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导生制”在“院团结合”舞蹈艺术实践课程中应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423 浏览:21940
论文导读:业教育教学体系设计和品牌课程的建设。第三,建立“两团一校”学生艺术实践基地。学生到“两团”进行观摩、学习及实践,同时可以参加竞聘“两团”签约演员。实践证明,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集创作、表演、教学、科研、交流、培训、艺术实践等为一体,面向我院全体学生,让他们在良好的艺术实践环境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
摘要:导生制作为一种真正能兼顾全体学生、以人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它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体现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本文以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院团结合”舞蹈艺术实践课程为视角,就导生教学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具体操作流程以及实施效果等教学理由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导生制;院团结合;舞蹈实践课程
1671-0568(2013)35-0010-04
一、引言
2005年广州市推行文化体制改革,把“两团一校”(广州芭蕾舞团、广州歌舞团、广州市艺术学校)划归到广州大学。近几年,我院利用这契机,进行“院团结合”音乐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
第一,艺术实践课程是“院团结合”项目实施的主要载体。选择固定时间以剧目课程形式进行教学,由两团优秀编导或演员担任主教,学院教师协助教学,教授“两团”及学院的精品剧目,使用叙事教育教学策略,要求每位学生在课后撰写反思日记,以表演形式进行评价考核,一学期一次小型演出,学年末进行综合汇报演出。
第二,学院成立课题研究小组,通过对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音乐舞蹈专业教育教学体系设计和品牌课程的建设。
第三,建立“两团一校”学生艺术实践基地。学生到“两团”进行观摩、学习及实践,同时可以参加竞聘“两团”签约演员。实践证明,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集创作、表演、教学、科研、交流、培训、艺术实践等为一体,面向我院全体学生,让他们在良好的艺术实践环境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满足剧目实践积累的需要,丰富实践剧目风格,更好地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艺术素质修养。[1]
“口传身授”是舞蹈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以讲解与示范为主,容易陷入重技能技术训练、轻艺术素养培养的误区,很多教师成为“动作示范者”及“语言讲解者”,大多数学生成为舞蹈表演的“模仿者”及“复制机”。“院团结合”课程相比于统一课程,在课程设置、师资结构、学生特点等方面有着自身特殊性,“口传身授”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学需要。为此,教师不断探索最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导生制”教学模式的推广就是一个新的教学尝试。
“导生制(Monitorial system)”又叫“贝尔——兰卡斯特制”,是由英国国教会贝尔和公益会教师兰卡斯特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2]它巧妙地借助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由教师精心选择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充任“导生”,先让他们接受教学内容,然后再由导生组织和主持教学,将新知识转教给同组的其他学生,最后由导生对自己所带领的多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结果进行检查和考试。导生制实质是一种两级教育传播模式,即知识首先由教师传递给导生,而后再由导生传递给其他学生。[3]作为一种真正能兼顾全体学生,以人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导生制的运用是教师组织舞蹈教学理念转变的有效举措。本文主要探讨“导生制”在“院团结合”舞蹈艺术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理由,试图为舞蹈教学理论研究提供新视野。

二、“导生制”引入到“院团结合”舞蹈实践课程的现实需要

“导生制”教学模式具有人性化、科学化、易操作等优势,符合“院团结合”课程分项分组教学需要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利益,并且能够最大功效地发挥课程的教学作用。

