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少数民族就业能力分析及思考-研究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685 浏览:13114
论文导读:
【摘要】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全球经济低迷等原因影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广泛的社会问题。而少数民族大学生相比于其他普通大学生,其在就业能力方面更是具有较大的劣势,任其发展就业前景将更加黯淡,探求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劣势所在并有针对性地寻求途径,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与政治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就业能力
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全球经济疲软等原因影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广泛的社会问题。而少数民族大学生相比于其他普通大学生,其在就业能力方面更是具有较大的劣势,任之发展下去就业前景将更加黯淡,探求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劣势所在并有针对性地寻求途径,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与政治意义。

一、就业能力的定义

就业能力,是个体经由专业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有自我认知、就业观念、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以及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形成的品质与能力,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际交流、思维创新、管理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一)自我认知不准确

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自我缺乏客观认识和评价。当今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个体心理逐渐走向成熟。但相当多的民族大学生缺乏必要的自我认知能力,意识不到自身的条件限制,不能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点及社会就业环境和形势作一个全面、客观的分析和判断。表现在对自己评价过低,忽视自身的优势所在,缺乏自信,瞻前顾后,没有主见,不能正确表现自我的才能。在就业与选择职业问题上,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有强烈的自卑心理,往往表现为“缺少自信”、“底气不足”。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毕业生可能不敢走进人才市场,不敢主动推销自己,在“双向选择”、“宣讲会”前往往裹足不前,甚至出现自暴自弃的消极心理。

(二)就业观念陈旧

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们大都把目光聚集到社会职业认可度最高的行政单位,其次就是企事业单位、部队等有稳定工资或福利奖金保险等方面较有保障且承担的社会风险小的单位。在如今社会,职业和岗位的变动更加频繁,大学生端着“铁饭碗”的时代已成为历史,“一次就业定终身”的现象将不复存在,而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目前应有的“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意识却极为淡薄。一部分少数民族毕业生还希望在一线大城市就业,不愿意考虑二三线城市或者回家乡工作。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二级学院134名少数民族同学有一半左右希望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这些同学缺乏对就业环境的全方位分析,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严重。

(三)专业技术能力与汉语能力欠缺

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和专业技能欠缺。整个社会对高等学校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定位是他们应该有一定的理解和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开题报告www.7ctime.com
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专业技术之长,但是目前的状况是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仍然达不到一定的要求,比较严重的有维吾尔族、藏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障碍还影响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从而达不到社会所期望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也就难以在就业市场上立足。另外一些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没有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没能牢固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提高专业实践技能,难以把握专业发展前沿、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四)非专业素养不突出

非专业素养是指在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形成的品质与能力,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人际交流、思维创新、管理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属于就业能力中的“软实力”。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班、团集体中难以成为意见领袖或领导成员,难有管理才能的培育与凸显机会,管理与协作能力缺乏。

三、避免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难的若干思考

(一)加强职业规划教育

组织专业指导教师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不断在大学学习期间客观认识自我,准确给自己定位,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逐步推行四年职业规划项目,具体制度设计如下:在入学的第一年,做好汉语学习重要性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汉语学习的积极性,打好语言基础,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所学专业基本情况,培养对专业的兴趣,掌握专业学习的方法;第二年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努力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好专长,提高综合能力;第三年,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和市场需要,联系、推荐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让学生直接接触社会获取工作经验,并逐步确定就业目标;第四年指导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吸收职业信息,辅导学生写求职信、个人简历、传授求职要领和面试技巧,鼓励学生参加适合自己的供需见面会。

(二)积极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首先,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确认识“先就业后择业”的重要性。如果大学生毕业后不能就业,不能进入社会完成知识的实践化,就会使以前学的知识很快过时,自身在大学的教育投资不会产生任何收益,没有收益就直接影响到对自己未来的投资,长此以往随着年龄增大脱离工作时间加长,学习能力下降,加之各种心理因素最终可能成为社会边缘群体。其次,针对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有业不就”的现象,学校要做好民族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要教育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要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树立多元化的就业观,不能把择业的目光只停留在大城市和国企事业单位。学校开展就业指导,要让他们充分了解各地区的文化、经济、社会环境,消除他们的就业顾虑,让他们发现更多的就业机会,使他们更合理、更现实地看待自己的就业问题,在就业取向上做出适当的调整。

(三)提高汉语水平和专业素质

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和专业素质。有条件的学校开设汉语选修课,可供少数民族学生和外国留学生选秀,并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参加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切实提高汉语水平。在专业技能学习上,适当安排班内成绩好的论文导读:).敬莉.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8(3).作者简介:陈振浙(1984—),男,浙江宁海人,硕士,讲师,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上一页12
汉族同学做好一对一传帮带,学习讨论也是汉语练习的过程。

(四)加强非专业素质培养

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组织管理、思维创新等方面能力不足。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内社团组织、大型社会实践活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社团实践活动,有助于增强责任感、主动性、亲和力和进取心,而这些都是今后学生在工作中的重要素质。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组织管理本领和思维创新能力等“软实力”的培育和养成,有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实现其个体职业理想。
目前,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根据国家利益和社会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指导,对他们的职业定向、职业心理发展、职业选择和职业准备等施加影响,从而保证少数民族大学生实现合理就业。
参考文献
李蕙羽.大学生“软实力”与就业竞争力的提升[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3).
王英姿.就业关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9).
[3]敬莉.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8(3).
作者简介:陈振浙(1984—),男,浙江宁海人,硕士,讲师,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