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黔西黔西北汉语民间歌谣分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713 浏览:82781
论文导读:
摘要 黔西北地区汉语民间歌谣十分丰富。关于民间歌谣的分类问题,历来思路较多,分歧也很大。本文从歌谣的实用功能和应用的场景出发来作一个分类,主要分为:山歌、哭丧哭嫁歌、孝歌、小调、四句、童谣、叫魂歌等类。
关键词:歌谣 分类 功能 民俗
:A
对于研究对象“黔西北汉语民间歌谣”这个概念,我们需要作一些说明。首先,它不是一个独立的体裁、体式,而是一个地域概念——收集的民间歌谣来自于这个区域;其次,“黔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不少地方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因而有很多原生态的少数民族语言的古歌、史诗(不在本课题研究之列),我们研究的歌谣强调“汉语”,一来是指用汉语来演唱和传承的——尽管这些歌谣在该区域不同的民族中都有流传,二来也是为了和其他民族语言的歌谣区别开来。如果按照歌谣区的划分方法,我们研究的是“西南高原汉语歌谣区”的歌谣。黔西北地处乌蒙山腹地,山高谷深,森林茂密,民风淳朴,居住着汉、彝、苗、回等30多个民族800余万人口,交通相对落后,文化经济也相对滞后。因此,此处保存了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尤其是民间歌谣,这些歌谣内容丰富,文辞优美,可以用“养在深闺人未识”来形容。其数量多,应用的场合场景也很复杂,民间也一些习惯性的类别称呼,对它进行更为合理化的分类,对于陈述、比较、作品收集,展开更深入的研究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于歌谣的概念,历来就有民歌和民谣之分,也有“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等说,但后来人们发现,这样的分类事实上意义不大,很难有分类的意义,除了在学术探讨上有些提议和探讨外,歌谣基本上成为了一类事物。
现有分类理论较为复杂。周作人在1922年发表的《歌谣》一文就提出了六大类的分法:情歌、生活歌、滑稽歌、叙事歌、仪式歌、儿歌。
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是从内容来分,该方法把民间歌谣分为六大类: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儿歌、生活歌,这也是中国权威民歌著作《中国民歌集成》的体系。“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主要刊物《歌谣》周刊第一卷所选登2000多首歌谣也立足于内容,把歌谣分为四个大类:情歌、妇女生活与情感、日常生活情景和生活态度、儿歌。
其它有的是按照民俗活动来分的,如黔东南等地少数民族:游方歌、放哨歌、玩山歌、拌嫁歌、龙船歌、酒歌等。有的按照音乐特征和结构来分,如大歌、小歌;有的按演唱形式来分,如山歌、小曲、劳动号子、儿歌;有的按照地域来分,如东北、陕北、云南、新疆民歌;有的按照民族来分,如朝鲜族民歌、蒙古族民歌、哈萨克族民歌等;有的结合多种元素来分,例如,云南瑶族的分类:历史传说故事歌谣、祭祀歌、情歌、风俗歌、生产劳动歌、苦歌、谜歌、新歌谣。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是交叉现象十分严重,有混乱之嫌。
我们按照现有的流传情况和地方上习惯的称呼,把黔西北民间歌谣分为山歌、哭丧哭嫁歌、孝歌、叫魂歌、小调、四句、童谣等种类,这既符合实际情况,音乐特征,应用场合,同时也符合地方文化、地域特征的要求。尽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设置www.7ctime.com
管种类不够全面,但是这种分类方法是有借鉴意义的。
一 山歌
黔西北多山,这些歌谣多在山中打柴割草、种地放牛的空闲时间唱,在大山里产生的,故以山歌命名。又基本上都是情歌,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交流手段,于长幼有碍,为有伤风化起见,这些歌谣的演唱场地必须远离村庄。甚至在哪一家门口唱首山都被认为是欺负该人家,这是民间歌谣流传中少见的现象,这让我们看见了汉文化对婚姻恋爱态度的传统立场,以及与当地少数民族直接、奔放的风俗之间的差异。作为情歌,它文辞优美,感情或热烈执着或忧伤婉转或含蓄隐晦,表达着男女之间的浓浓爱意,以独特的诱惑力和艺术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山民。从场合上来说它有劳动歌谣的特点,从内容上说基本是情歌,后来和苗族等少数民族“跳花坡”一样,这些歌谣逐步有了专门的演唱场合,如端午节“游百病”在许多地方就有专门的“山歌会”。山歌已经成为了该地区歌谣中数量最庞大、影响最突出、艺术魅力最具特点的歌谣种类,以至于提到地方歌谣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山歌。从笔者多年以来收集的近十万字的作品来看,虽也有重复,虽有同母题下的不同版本,但其丰富性还是令人叹为观止,感受到地方文化强大的冲击力,如有:
好股凉水落岩脚
天晴下雨晒不着
郎变黄牛来吃水
妹变鲤论文导读:
鱼来会合
幽深的山谷密林,瀑布清泉不断出现,泉前来饮水的牛,来会合的鱼儿:一气呵成,动静相间,藏无限精彩于不经意点染,情韵皆具,加之地方特色的风物,真可谓山歌之典范。

二、哭丧哭嫁歌

这两种歌谣使用场合虽然不同,但其“哭”的腔调特点、悲情的表达、给人的感受十分相似,故列一类。古语有云“嚎丧哭嫁”。两种歌谣都是要哭的,以哭伴随着语言来表达哀伤、思念和感恩。黔西北地区保存着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的诸多古老独特的习俗。丧葬歌谣是黔西北歌谣中实用性特点突出、体系性相对完整、目前保存较好的一类。相比较之下,哭嫁歌谣的消失快得多,存在的作品少得多,真正使用场合基本没有了。
哭丧歌在丧葬仪式的每个过程中都用,诸如落气(也称断气、烧倒头钱)、合木(做棺材)、入殓停丧、做道场各环节(包括起道场、承孝、立幡、过殿、破血河、救苦、解结等、开路)、送丧、复山、七

七、百日、周年等。由于丧葬仪式时间长,过程也十分复杂。如下《哭起丧》:

一拾我娘出门庭,手巴门枋泪淋淋。
二抬我娘大门边,手巴大门喊声天。
三抬我娘院坝头,连路哭来连路留。(连路……连
路……:方言词,意思相当于“一边……一边……”)
哪个留得亲娘转,水上浮漂有靠头。
四抬我娘到柳塘,柳塘里头洗衣裳。
衣裳晾在柳树上,手扶柳树哭一场。
五抬我娘到山林,山林里头葬娘坟。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