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视角关联论述视角下转喻研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638 浏览:57743
论文导读:n的关联理论认为语言沟通是一个明示和推理的过程。他们认为语言沟通是根据一定的心理推理的方式做出的认知活动。关联理论的提出为转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因此,基于认知语言学和斯珀伯威尔逊的关联理论,本文试图解释转喻的交际意义。二、理论基础(一)转喻在MetaphorsWeLiveBy一书中,Lakoff和Johnson(200
【摘 要】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认知和语用因素, 对转喻现象进行了全面的阐释。转喻能够促使交际双方最大可能地寻求关联,传递和理解相关信息;转喻的使用能有效地平衡认知努力和语境效果的关系达到话语的最佳关联。
【关键词】转喻 关联理论 最佳关联
一、引言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转喻一直被视为一种修辞。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转喻的研究已从修辞层面扩大到认知层面。经研究发现,转喻表达被广泛应用于日常沟通中。1980年,转喻作为一个概念现象首次被认知语言学家注意。George Lakoff 在他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指出转喻是理想化认知模型的四种类型之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对转喻的认知研究已涉及语言的不同层面。
Sperber和 Wilson的关联理论认为语言沟通是一个明示和推理的过程。他们认为语言沟通是根据一定的心理推理的方式做出的认知活动。关联理论的提出为转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因此,基于认知语言学和斯珀伯威尔逊的关联理论,本文试图解释转喻的交际意义。

二、理论基础

(一) 转喻
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 Lakoff和Johnson (2003)指出,隐喻和转喻,就是我们日常思维方式的一部分。因此,转喻是一个概念性的现象。认知语言学家从不同的研究视角阐释概念转喻。Lakoff和 Turner 从认知域的角度定义概念转喻;William Croft基于“认知矩阵”的概念,认为转喻的映射发生在单一的认知域矩阵中;Antonio Barcelona认同转喻是域突显现象;认知语法的创始人Ronald Langacker在认知语法框架内解释转喻现象等等。对转喻的分类,传统修辞学试图归纳所有多样繁杂的转喻表达形式,而认知语言学家则对各种转喻现象进行系统的概括。Radden&Kovecses(1999)根据理想的认知模式中转喻喻体和转喻目标之间关系给出了较全面、系统的分类。转喻分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转喻和整体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转喻。

(二)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是由Dan Sperber 和Deirdre Wilson提出的。他们的书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的出版(2001),标志着这一理论的成熟。Sperber 和Wilson提出了相关的两个原则。关联的第一原则: 人类认知常常与最大关联性相吻合;关联的第二原则: 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设想为它本身的最佳关联性。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的关联程度依赖于语境效果和处理努力,语境效果与关联成正比,处理能力与关联成反比。并将把处理努力理解为认知语言环境所消耗的脑力,关联性越强,话语就越直接,认知所消耗的脑力越小,给受话者带来的认知负荷就越小;反之亦然。交际中说话人对认知负荷增减的利用就表现为一种交际策略的利用。在正常交际中,听话人总是寻求最佳相关的目标,也就是说,在认知过程中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认知效果。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选择最相关的语境。

三、关联理论下的转喻

(一)转喻——解释性语言

转喻是一种解释性语言。在沟通的过程中,说话人会使用转喻解释自己的想法。转喻涉及两个方面的沟通:一方面,说话人有意识地选择使用转喻来表达和解释他的意图,并提供信息,帮助听话人了解最相关和最确切的思想,另一方面,为了到达最合理的解释,听话人,首先需要确定的转喻表达式中包含的发声解码更多的含义;第二,听话人需要推断的发声与认知语境的帮助下得到的含义。在交际过程中,利用转喻是用于传输最相关的信息。而听话人也应该试图寻找最佳关联。因此,作为一种解释性语言,转喻与相关原则不谋而合。

(二)转喻与最佳关联原则

话语是否具有最佳关联性取决于听话人是不是用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笔者将用下面的例子解释转喻与最佳关联原则的关系。
例如:a.8号桌还没买单;b.赵建国还没买单。例a与例b表达的意思相同,但在饭店里例a的使用频率更高。在饭店这个语境中,“8号桌”比“赵建国”更具关联性,即使侍者知道8号桌客人的名字。因为在饭店里,客人的桌牌号、包间号比其名字、身高、肤色、着装等具有更大关联性,侍者用桌牌号指代客人在表达和理解时付出更少的认知努论文导读:
力,能获得更大的语境效果。
在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并非寻求最大关联,而是寻求最佳关联。发话者出于不同的交际意图,会在不同的场合能动地选取从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到最具创造性的修辞表达之间的任何等级的言语来传递最佳相关的假定和期待。即使表面上支离破碎和毫不相关的表述在特定情形下也可能获得理想的语境效果。
四、结论
认知语言学已经表明,转喻是一个概念性的现象和认知的过程。以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为其理论框架,本文从认知语用视角探讨了转喻的语用功能。转喻的使用是为了选择不直接解释说话人思想的话语的结果。从关联理论的视域看来,转喻是为了寻求最佳关联而采取的一种方式。根据相关理论,每一句话都在传达自己的最佳关联。转喻也不例外。
【参考文献】
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

3.摘自:毕业论文摘要www.7ctime.com

Sperber, D. , 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Bei Jing: Forgone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aching Press,2001.
[3]江晓红. 认知语用研究:词汇转喻的理解.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4]孙亚. 语用和认知概论.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王寅. 认知语言学.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