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建模学生需要怎样建模过程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763 浏览:83541
论文导读: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知识教学,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 一年级(上册)学习了用“第几”描述物体在某个方向上的位置,二年级(上册)编排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及在现实空间里的位置. 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源于:论文封面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方格图上的点的位置. 这是在已有的确定位置知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抽象,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位置,进而会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 这也是学生在第三学段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的重要基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意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观念、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基于这一理念要求,我就“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思考与收获.

一、在文化中建模——为什么需要模型

【片断一】:

1. 在具体情境中确定位置

师:认识了“列”与“行”,现在可以怎样描述王云同学的位置呢?
生:第4列,第3行. (师板书)
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描述咱们未来的科学家毛小强的位置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板书.
师:小小百灵鸟田倩在哪儿呢?
板书:第1列,第5行.
师:掌握了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位置关系,与以前用自己的方法来描述相比较,感觉怎样?
生:用这种事先规定好的方式表示位置更方便.
师:确实如此,数学式的描述不仅方便而且准确.

2. 在抽象的图画中确定位置

师:睁大你们的眼睛,靳老师要变魔术了(由实物图变成圆点图). 发生怎么样的变化?用圆点来代替每名同学,你认为这样有什么好处?
生:这样比原来简捷、清楚了.
师:你还能指出哪是第1列?哪是第1行吗?(生指大屏幕. )(电脑随着学生指向相应的动态演示列与行,进一步感知竖排为列,横排为行. )
师:能在圆点图上找出王云相应的位置吗?怎样找?咱们未来的科学家毛小强的位置在哪里?小小百灵鸟田倩的位置呢?
学生逐个指认.

3. 用数对确定位置

师:刚才我们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统一了确定位置的方法. 老师现在想请同学们帮我记录我们班参加数学兴趣小组成员的位置,大家记一下,看谁能又对又快地帮老师记下来. (快速的报出10名学生. )
交流展示学生的表示方法.
师: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真的很了不起!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些同学创造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
生:每一个位置都需要2个数字来描述.
生:第一个数字都表示的是第几列,第二个数字表示的是第几行.
师:你们的这些想法跟数学上的规定已经很接近了. 例如,王云的位置:第4列第3行,数学上也是先写一个4,表示第4列;再写一个3,表示第3行,中间用逗号分开,因为它们是共同来表示一个位置的,还需要用一个“( )”括起来.
师:回过头来看一看:从开始用自己的方法描述位置→用第几列第几行来描述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经历了一个什么过程?板书:繁——简
师: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我们的数学学习常常要用到!
【思考】:数学教育活动作为一种文化,其价值指向于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的再创造过程.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对班级中同一个学生的座位出现不同的描述方法开始,从而产生统一确定位置规则的需要——学习用 “第几列第几行”描述位置. 然后,去除其中的非本质属性,把具体的人物、课桌抽象成一个个小圆点,让学生用“第几列第几行”来描述圆点图中某个圆点的位置. 当学生能正确用第几列、第几行描述平面图上某个点的位置时,再让学生亲历比赛记录兴趣组学生的位置的过程. 由于说得太快,记录不下来,学生自然而然会对原有描述进行改进和优化,催生数对雏形的形成,再通过学生自主评价优化产生数对的表达形式,这一经历和体验数对产生的过程,使学生对数对的结构和特点的认识更加深刻. 最后,通过对课始用已有经验描述位置→用第几列、第几行描述位置→用数对描述位置的对论文导读:
比,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经历的符号化过程,进而感受到符号化的价值.

