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应用“儿童化语言”创高效、幸福课堂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880 浏览:120793
论文导读:,“挤”字用得多妙啊!在这样的语言下,原本抽象的规律变成了一个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规律中的图形则变成了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不了解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为了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掌握,教师应自觉努力地站在儿童的角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长久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数学课没有语文课那样生动活泼,能够讲得真真切切、惟妙惟肖。讲者无话听者无趣。要想实现高效、幸福课堂,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有深邃的思想、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教学策略,还要会运用儿童化的语言。以下就以《找规律》教学为例,谈谈“儿童化语言”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教学片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P115例1,教材呈现了客厅的情景图,在墙面图案和地面图案中隐藏了形状和颜色循环变化的规律。
在经过自主观察、小组讨论、集中反馈后,我在课件的动态演示下着重讲解循环排列的规律:“第一横行是绿色的圆形、蓝色的正方形、红色的三角形、的长方形。再看第二横行,绿色的圆形被移到第2行的最后一个,其余3个向前移动一个位置,蓝色的正方形排第一……”可惜学生对我的讲解并不买账。在巡视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学生边说边忙不迭地用手比画着,一派热闹景象,但反馈时却只有寥寥几只小手举起来。本来信心满满的学生被指名后也倍感压力,学生时不时地看看我,期望我能给他点提示,表述规律时,磕磕绊绊。
【教后反思】
“学生的发现是美丽的花瓣,但再美的花瓣,如果没有聚拢的周围,也难形成美丽的奇葩。”学生抓不住循环排列的实质,是他们“听不懂”吗?还是在“逃避”?“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内在的思维是要靠外在符号语言来传达的。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局限,抽象的、凝练的、逻辑化的数学语言在表述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尽管他们对于一些数学想象已经能够默会,却难以用语言描述。
那么数学课中,是否只允许用严谨缜密的数学语言来表述呢?
显然,把教师对规应用“儿童化语言”创高效、幸福课堂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律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要学生机械模仿教师,用抽象、逻辑化的数学语言来描述是不合理的。就眼前这节课而言,难以达到教学目标;从长远的角度看,学生会感觉怕上数学课,数学课离学生越来越远,数学课没有亲和力。我想,这就是这堂课的症结所在。
【再回课堂】
我应用儿童化语言,引导学生把循环排列的规律用“头变尾,其他几个向前推”,“尾变头,其他几个向后推”这样生动形象、简明概要的语言来总结。学生刚刚还愁眉苦脸的,对如何表达找不到头绪。突然一下子像打开了“天窗”一样,原本晦涩难说的规律变得生动活泼。用简单的一个“推”字就把整个变化的过程动态地浮现在眼前。谁来做“小老师”?闸门一开,学生“思如泉涌”。有的形象地把第一个图形比作老大,其他分别是老二、老三、老四。到第二行,老大排到最后,老二、老三、老四被往前挤了一格。最后还有学生补充归纳了一句:“其实他们就是轮流在做老大。”不得不感叹学生的创造力,“挤”字用得多妙啊!在这样的语言下,原本抽象的规律变成了一个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规律中的图形则变成了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不
了解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为了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掌握,教师应自觉努力地站在儿童的角度,用儿童的思维来深思,努力使自己的心智活动与儿童的心智活动的频率同步。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集士港镇中心小学)
·编辑 韩 晓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chxlw/lw29526.html上一论文:探讨数学课也要讲究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