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浅谈浅谈农村中小学“不足学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94 浏览:11713
论文导读:
我在农村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已有二十余年,常听到这样的事情:某班的同学打架了,某班的同学旷课到游戏厅去了,某生与老师唱对台戏,某两生谈恋爱……;又常听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现在的老师要到少林寺练两年功夫才行……我也认为:现在的“问题学生”的确比较多。那么,何谓“问题学生”?其有何特点?其成因是什么?如何转化?
笔者在此谈谈个人浅陋的看法:

一、“问题学生”的含义

所谓“问题学生”,即思想品质或学习品质表现有“问题”的学生,也就是以前所讲的“差生”与“双差生”。

二、“问题学生”的特点

1、好吃懒做,学习不刻苦努力,思想不求上进

这是最基本的表现。他们在家不做家务,在校不读书、不做作业,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他们不知父母、教师劳作的艰辛,终日只求吃喝玩乐。比如:他们为了得到钱,到父母面前哄、骗;为了完成作业任务,拿同学的抄,从不动脑筋,去凭自己的努力得到。

2、违纪犯法,不思改过

这些“问题学生”因不爱学习、不求上进,终日无所事事,精神空虚无聊,就只好成天找“乐”,寻求刺激:在校违反纪律,影响其他同学读书;和老师作对,“欣赏”老师气急败坏的样子;结帮成派,打架滋事;搞破坏,谈恋爱;不听老师的教育,屡教屡犯;在社会上出入游戏厅、酒吧。如果无钱享乐,他们就去偷、抢,最终成为违法之徒。

3、自私自利,无集体感

这类“问题学生”的自私心是较强的,只允许他负人,不许人负他。同学间的纠纷,他不懂谦让;集体活动或义务劳动,他往往拈轻怕重或逃避。

4、性格孤僻,自卑偏激

有些“问题学生”出于家庭或自身缺陷等原因,很自卑,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于是性格孤僻,不与同学玩耍,不与同学谈话,做事不与别人商量,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偏激执拗。

三、“问题学生”的成因探讨

1、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一个人品质形成的客观大前提。社会稳定、经济发达,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化生产日益集中,劳动力剩余;计划生育,孩子减少……这些虽然为社会吃喝玩乐风气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但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因此,这不是“问题学生”形成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问题学生”的形成,与教育者对孩子的失职、失责有重大关系。

2、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者的失责失当,是“问题学生”形成的根本原因。形成“问题学生”的家庭,不外乎以下几种类型:
⑴家庭不和甚至父母离异型。由于种种因素,父母不和睦,两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孩子每天在紧张的日子中生活,没有快乐,没有亲情,无所适从,这对孩子幼小心灵的打击无疑很深。尤其是在父母离异的家庭,孩子成为父母双方的累赘,从而使孩子的心彻底崩溃,最终导致孩子破罐子破摔,沦为最严重的“问题学生”。据资料表明,这类学生成为罪犯的比例最大。
⑵家庭宠爱型。目前,由于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加上封建重男轻女的思想遗毒也还较严重,孩子就成了父母、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尤其是男孩,从小就娇生惯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说一不二,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长大后就成了不顾别人感受的自私主义者。这类学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懒惰成性,没有经过挫折,不懂得只有靠自己的艰辛劳动而获得收获,导致学习不刻苦,思想不上进,不爱劳动,无集体感,心理脆弱,独立生活能力差,最终成为“问题学生”。
⑶缺少关爱管理型。目前,有些家长外出打工、做生意,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其他人照顾,终年难得回家见一面。孩子失去了管制,在家摘自:毕业论文格式下载www.7ctime.com
撒娇哄骗,在校不听老师教育,加之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帮助,于是向一些坏榜样学习,逐渐成为了“问题学生”。
⑷不良家风型。有些家长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在孩子面前树立坏榜样:他们不务正业,不求上进,整天打牌,吸烟酗酒,贪图小利,甚至打架偷窃,吃喝嫖赌,样样俱全。这对孩子幼小的心灵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成为“问题学生”。

3、学校因素

当然,有些“问题学生”的形成与学校教育也有很大的关系,尤其与教师的教育方法有关。例如:学生犯了一点错误,教师不顾学生的尊严,小题大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从此抬不起头,破船破划,于是就成了“问题学生”。再如:教师的上课水平不行,枯燥无味,学生于是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故意捣乱,逐渐也成了“问题学生”。还论文导读:
有,学校管理不负责任,放任自流,没有及时挽回学生的失误,结果让学生“一失足成千古恨”。尤其学校不重视素质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死啃书本,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甚至对成绩差的学生歧视排斥——这就直接导致“问题学生”的形成。

四、对“问题学生”转化的思考

1、营造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氛围

这是“问题学生”转化的根本力量。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提高家长的素质,从小教育孩子积极优良的品德,是防止“问题学生”产生的最佳途径。因此,“问题学生”的家长更应该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更应该沟通与孩子的感情,努力纠正自己的缺点,做好孩子的表率,在家做到尊老爱幼、和睦团结,少打牌,多看书,树立好榜样,与孩子一起多进行一些有益有趣的活动,在活动中沟通感情,利用时机对孩子进行品行教育。家长不要宠爱孩子,而要让他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培养勤劳品格和独立生活的能力。甚至,家长还要逐步与孩子一起参加艰辛的劳动,在劳动中磨炼自己与孩子的意志和挫折感。在外地的父母,首先在家要把孩子托付给负责任的、充满爱心且做事细心的人照管,在外要时时保持与孩子的通讯联系,随时问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等状况,从细处关心孩子的思想动态,并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在假期要尽量做好亲子活动,沟通感情。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自己的孩子多加赏识,不轻易和别的孩子比较,不轻易对孩子失望、发怒。总之,一个家庭要处处充满“爱”的教育,这是“问题学生”转化的最根本的途径。

2、学校加强管理力度,提高教师素质,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

这是“问题学生”转化的直接力量。一个学校制度健全、管理到位,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而加以教育转化,就容易转化“问题学生”。另外,还需要一群优秀细心的班主任、一批锐意进取的高素质的教师。他们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赏识教育”,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己任——在他们手中,能够产生一个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生动活泼的课堂、情趣盎然的课外活动,塑造出一个朝气蓬勃的、爱心遍地的美好校园。在这样的环境中,何愁“问题学生”不能转化。

3、社会也应重视“问题学生”的转化

“问题学生”的产生,与不良社会风气也是有关的。政府也应加强对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凡是对青少年思想有毒害和腐蚀的场所,社会应坚决杜绝;相反,应兴建一些有益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场所,如开放性图书馆、体育中心、公园等。另外,形成唯才是用的社会人才制度,对“问题学生”转化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问题学生”虽然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但他们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只要把家庭、学校、社会结合起来,给予他们无私的“爱心”、“耐心”教育,他们就一定会克服困难,迎来转化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