕”的最佳境界。
2.抓住篇章结构特点,渗透语文意识。以《白鹅》为例,全篇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为中心句,开篇布局,又以“白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为过渡,承上启下,统领全文。那么,具体描写“叫声、步态、吃相”的自然段又是怎样联系起来达到文脉贯通的呢?仔细阅读这三个自然段中第一句话就不难发现其间的语言奥妙所在。
A.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
B.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C.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
第二句中的“更”字是针对第一句提出的,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欢程度在逐步加深;第三句中的“常常”一词告诉我们作者经常照料鹅吃饭,可见他对鹅的感情是何等的深厚,第三句与第二句之间又是一层递进关系。简简单单两个修饰语,构成段落之间的递进关系,促成文脉贯通。教师只要在段与段之间的修饰语上轻轻一拨,学生便会茅塞顿开,对白鹅的高傲就会有更全面的了解,对文章如何连段成篇也会有清醒完整的认识。
当然,渗透语文意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既不能抛开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进行纯写作知识的灌输,也不能不顾学生的实际水平,随意拔高要求,而要根据年级特点、单元重点、课文特色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灵活适度,有机渗透语文意识,努力做到“理解感悟”和“表达运用”相得益彰。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语文意识,聚焦文本语言形式唤醒学生语文意识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对当前重内容感悟轻语言表达的阅读教学来说,是何等的重要,何等的迫切!正如王崧舟老师所言:“语文教师必须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视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焦语言形式。”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站在“语言表达方式”的角度去深思、发现语言的秘密,唤醒学生的语文意识,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尚文.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人文·语感·对话(王尚文语文教育论集). 上海教育出版社
[2]李吉林.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1
[3]王崧舟.精品课堂.慈母情深.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