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提问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141 浏览:81126
论文导读:理需求又驱使他们积极自主地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提问才能称得上是有效的。但不能否认,很多教师在上课时所提出的问题是无效的,或者说是没有深度的,它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更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只是浪费在课堂时间。在之前,就如何有效提问的研究有很多,但如何才能适应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却不
一个好的问题应该是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困惑、怀疑、探索的心理需求,这种心理需求又驱使他们积极自主地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提问才能称得上是有效的。但不能否认,很多教师在上课时所提出的问题是无效的,或者说是没有深度的,它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更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只是浪费在课堂时间。在之前,就如何有效提问的研究有很多,但如何才能适应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却不多。那么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问题,实现提问的真正有效呢?

一、针对教学具体目标,设计有效的问题

好问题的提出要求教师应首先认真研究教材,立足教学目标,要依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层次性,难易适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问题能明确指向于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向教学内容的核心点。好的问题是一种思维的提示,一个难点的突破,也是一个知识点是否掌握的核心。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有效问题去学习钻研、去思考寻找答案,避免教学中的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例如有关《钠的化合物》的教学,首先确定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等实验,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

教学目标的解读:重要化合物包括过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其中难点是过氧化钠,其原因为:1.一种特殊的氧化物,2.氧的化合价特殊,3.反应方程式特殊(过氧化钠与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可涉及氧化还原中的电子转移),因此该教学的重点应在过氧化钠的两个反应方程式上。当然,碳酸钠及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的快慢比较也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障碍。
教学问题的设计:

1.向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中滴加水能燃烧的原因? (引导学生分析反应原理)

2自考论文www.7ctime.com
.如何证实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碱?(通过实验碰撞学生的固有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3.设计一实验证实过氧化钠也能与二氧化碳发生类似反应。(扩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
4.摩尔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多少?(联系旧知识分析该反应方程式,使学生深入理解其反应实质)

5.碳酸钠与酸反应为何比碳酸氢钠慢?(反应原理的深入理解,突破学生思维障碍)

6.如何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固体与溶液?(知识的灵活应用)

整个教学围绕问题与实验展开,学生在视觉及新旧知识的冲击下掌握了其实质性问题,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能灵活运用知识。可见有效问题的设计必须克服盲目设问、随心所欲的不良现象。教师只有具有教学的全局观,围绕教学中的重点精心设计问题,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而那些离课文十万八千里的问题应尽量避免,细枝末节的问题也要尽可能少提。

二、抓住学生思维障碍,激活有效的思维

如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学情,或不能觉察到学生的思维困难之处,而是任由教师按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灌输式教学,则学生无法真正地解决问题,教师也无法真正实现有效的课堂提问。因此教师要注重搜集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学生学习的思维障碍,应该是教师教学过程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效性的重要检验依据。教师可以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让学生自我预先阅读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教师全面真实地了解高中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及可能产生的思维障碍,在进行课堂问题的设计时有据可依。教师可以将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疑问相结合来设问,多在教学过程的关键处设疑解难,使学生更有效更牢靠地掌握知识和技巧。
例如在讲铁及其化合物性质时,经过预习后,很多学生对制Fe(OH)2时,胶头滴管要插入液面之下这一反常操作产生了疑问。对此我根据实验提出一个问题: Fe(OH)2这一物质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此时学生兴趣很浓,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后,很自然就把疑惑解开了。我又继续提出制Fe(OH)2时,还可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也可使 Fe(OH)2不被氧化或减慢氧化?这一问使本节课达到了。学生不但从中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而且也提高了能力。

三、体现学科实验特性,创设有效的情境

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问题教学情境,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惊奇、诧异和不解。它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对新知识进行探究。具体论文导读: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创设的问题情境,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逐步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解决疑问的问题,有计划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在原电池教学中,学生自己动手做了铜锌原电池的实验,发现铁片与铜片上均有气泡。而我的动画演示中只有铜片上有气泡(其实这是我故意创设的一个情境)。学生有了疑惑,趁此机会我就问:“为什么锌片上也有气泡呢?本来学生看到自己演示的现象与理论有差异,第一感觉就是实验不成功,大部分学生不会因此而思考。但我设置了这一问题后学生意识到这是有根可寻的,而且这是对书本知识的一个挑战。学生开始有了极大的兴趣,希望能自己解决这一疑问,自然听课效果就好了。又如学习铝与氧气的反应时,为了了解铝表面容易生成一层稳定的氧化膜,笔者通过实验创设如下悬念:①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学生观察到铝箔熔化,失去了光泽,但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这是为什么呢?由此引入氧化膜的概念。②是不是把铝箔表面的氧化膜去掉以后再加热,铝箔熔化就会滴落?另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再加热至熔化。学生观察到熔化的铝仍不滴落,又是为什么呢?进一步研究铝与氧气的反应,探讨氧化膜的形成机理。③假如铝表面不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情况又会怎样?让学生进行铝条的“毛刷实验”,进一步激起学生的疑问与好奇。④生活中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是自然生成的还是人为处理的?通过一步一步制造悬念,一层一层解决问题,一环扣一环的心理刺激,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体验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是自然而然的,问题的解决是必须的,从而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
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千变万化,除了实验,还有图表、游戏、多媒体等等。但不管怎样创设出的情境,它都要联系实际、注重实用和实效的,必须注意目的性、适用性和新颖性,在问题设计与解决的过程中,要努力使学生形成积极探索的态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使学生通过解决一个问题,就如同通过一道大门而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的目的。
责任编辑 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