1.根据学生个体的能力差异、学习内容的专项性,需要对“学困生”因材施教

统一课程上课对象通常是同班级、同一专业的学生,学生技能水平比较平均,而““导生制”在“院团结合”舞蹈艺术实践课程中的应用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院团结合”舞蹈实践课程面向全院学生设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专长选修,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选修高年级实践课程,音乐专业学生也可以跨专业选修舞蹈专业的实践课程,因此学生组成结构比较复杂。学生选课前对剧目、自身学习需求缺乏了解、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加上身体素质、专项舞蹈基础差异等各种因素,造成学生个体差异现象明显。
我院2012年春季的课程内容:外国舞蹈有爵士芭蕾《千头万绪》、舞剧《天鹅湖》三幕西班牙舞、意大利舞,舞剧《匈牙利》(《雷蒙达》第三幕“婚礼”)等,而中国舞蹈学习以岭南舞蹈代表性剧目《雨中情》、《海姑娘》为主。①从课程设置上看出,教学内容风格多样。任课教师针对不同剧目分成各个专项小组,每小组用2-3节课学习排练一个成品剧目,因此在舞台调度、舞蹈情感风格的掌握程度等舞蹈技能考核标准上比统一课程的要求要高些。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需要进行针对性辅导。剧目涉及到岭南音乐舞蹈,外地学生对舞蹈风格的正确把握也需要在与本地生的共同交流和学习中熟悉和了解。
推行“导生制”,增进同龄或同专业学生的情感沟通,形成同伴式的良好学习氛围。“学困生”乐意借助“导生”得到帮助,以解决学习困难,“学优生”自身的专业综合素质能够得到锻炼。因此,实施“导生制”能够关注学生个体舞蹈水平的差异,便于因材施教。

2.“院团结合”课程师资的特殊性产生了“导生制”的需求

每个专项组配备1~2名教师,对20~30人进行授课。实际情况是受转岗指标名额限制、演出任务和有序的课程教学时间产生矛盾等因素影响,“两团”优秀演员或编导指导教学的机会很少,课堂大部分教学任务由本院教师来完成。因此受师资条件限制,难以实行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即使是小群体化教学也做不到,教师很难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这种情况,当本院教师和两团教师教务和演出任务繁忙的时候,实施“导生制”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三、“导生制”在“院团结合”舞蹈实践课程实施的操作流程

1.第一阶段:剧目排练分组

任课教师充分考虑学生个体舞蹈专项学习能力、所修专业方向、所属年级、男女比例、剧目排练要求和难易程度、学生和学生年级等综合因素进行排练分组,能够合理降低组内成员舞蹈技能水平的差异,便于集中安排时间进行排练。

2.第二阶段:导生选拔

导生选拔方式有两种,一是由任课教师直接指定。二是公开选拔,制定考核项目和相应标准,教师动员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成绩优秀的学生组成导生组。
论文导读:
 

3.第三阶段:导生培训

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导生们进行培训,具体内容包括动作示范与讲解、剧目编导与创作的背景介绍、教学教法培训等。之后开展教学现场演练或模拟试讲,以便导生们根据具体教学对象和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学习策略、练习形式,更好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4.第四阶段:导生上岗

(1)学习小组分组。教师以自由组合或指定等方式进行分组,每组成员制约在2~6名左右,导生为组长,负责组内学生的学习管理工作和教学活动的组织。
(2)教师讲授教学内容,导生担任助教和辅学的职能。教师向全体学生布置学习内容、任务、要求和目标,讲授示范教学内容。各位导生根据教师要求对组内成员进行指导,着重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困难,做好本小组同学的考核和评价工作,教师适时介入指导导生的教学活动。

5.第五阶段:导生上岗

任课教师进行定期考核,并根据导生的考核结果和所辅导小组的管理情况,由学生和教师对导生们进行综合评价。“导生制”的实施流程总结见上图:

四、“导生制”在“院团结合”舞蹈实践课程中实践目前状况的分析

1.取得的成效

(1)提高教学效率。每学期课程总共开设10周,每周一课时。导生直接介入教学,使同一时间段内多组学生在不同的导生带领下学习相同内容,形成较高的教学效率,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每个剧目的排练时间减少了,学生可以进行其它剧目的学习,在短短10周内掌握多种剧目的艺术风格、特点、技巧,达到舞台演出的专业要求。
(2)加强学生合作意识,提高体能力。导生竞争选拔活动,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的形式利于导生进行因材施教。对于导生而言,这是一个难能可贵的锻炼自我的机会,对自身舞蹈技能水平也有较大提升作用。
(3)有效改善课堂管理的漏洞。专项组授课形式打破以班级为授课单位的传统模式,学生来自不同班级,集体的凝聚力相对薄弱,排练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处于自我练习状态,易出现“窜门”、“溜号”等现象。“导生制”能够推动合作、平等的课堂气氛形成,有效改善课程的管理漏洞理由。

