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人才培养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中运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128 浏览:132516
论文导读: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做到灵活变通、动态调整,以适应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正好能够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这种需求。从PDCA循环的基本理论出发,论述了该理论对于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性改进的保障,并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步骤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关键词:
高职高专;PDCA循环理论;人才培养
16723198(2013)17008802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面向基层、面向服务、面向管理的一线技能型、实用型专门人才,要求高职人才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实践水平。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经济、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动态的调整。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中去,为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1PDCA循环基本理论
PDCA循环又称为戴明环,属于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改进,并应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中。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中的四个字母,P、D、C、A分别是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P即Plan,意为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订;D即Do,意为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即Check,意为检查,就是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做得对,哪些做得不够或做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即Action,意为行动或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PDCA质量管理方法就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这个过程不断地进行循环,每进行一轮循环,能够解决这个阶段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检查发现新的问题,然后进入到下一轮循环中。该方法是不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通过这种方法使得质量水平不断的提升。
2PDCA循环理论对连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保障
PDCA循环应用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中,能够保障人才培养模式的动态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性改进,与其表现出来的三大特征休戚相关。

2.1周而复始

PDCA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见图1)。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按照这个顺序不断地进行,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已有的问题,并发现新问题,带着新问题进入下一轮循环。

2.2大环套小环

PDCA执行的过程中,存在大环套小环的现象(见图2)。学校是循环中的大环,系、教研室、各个部门是小环,他们构成一个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的循环系统。大的PDCA循环是小的PDCA循环的依据,而小的PDCA循环是大的PDCA循环的落实与保证。通过循环把学校各个子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彼此协同,互相促进。

2.3阶梯式上升

PDCA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见图3)。将PDCA循环用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每通过一次循环,都要进行总结,提出新目标,再进行第二次PDCA循环,每循环一次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有所改进、人才培养质量都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DCA理论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将PDCA全面质量管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www.7ctime.com
理的原理应用到人才培养中去,按照以下四个循环步骤实施。

3.1计划(Plan)

结合国家政策、高职高专办学理念、学校办学目标,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包括:培养目标、专业就业范围和岗位、知识、能力及素质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学期学时的安排等。
在制定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符合区域经济、行业发展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确定是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的,不能关起大门办学,而是在经过市场调查、行业调查、听取行业专家的建议、教研室多次讨论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专业发展方向、专业今后的就业岗位群;其次,根据前述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就业岗位,分析该专业需要具备的素质,包括理论知识结构、实际操作技能以及综合素质要求;最后,设定合理的课程体系,包括确定职业基本素质课程、职业技能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程,设置必修课和选论文导读:规检查,检查教学大纲、教学日历以及教师是否到岗;督导听课,通过学校聘请的教学经验丰富的督导听课,给任课教师提意见与建议,以便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同行听课,同一个教研室的教师互听课,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学生座谈,通过学生对课程以及对任课教师的意见反馈,及时发现课程安排以及教材是否存在不足,同时反馈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
修课,制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分配比例,确定核心专业课,每门课程的学时分配、学期安排以及每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训的比例等。

3.2执行(Do)

执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在理论课程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要选择适合高职高专的教材,认真编写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做好每章、节的课时安排,序化教学内容,突出重、难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技术等教学手段,制作精美的课件,制定可量化的考核机制,例如中期测验、上课提问、小组作业等,以便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践教学阶段,编写实践教学计划与内容,按照计划,指导学生实训,定期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争取做到一对一的考核。
在执行阶段,教师要注重总结与交流,对于学生难掌握的内容做好记录,以便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进行改进;教研室定期开展教学交流活动,教师之间互相学习,总结教学经验,学习教学方法;各系要严格执行培养方案的内容,如果执行的过程中发现有不合理的因素,可以适当的进行调整。

3.3检查(Check)

本阶段主要是对培养效果的检查,是承上启下的一步,对于执行的情况,要对照在计划环节制定的标准来检查效果。主要途径包括:教务的常规检查,检查教学大纲、教学日历以及教师是否到岗;督导听课,通过学校聘请的教学经验丰富的督导听课,给任课教师提意见与建议,以便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同行听课,同一个教研室的教师互听课,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学生座谈,通过学生对课程以及对任课教师的意见反馈,及时发现课程安排以及教材是否存在不足,同时反馈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学生就业,学生接受教育后,最终将走上工作岗位,学生的就业情况是最能真实反映培养目标的合理性,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的统计,判断是否与培养方案制定的目标相一致,同时,通过毕业生的反馈,能及时地调整培养方案的内容。 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