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文言文消除习得无力感,激发文言文学习兴趣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445 浏览:146597
论文导读:
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长期经受着文言文学习枯燥、无效的挫折,从而使文言文学习消极被动,兴趣索然,甚至丧失信心,自我放弃。长此以往,形成了文言文学习的恶性循环。这印证了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Seligman,1975)等人所提出的“习得性无力感”这一概念,——当有机体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产生无能为力、听天由命的心态。《学会生存》一书中说:“如果学习者从学习的对象变成了学习主体,教育的化才是可能的”,而现阶段在有的学校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没有得到确立,学校往往根据学生对文言文课程所提供的学习内容的掌握与否来评判学生学习效果的好与坏,这种做法迫使学生顺从“各种角色、情感、规范、态度和课堂组织结构”,否则就会不可避免地被视为低能或缺乏学习能力。对学生而言,文言文课堂之上所学的内容是学校和老师要求他们必须接受的东西,而不是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大多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极大地限制,学习成绩当然不会高,当学生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时,便会产生无力感。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习得性无力感”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以下是笔者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优化心理环境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的人与人的关系中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摘自:毕业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有的老师虽然知识渊博,功底深厚,但不善于同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甚至有对立情绪,学生往往因为对这位教师有成见而不愿意学他所授的那门学科。相反,有的老师不仅注意提高自身的文言文的业务素养,而且善于同学生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学生往往因为喜欢他而特别爱学他所教的课程。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便是这个道理。教师也会因为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而更加致力于教育工作。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文言文有效教学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基础。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和生动活泼的文言文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文言文教学信息的传输效率和速度,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能感。
师生之间的交流不仅是信息的交流,同时也是情感的交流。情感对于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制约和强化作用。卡尔·罗杰斯说:“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真诚坦白,不掩饰自己在文言文教学中所犯的过失,以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教会学生如何正确面对学习文言文过程的所遇的挫败,削弱“习得性无力感”的负面作用;语文教师还要对学生有信任感,相信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上有合作意向和向上的意愿,从而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循循善诱。因此,为了达到最优化的文言文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必须在文言文课堂上创造一种有利于信息交流的最佳“心理场”,满腔热情地启发,诱导和帮助学生,增加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信心,而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能给语文教师以精神慰藉,而使文言文教学更富。通过这样良好的情感的双向交流和反馈,师生之间感情融洽,配合默契,宽容和谐的心理环境才能逐渐形成。
心理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的内部环境。优化,为学生提供温和而积极的情感支持,充分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活动与探索。可使学生的大脑结构与功能优化,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习成效。语文教师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传授文言知识,而应指导、引领学生寻觅文言的津梁,掌握沟通古今的方法,提高文言文学习的能力。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讲,创造宽让的氛围,让他们从惧怕权威,缺乏自信等心理阴影中走出来,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细微处的进步。教师还要学会耐心,自我稳定情绪,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出发,用学生较易接受或认可的方法去教学。给他们时间来提高学习的热情,这样,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津津有味,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就会明显提高。

二、传授必要的语音、语法知识,清除学习障碍

文言文作品的赏析比现代文的阅读,多了一个步骤,一个前提,那就是学生首先能读清、读懂文章,这就少不了对文言字音的掌握和字词句的理解。文言文中的某些语音的处理往往与特定的含义、历史相关;而某些字词的变异也是理解文意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师对学生语音、语法知识的传授是必不论文导读:响。事实上,“古今异义”是文言文中简单而普遍的语言现象。语文老师在文言文教学时应该先把“古今异义”的四种情况——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彩的变化逐个给学生讲解明白,帮助学生们记住上述规则,从而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加以组织和综合,并在文言文学习实践中反复体会,那么,“古今异义”问题也就不成其
可少的。

(一)读准字音

1.通假异读,即有些字的意义同现在的常用义不同,读音也就不同。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中的“说”通“悦”,是愉快的意思,应读“yuè”。
2.古音异读,即有些字在文言文的具体语境中与现在通常的读音不同,多为专有地名、人名。例如“周景王之无射”(《石钟山记》)中“射”的应读 “yì”。
3.破音异读,即用改变字音来表示词性的词义的变化。如 “乃使其从者衣褐”(《鸿门宴》)“衣”应读“yì”
这都应根据字在文中的意义,正确地读出它的音;音读错了,表明对字义的理解也错了。