2.存在的理由

(1)“团”与“院”指导教师沟通缺乏影响“导生制”的有效实施。“团”指导教师演出繁忙,很难确保正常的课程教学时间,“院”指导教师在辅助教学过程中主动性不够,没有拿到剧目的相应视频资料,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教学进度。针对这个情况,“院”教师果断采用导生制,采取参与过剧目学习和演出的优秀学生担任导生,通过导生动作示范在短时间了解到教学内容。但导生与“团”指导教师相比,能力上仍有差距,示范动作有时会出现偏差,传达的舞蹈个人风格明显,对剧目的原汁原味传承会大打折扣,同时“团”指导教师也缺乏相应的指导,阻碍了“导生制”的有效实施。
(2)导生的选拔比较单一,教师“放权”后评价不足。导生的选拔比较单一,大多数情况下由任课教师直接指派。教师“放权”给导生,担当课堂整体调控工作,只回答有共性的理由或导生解决不了的理由,大大减轻了工作量。尽管导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任课教师“放权”后的评价不足的情况仍有待改善。
(3)导生应加强教学反思意识。导生经验尚浅,教师的指导评价没有及时跟上,教学反思意识不够,未能将教学反思进行文字的系统记录,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导生制”在“院团结合”舞蹈艺术实践课程中的应用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

五、改善舞蹈实践课程“导生制”教学模式的策略

1.加强导生制制度宣传,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

学生社团大多数承担校园文化和检查之类的活动,很少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引导学生专业学习的活动。要充分发挥我院学生会等社团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优势,加强导生制宣传。

2.完善导生制管理体制,优化导生选拔制度

学院统筹规划,完善导生制管理体制,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部门制定导生工作条例,制定公开公平的考核制度和学生监督考评机构。
导生的选拔是导生制实施成败的关键。学校应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对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进行科学测评。宜选用高年级的优秀学生或在读的优秀研究生。好的导生应该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舞蹈技能水平;二是良好的领悟能力和舞蹈学习、记忆能力;三是较强的责任心和乐于助人的精神。选拔制度应该不断优化,可参照以下标准进行导生的选拔工作,见表1。

3.教师切实把握好“掌权”与“放权”的度

课前制定教案,上面列有清晰明确、易为导生理解和掌握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要求,明确他们在教学中所要履行的职责和任务。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讲解与示范,鼓励导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学习更深入的内容或想要知道的内容,对导生的教学进行及时点评和指导。要求导生每次教学过程后撰写反思教学日记,总结自己教学的不足及努力方向。

4.开展导生教学评估,实施适当的奖罚制度

对于表现较好的“导生”,教师在期末考核进行适当加分,反之取消“导生”的资格。以增进“导生”的责任心,更好地发挥“导生制”的效应,更好地为课程教学服务。
“院团结合”的教学实践证明,运用“导生制”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导生的特长,以点带面、以少带多,缓解“院团”师资不足的目前状况,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有效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给“学困生”创造了更多帮助和学习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借助“导生”加强课堂管理力度,创造、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导生在指导同伴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自我能力提升,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实现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教学效果。“导生制”的实施成败的关键在于两大层面,一是教师如何处理“掌权”与“放权”的辩证关系,二是导生的选拔。
参考文献:
[1]马达,董皞.“院团结合”音乐舞蹈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J].人民音乐,2011,(1).
[2]百度百科.导生制[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2587
6

5.htm,2012-4-30

[3]王盛峰.基于导生制的微格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08.
注释:
①音乐舞蹈学院《艺术实践(舞蹈)课程设置计划》[Z].广州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