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课堂教学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128 浏览:23110
论文导读:
有效教学是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即合乎规律性的教学,是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教学过程合乎规律性是有效教学的基本条件。有效果、有效益是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有效率是有效教学的最高目标。违背教学规律,低效果、低效率、低效益的教学都不是有效教学。

一、充分使用教材的有效资源,开发新的教学资源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新教材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但是教材带有普遍性,它不可能兼顾所有的学校和学生,教材中编排的很多情境图也无法更好地展示,一些数学活动因环境限制无法展开。因此,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增添、删减、调整、置换,使教材发挥最大效用。例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教师提出问题:“今天上课的这个教室共有多少个座位?”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信息,而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经过全班讨论之后,教师让学生实际数一数,学生很快就知道可以用“21排×16座”来解决这一问题。这样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而且由于问题来自课堂现场,学生更容易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无法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

1.生活情境中“找”数学

如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风景区吗?(生答略)这个星期天,小朋友们坐车去括苍山玩呢!(出示主题图:有三辆车,大客车48座,中客车30座,小轿车4座)小朋友们坐哪两辆车去合适呢?”……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提出现实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加法算式。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利用这一情境,从中发现数学问题,这样可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课堂真正成了生活化的课堂。

2.游戏情境中“玩”数学

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新颖的游戏情境,把练习内容寓于其中,可以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数学练习充满情趣,使学生摆脱厌倦的心理,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一起玩猜数游戏,然后组织学生四人一小组玩猜数游戏。学生在亢奋的思维状态下进一步巩固了新知,数学游戏带来的快乐是学生喜欢研究数学的源泉。

3.在问题情境中“思”教学

“学启于思,思启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教材内容,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探索。这样教学,使学生勤于思考,开拓学生的思维,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实践情境中“用”数学

教师要设法让学生的所学能够在生活中得以运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在教学相应的知识之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些机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灵活运用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以后,让学生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商店买东西,帮助爸爸妈妈和营业员阿姨算算账,应付多少钱,实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这样教学,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尽可能地把数学知识用到实践之中,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参与度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获得新的知识与学生知识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例如,“1/2”的教学,可以设计在桌上放2个苹果,首先把它平均分给2个同学,平均每人得几个?(1个)再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平均每人得几个?(半个)半个该怎么表示?(1/2)这样比单纯地说“我们要学1/2”更能吸引学生,而且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的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地获取知识。例如,教学“四边形”时,先让论文导读:
学生画一画自己认为的四边形,再把图形分成是四边形和不是四边形的,接着让学生折一折四边形,最后把四边形分类。通过画一画、分一分、折一折等操作,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领悟,获得成功的体验,更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3.采用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共同参与

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同桌合作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意见,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完美的认知状态。在课堂上,小组间的质疑更体现了课堂学习的合作性。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点拨、引导,这样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达到了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合作的目的。

四、适时进行激励,强化学习动机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的措施主要有:(1)期望激励。教师要用满腔的热情关爱每一位学生。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期望。(2)表扬激励。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表扬、少批评,要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激发其奋发向上的动机。

五、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

低年级学生对一些抽象的问题不易理解。而对一些具体形象的事物却记得特别牢固。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问题,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多媒体形、声、色的功能。吸引并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初步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摘自: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