二、在思索中建模——模型是什么

【片断二】:
师:让我们到云龙山公园去看一看(电脑呈现云龙山公园场景图)
师:你能用数对表示部分景点的位置吗?
生:不能,因为没有标注行和列.
师:像这样随意摆放的物体,我们该怎样来确定它的位置呢?
电脑呈现PPT画面:300年前笛卡儿的故事.
师:现在你能用数对来描述这几个景点的位置吗?(电脑呈现云龙山的两个景点姜公亭和幽遂轩)
根据学生的建议,在这个平面上加上一些网格.
师:现在能说出这两个景点(幽遂轩、姜公亭)的位置吗?
生:能,幽遂轩位置是(2,2),姜公亭位置是(3,6).
生:不能. 因为图中的列与行还不是很清楚.
师:是的,光有方格不行,重要的是还要确定行数、列数.
电脑动态呈现在原有方格图的基础上(左侧和下方)添上方格,完善方格图. 起点从0开始.
师:方格图与实物图和圆点图不同,一般从0开始,“0”是列的开始,又是行的开始.
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说说景点的位置. 师:有一天小明到云龙山公园,先到幽遂轩玩了一会,接着又向东走了4格,到达招鹤亭,能找出他现在的位置吗?
师:现在能记一下这三个景点的位置吗?学生讨论.
师:小明由招鹤亭玩了一会儿,又到了兴化寺,观察一下,出现了什么问题?能用数对表示景点兴化寺的位置吗?
生:兴化寺出现在方格的外侧,不太好找行和列.
师:还能用数对表示兴化寺景点的位置吗?有什么办法可以确认一下这个数对呢?
生:我们可以在头脑中表示出这个景点的行列关系,兴化寺的位置是(7,2).
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将添加上去的方格和行列信息去掉,谁来说说图中景点的位置.
学生尝试用数对表示景点位置.
【思考】:数学模型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方便和快捷而直接应用的浓缩性工具,她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技巧性策略和方法,当我们走进模型,完全理解了模型的价值和功用后,应该进一步引领学生走进“无技巧境界”,脱离模型的束缚,将思维的重心直接指向问题本身. 云龙山公园全景图是学生熟知的景点,让学生用数对描述云龙山各个散落的景点的位置,学生自然地想到必须加上方格图,由此学生顺其自然地把图中的“横轴上的数字”与上面的“第几列”对应,把“纵轴上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www.7ctime.com
的数字”与“第几行”对应,景点由一个个点表示,学生知道“一个景点”、“一个交点”、“一个数对”三者对应,是本节课学生思维的又一次升华. “怡然亭”和“兴化寺”的位置会用数对表示吗?学生发现这两个景点在方格图之外,还能用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吗?学生根据已有的方格图中的景点的数对,根据点与点之间的关系推理出“兴化寺”的数对,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时学生的思维已不需要“第几列”“第几行”这座桥梁,对数对的理解已上升到一个纯抽象化、数学化的层面,其认识已经超越模型的限制,达到了自由驰骋的高度——将模型形式内隐,将模型功能外化.

三、在现实中建模——模型有什么用

【片断三】:

1. 应用数对解决生活问题.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用数对表示平面图上伙伴们的位置,你们能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吗?
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写在作业纸上,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选择数对(1,3)和(3,1)
师:观察比较这两个数对,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数对中,前面的数字表示第几列,后面的数字表示第几行. 用数对表示位置,谁在前,谁在后非常重要,不能颠倒.
师:咱们再一起来检查一下.
① 师(手指第3列):请这些同学起立依次报出表示自己位置的数对.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第

一、他所报的数对准确吗?第

二、这组数对有什么特点?

师:怎么站起来一队人呢? ② 师:我们在认识数对的基础上,归纳出了数对中隐藏的规律. 这个数对(2,x)可能论文导读:
是谁呢?请站起来. (第2列的同学都起立了. )
师:哟,为什么仅仅就一个数对,就有一拨人都起立了?
③ 师:老师再说一个:2. 怎么没人站起来?一个数能不能确定一名同学的位置,需要几个数?只知道列,或只知道行能不能确定具体的位置?
④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出一个数对也让一队人站起来. 看谁反应快. 师生一起玩游戏.

2. 拓展数对知识.

师:我们认识了数对,会用数对确定位置. 其实,数对在现实生活中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
师:这是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地球表面这么大,怎样来确定地球上的物体的位置呢?
动态呈现经线与纬线
北京在东经___________北纬___________
徐州在东经___________北纬___________
师:神州九号宇宙飞船成功着陆,依赖于卫星定位系统,因为任何一个地方都存在唯一的经度和纬度,经纬度可以确定任何一点的位置.
师:下围棋也是用数对确定棋子的位置. 我们人类太聪明了,不仅能确定地球上任一点的位置,还能确定太空中的位置呢.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这方面的知识,课后,可以上互联网上搜索,更深入地探究这方面的有关知识.
“数学基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为了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水平,巩固阶段设计了生活应用问题,将数学模型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展示了数学方法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 为什么要用两个数来确定位置?借助于比较,学生意识到,只有在平面上才用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在直线上只需要一个数就可以了,一维、二维空间位置表示方法不同. 此时学生可能会联想到一个数可以表示位置,两个数也可以,那什么时候用三个数表示位置,让学生带着这种猜想开始新的探索历程(三维空间的猜想). 立体空间的引入最大限度地发散了学生思维.
整节课,在 “生活问题——数学问题——建立模型——拓展应用”的过程中构建“数对”知识, 在“具象——抽象——具象”的数学实践中建立数学模型. 增进了学生对数学模型的理解和应用,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要回到生活中去的朴素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