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教师应教师应怎样面临动态生成课堂要求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756 浏览:21856
论文导读:
摘 要:“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课堂教学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只有做课堂生成的催化者、生成信息的裁剪者、生成教学的升华者,才能实现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使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动态变化的新特点。
关键词:动态;生成;预设;意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程生活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教学目标。因此,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那么在动态生成教学中,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呢?

一、交往互动,教师是有效生成的催发者

“动态生成”需要有积极的“生态环境”。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思维碰撞,有奇思妙想,需要教师为之搭建平等交流、真诚沟通的对话平台,需要教师营造和谐合作的课堂氛围,互动交往,需要教师创设足够的弹性空间。即使如教师所愿,孩子们在课堂上有点子亮出,有灵感出现,要把它转化为生成资源,也需要教师敏感地加以捕捉、放大,否则,契机稍纵即逝,而且无法复制。
如,我执教《角的度量》一课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在学生练习量角时,突然有个学生叫了起来:“老师,我的量角器弄断了,还有一个钝角没量,怎么办?”我走过去一看,还有大半块,于是,我说:“大半块能否量出钝角的度数?你们有办法吗?”过了一会,生1:“先用三角板在角内画出一个直角,然后量余下角的度数,最后再用量得的度数加上90度,得到原来钝角的度数。”生2:“把这个钝角分成两个锐角,分别量出两个角的度数再相加。”生3:“可先把这个钝角补成平角,量出补上的角的度数,再用180度减去补上的角的度数即可。”多好的想法啊!我惊讶于学生们大胆的思维。
面对学生量角器断了的事件,我的处理是尊重的、的。我以一个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了心扉,放飞思想,进行真情“对话”。“你有办法吗?”引发了学生畅谈自己真实的感受,通过在平等的交流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二、披沙拣金,教师是生成信息的裁剪者

学生毕竟年龄还小,而且存在个体差异,对问题及文本的解读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教师在真情呵护孩子纯真、稚嫩的童心,积极诱导学生使他们“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的同时,必须加强引导,及时调控,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指导者、激励者”的作用,为课堂定向导航。教师不能随波逐流,要有“拨乱反正”的胆识;不能照单全收,要有取舍扬弃的智慧。要在课堂中不断锤炼,练就一身“披沙拣金”的裁剪功夫,使学生能在活而不乱、趣而不俗、新而不谬的空间里畅所欲言,自由放飞,个性张扬。源于:论文网www.7ctime.com
如教学有关简便计算的时候,我出示这样一道题:学校门前有一个花坛,每排摆放19盆花,摆了这样的21排,一共有多少盆花?教师要求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和理由。于是学生有以下算法:
(1)用竖式计算。理由是:这种计算方法最常用。
(2)19×21=19×20+19=399,理由是:21个19想成20个19加1个19,可以简算。
(3)19×21=20×21-21=399,理由是:19个21想成20个21减去1个21,可以口算。
正当我要进行总结时,一个学生的发言打破了即将圆满结束的教学。他说:“19×21可以想成20×20-1,理由是:根据19×21=399的结果想到,20×20-1也是399。”最后他不好意思地笑着补充了一句:“瞎猜的歪理。”教室里一片哗然,“没有道理”“瞎猜”“凑数”“歪理”……学生的呼声引来听课教师的议论。这种方法远远超出我预设的范畴,我十分镇静地说:“真的是歪理吗?在歪理的后面有没有真理呢?咱们一起找一找。”于是这节课又多了一个“找”真理的环节。一会儿的工夫学生又惊呼起来“不是歪理,有道理”“这样计算是正确的。”学生用点图说明观点。

每排有19盆花,有这样的21排。把最后一排去掉,21排变成20排,也就是拿出19个,将剩下的20排每排再补上1个,每排由19变成20,其中最后论文导读:
一排少1个,因此是20×20-1。
接着又一个学生举例:“18×21=19×20-2”转眼之间学生举的例子布满黑板,“我发现这里有规律……”。
面对课堂中纷至沓来的生成信息,教师应披沙拣金,做生成信息的裁剪者,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面对课堂上生成的错误信息,我没有急于简单纠正或及时扼杀,而是善待错误,并进行二度教学设计,在教师循循善诱下,妙解在对话中生成“错误”,因此美丽起来,课堂出现了“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意外惊喜,这是教师在课前预设教学目标时所不可能想到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动态的课堂生成,教师只要因势利导,临阵不慌,敏锐地对即时生成的问题进行判断、分析,作出科学的、恰当的、艺术的应对,就能使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情景。
(作者单位 福建省安溪县湖上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