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与培养学生能力联接-学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811 浏览:16019
论文导读:会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学生的读题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培养和提高。能从题中得出已知条件,从中找出重点语言,在解题中哪些是应当重要的,同学之间的语言交流能力同样得到了提高。二、通过习题教学,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推理能力在进行物理习题教学时,当题目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先会读题,接下来就是
【摘 要】知识的增长是从多个渠道达成的,习题教学也是其中的一个渠道。习题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推理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使其在建模中体验知识的有用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 习题教学 能力培养
物理是高中生感到最难学的一门课。为什么他们会产生这种想法呢?究其原因,是他们缺乏学习兴趣,没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欠缺。那么,我们在物理教学过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呢?其实物理习题教学有很多优越之处,可以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做好物理习题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好物理的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一、通过习题教学,培养学生读题能力、表达能力

我在习题教学的时候,首先请学生自己阅读理解题目,同学讨论,对物理题目中的叙述产生兴趣。通过题目所给予的一些语言进行解释,增强对题目情境的全面把握,还原为自己熟悉的内容,读题能力就会得到逐渐提高,然后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与同学进行交流,学生的表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常让学生阅读讨论后,重新复述题目所叙述的内容,将其内容变为自己能理解的知识。这样,学生的读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如物理必修2第59页问题与练习1:
图1表示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发生了一段位移x,分别计算这三种情形下力F对物体做的功。设这三种情形下力F和位移x的大小都是一样的:F=10N,x=2m。角θ的大小如图所示。

图1
学生进行题目阅读,讨论应该怎样做,然后请学生进行讲述怎样做此题,学生就会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学生的读题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培养和提高。能从题中得出已知条件,从中找出重点语言,在解题中哪些是应当重要的,同学之间的语言交流能力同样得到了提高。

二、通过习题教学,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推理能力

在进行物理习题教学时,当题目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先会读题,接下来就是怎样解物理题。学生就会在题目中寻找题目给出的语言信息,将已知的信息收集起来,就会有怎样解决问题的疑问产生,题目中的已知信息能构建的物理模型是什么模型呢?在已知和未知之间进行自我讨论与思考,进行不断的分析、推断,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习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然后进行分析、推理。学生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推理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如:如图2所示,小球位于光滑的斜面上,斜面位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从地面上看,
在小球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作用力:
A.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
B.垂直于接触面,做负功
C.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
D.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
引导学生通过读题从中得到:(1)光滑的斜面;(2)光滑的水平地面;(3)小球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4)斜面对小球的作用力等信息。怎样处理得到的信息从而达到做题的目的呢?从“光滑的斜面”得到斜面对小球的作用力只有支持力,而没有摩擦力从而推断出只有支持力做功;从“光滑的水平地面”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从而推断出小球在下滑的过程中,斜面要向左移到,从而得出小球在斜摘自: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格式模板www.7ctime.com
面上下滑的过程中,小球的位移不是沿着斜面的,而与斜面有一个夹角,如图2中的A到B的虚线所示。支持力对小球做功的问题就得到解决。

三、通过习题教学,培养学生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时的建模能力

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做一些与生活生产科技有关的习题练习,就会从做和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但在做题时,学生通过语言的分析处理,发现叙述中总会有一个物理模型与之对应,从而就会自觉获得建模的重要性。如:如图4所示,质量m=1kg的滑块以υ0=2m/s的速度滑上一质量M=4kg的小车,小车初始时刻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滑块和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求若滑块不离开小车,则自滑块滑上小车后2s内:(1)滑块离小车左端的距离;(2)小车运动的路程。
通过受力分析可以得出,滑块与小车之间的摩擦力导致小车与滑块一起运动,滑块减速,小车加速,与打出木块是一样的原理,是打出木块的模型。从而学生会感到物理知识的有用性,只要认真分析后,总有一种模型适合我们的生活情境中的物理事件。学生的建模能力就会得到增强。

四、通过习题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做物理习题的时候经常是将题目读清楚了,情境弄清楚了,模型也建立准确了,却无法下手解决,导致学生觉得物理好学,无法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怎样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是关键。(一)在物理习题教学中经常渗透了将数学语言表达变为数学表达式的教学。比如“从静止开始释放”就是初速度为零之意即“υ0=0”;“过一段时间t后物体的速度增加到原来的3倍”就是“υt=3υ0”,“竖直上抛出一物体,3s后落回原处,初速度为多少?”就是“0=υ0t-1/2 gt2”这个等式。(二)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强调定律、规律中的等式含义,即等式左边的意义和右边的意义。如在运用Fn=mυ2/r解题时,经常强调左边为“提供为向心力的合力F合”和右边为“向心力mυ2/r”,在解题时先找沿着半径方向的合力,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等式即可求解。
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增加了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所以我们应该搞好物理习题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进步,不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