(二)掌握语法

文言文的知识点数目较少,而且很多知识点的规律性和复现性很明显。为了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必须承担起先行组织者的任务,在教学中把前人总结的和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有规律性的内容教给学生。一步一步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文言文知识体系。
教师应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本笔记本,建立文言知识语法库,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整理。如虚词“之”的多种用法;表示官员升降的系列词;词类活用的现象等。通过比较归类,学生提高了词语辨析的能力,让课文例子真正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比如文言文教学中的“古今异义”现象,同一个词,古代的含义与现在的含义已完全不同,如果不能准确地掌握它们的含义,将对文言文的翻译、古诗文的鉴赏有很大的影响。事实上,“古今异义”是文言文中简单而普遍的语言现象。语文老师在文言文教学时应该先把“古今异义”的四种情况——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彩的变化逐个给学生讲解明白,帮助学生们记住上述规则,从而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加以组织和综合,并在文言文学习实践中反复体会,那么,“古今异义”问题也就不成其为问题了。

三、培养自我效能感,提高文言文学习兴趣

班杜拉(1977)重视人类所具有的“期待”的功能,认为期待是知识与行为的,是行为的决定因素,他进一步把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是某种行为导致某种结果的个人预测;效能期待是个人对自己能否顺利地进行某种行为以产生一定结果的自信。他把知觉到的效能期待称为“自我效能感”。
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提供难度适宜的学习任务和成就标准,在学生遇到文言文学习困难的时候,给予即时的帮助和鼓励,使他们能够从成功的学习开始,体验学习成功的经验,获得自我效能感,避免习得性无力感的产生,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文言文学习低效的正确归因

由于文言文学习“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往往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认为自己学习文言文就是“少根筋”,因而不再努力,学习积极性降低。而语文教师应体悟到这种心理,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归因训练,引导他们将失败的原因归于努力或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尚未掌握,帮助他们从失望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并在实践中不断强化,使得学生初步形成的正确归因,从而形成积极的归因倾向。
当学生在正确的归因训练中文言文的学习付出更多的努力时,语文教师应充分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能力,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当然,文言文的学习并不是光靠死记硬背就能提高效率,方法的指导必不可少。高中语文新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教学提出的目标,在编排上已经注意了方法的指导。在必修三的第四专题“寻觅文言的津梁”中安排了三个板块“因声求气”“仔细理会”“触类旁通”,分别作了诵读、积累、和实践的方向性方法指引。具体策略的操作笔者将在“运用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优化文言文教学行为”中的“能力培养,授之以渔是关键”中作详细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二)帮助学生设置适当的目标期望

就文言文学习目标的制定而言,一般说来,语文教师应设置合理的期望,帮助学生制定具体、可行的、近期的文言文学习目标,使得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较轻松的完成任务,也就是学习目标的制定还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业水平,避免对那些学论文导读:
习较差的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如果学生付出了很多努力也难以达到的目标,不仅不利于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还会加深学生的心理挫败感。
比如笔者刚接到所任教的班级,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总是接触到一些同学,眉头紧皱,无可奈何的听着讲解,回答问题,也常常一问三不知。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并非不努力,可提到文言文就头痛,难进步。为此,笔者进行了反思,发现自己对他们所进行的提问总是应该掌握的知识,而不是他们现在已经掌握的知识,长期提问检测他们的盲区,并不能激励他们更为用心学习文言文,反而让他们感觉学古文的无效,进而产生厌倦感。后来,在课堂提问或课后检测中,就开始注意问题的基础与梯度,注意减少学生的挫折感。文言文单元教学时,先教故事性强,语句简短易懂的文章;课堂检测时对基础差的同学以基本点和鼓励性评价为主;对后进生课外辅导,加以鼓励。
因此,只有那些具体的、近期的学习目标才能让学生比较容易地观察到自己在文言文学习上所取得的进步,增强他们文言文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因素之一,培养和提高效能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持续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觉得学习语文是一种精神享受,而不是一种精神折磨。而学习自我效能的增强反过来又促使学生为自己设定更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郁婷婷 江苏省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 215007) 摘自:学报论文格式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