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646 浏览:106954
论文导读:
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造就他们较为深厚的文字基础,是作文教学所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能不能找到一条捷径呢?在我的中学教学生涯中,笔者认为:以大量欣赏同龄人的作文为激发点,以新闻体裁为突破口,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条好办法,这个途径的实施具体分三个阶段:

一、找准激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何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改变目前学生怕写作文、不想写作文的现状,以欣赏同龄人的作文为激发点能达到这个目的。
同龄人的习作是指(同龄人特别是同班同学的习作)发表了的文章及写作方法和经验交流。这种文章的思维、感受、构思、选材以及语音与在校学生的作文情感相同的层次较多,容易被在校生认识、认可并接受,易激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通过对这类同龄人习作的大量欣赏,一部分学生产生这样想法和愿望:原来发表文章的人并不高深,发表习作更不是一种难事。这样,就攻破了潜藏在学生心中认为作文难的普遍心理。而且在欣赏过程中,学生会悟出许多道理,正如鲁迅所说:“大凡定评作品,本省就包含着应该怎么作”,并称它为“实物教授法”。这种欣赏,也就是对较高层次作文的认识过程。同时鼓励学生与这些习作者联络、取经。在这个认识和联络中,学生对作文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同时还产生了一种动力,即写作和发表。具体做法是:七年级阶段做好大量的摘录、剪辑、分类工作,并要求掌握每篇的主要内容。这个过程不但是素材的积累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间接的观察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劳动,因为这个工作要靠老师的督促和强制来完成。
写作过程是一个有极高“悟性”的过程,很多技巧要靠自己“悟”出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熟读的结果是一方面就会达到苦读成吟的境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潜意识,同时还要规范学生的语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这个道理。这里的“有神”就是一种极高的境界,当然这个极高的境界要从“破万卷”这个量变中来。除此之外,无捷径可寻。另一方面,笔者认为在熟读过程中学生们间接观察、感受了许多事物,这个观察和感受的经验的总结,往往要比学生(自己)的观察要深刻得多、条理得多、精辟得多,同时能使其从中悟出许多道理。

二、找准突破口,注重素质的提高

读与写必不可分,有位作家说:“只有练写才能会写。”进入八年级之后,百分之八十的同学已积累了100多篇文章,随着自身认识的提高和与报刊上作者的联络、取经、交往中,加之他们的崇拜者在写作上的热情和执着的追求,时刻都在感染着他们、激励着他们,大部分同学的写作和发表会变得强。于是,以什么为突破口,用什么形式强调作文是八年级阶段的主要任务。
首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结合八年级课本中的新闻和办报知识重点精讲,让学生取法于课文,应用于写作。要求深入欣赏摘录剪辑的新闻及其结构、要素,再用笔者发表过的新闻稿子做好“下水”示范,一体多练,集中打歼灭战,从中选出好的学生作品,指点修改,投寄给报社或者电台。一旦被采用了,学生的习作热情就高涨了。
其次,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道理是教师自己不会写作文。”结合这个小小的轰动效应,笔者用自己发表过的习作举办写作讲座,传授经验,并用奖励的办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组织兴趣小组,不定期地同学交流一些好的写作经验,重点分析、集中指导,以此为龙头带动写作。当然,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也要重点指导。

三、广泛学习,及时总结经验

进入九年级之后,我将学生发表了的习作装订成册,并要求学生各自小结,总结这一阶段的经验。这时,学生作文已经明显的分为三类:在完成学校规定的次数范围内,我对拔尖生的作文进行集中讨论,重点指导,要求他们力争写出能够发表的文章;并以此鼓励中间学生写出校园广播上播放的文章;后面的学生继续夯实基础,继续努力。
为了增加感受,扩大视野,我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旅游景点,结合课文和摘录剪辑的写景抒情类的作文寻人素材,捕捉写作灵感。之后,一位同学面对南屏山火红的桦树、翠绿刚直的竹子、苍劲的青松、潺潺的山泉,写出了这样感受之深、意境清新的句子:“缕缕凉森森的山风阵阵袭来,稍着山谷泉流的润泽,携着林中新叶的芳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设置www.7ctime.com
醇,顿觉额颈沁凉、直渗心肺。”
另一位同学这样感受秋色:“秋色是欢快的,条条毛渠田间歌唱;秋色是盈实的,饱满的颗粒挤破夹壳在喜悦的希望;秋色是甘甜的,沉沉地挂在枝叶间喷香……”
有一位作家说过:“对文学来说,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为了吸收群众语言的精华,结合课文中的传说故事,我要求学生写一篇反映当地人物的传说,要求尽量体现群众语言的原貌。
最后,我想用学生的感受作为本文的结尾:“通过三年的训练,我们感到素材丰富了,观察力提高了,感受力深刻了,语言的内涵丰富了,有事可写了,有情可抒了,有充分的论据了,有鲜明的观点了,不再怕作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