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高职物流管理校企合作课程开发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341 浏览:120373
论文导读:
摘 要:
校企合作一直是各个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内容,而课程开发则是校企合作的方式之一。首先通过校企合作中课程开发存在的不足入手,探讨如何确立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机制,为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机制的确立提供思路和倡议。
关键词: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课程开发
1672-3198(2014)24-0069-02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然而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却依然采用传统的学科型课程开发模式来解决以实操为主的专业课程的开发,在合作机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多方面都并未达到预期中效果。
所谓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是指学校结合自己专业开设课程设置的方案与相关企业合作,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与某个岗位真实工作过程来确定技能操作型核心课程的内容,并将企业真实的理由引入到课程内容中来共同编制专业课程。尤其是对于物流管理这样一个实操性级强的新兴高职专业而言,如何真正将校企合作专业课程开发做好做实,有效的将真实的工作环境、现实案例、实操技能与学校的教学有机结合是本文将要深思的理由。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过程中呈现出的理由

1.1 传统学科课程制约了校企合作课程开发

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对课程开发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着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运动,甚至发动了学校上上下下每一个职工。但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很多教师可能受能力本位思想及社会各种观念的影响,认为技能训练就是项目课程教学。因此,在高职教育长期以来突显出来的理由却依然存在而且日益明显,学生普遍反映“学校学的知识和企业的岗位实际需要存在很大的差别,根本无法运用到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当中”等。而事实上,学校在开设一个专业对专业课程的设置并非“不切实际”,只是单纯理论知识的传授很难让学生产生很深刻的印象并留下持久的记忆,而学生对于课程的内容的学习也不胜厌烦,认为所学的课程内容与实际岗位能力要求完全脱节,不能适应以后工作需要,因而产生了厌学、畏学的现象。

1.2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课程开发周期过长,时效性不强

绝大部分的教师在课程开发的初期都是积极热情,对课程开发结果充满信心,但是课程开发工作是一个复杂、艰难的进程,而且随着研究逐步深入,特别是具体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项目任务的时候,就会碰到许许多多的难题,而这时他们的积极性就会一点一点的消退;而且职业教育课程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职业教育课程对教学内容的实效性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像物流管理这样的专业技术知识、管理理念、设施设备更新较快的新兴行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的现象非常严重。理由是学校教授的教材内容永远跟不上某个企业行业技术革新的速度,而当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所学知识基本已经过时。

1.3 企业参与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过程中碰到的阻力过多

我国的职业教育较其他国家而言起步较晚,且以学校课堂理论知识教育为主。虽然绝大多数院校早已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但实际上企业参与合作的程度与目前状况并不是很理想,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某一方面技术的精和专,校企双方在教学理念上存在较大差异。“校企合作都只是停留在浅层次,而且各怀居心,只注重自己的需要,合作只是走走形式”,这是绝大多数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目前状况。此外,由于学校和企业不能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双方主动合作的意识都会减弱,更别提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此外,根据调查,各高职院校的授课教师大多以青年教师为主,有的学校青年教师的比例甚至超过了全校教师总人数的70%,他们一从高校毕业就走进了高职学校任教,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授课方式等都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而对于科研更是懵懵懂懂,根本无法达到课程开发的要求。这是制约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无法高效高质完成的关键。
2 就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课程开发的几点深思

2.1 课程的开发与建设需要一支专业化的队伍

在学校与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首要事情是要组建一支由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组建一支专业化的课程开发小组,并且共同制定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及课程开发的实施计划,充分了解对学校的发展目前状况和方向、企业的日常运作及人事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共同探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同时,课程开发小组成员还应该具备对行业、专业未来发展的预见能力,能够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看待高职院校学生实操技能与基础知识的关系,为课程开发的持续发展提供专业的指导。
2.2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的定位以及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与课程的开发须紧密结合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应该在企业与院校合作的指导下进行,这样才能准确的、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在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方面才能,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适应行业企业的需求。比如在编写专业教材时,对该行业的相关职位的工作流程、该职位在企业经营中的位置与重要性、职位与行业发展、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系统安排,推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消化与运用,并使学生掌握相关职位的知识技能要求与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此外,在课程设置中还应该有针对性的设置课内实训、企业岗位认知学习、企业工作环境实习等方面的教学计划与安排,让学生在真实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中掌握专业技能运用,推动边学边用中的技术创新。

2.3 教学内容的开发应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整体化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综合知识的讲述,还应该多样化的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全面调动学生的潜能。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有效资源,把书本上的知识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相结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结构的理解,不能只强调技能提升,忽视基础教学,避开学生机械的学习理论知识,达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作用,让学生在进入企业工作之后能够很快适应岗位需求,完成角色转变。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cgygygllw/lw46585.html上一论文:对于RFID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