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长恨歌剖析王安忆《长恨歌》都市世界中乡村意识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56 浏览:13598
论文导读:立在我们面前了。王琦瑶身着阴丹士林蓝的旗袍,有着都市的摩登,骨子里有着不变应万变的家常的美和乖巧,也是有着众人多寻堂的上海儿女于日常生活“不甘寂寞的人生梦想”(P388),作为一个历史中具体存在的人物,王琦瑶所代表是上海弄堂里的小女儿情调。但是,去片厂的经历为王琦瑶进入现代都市的摩登传奇提供了机遇,然而初次试镜的
在《长恨歌》文本中,乡村意识贯穿整个故事始末。这里的乡村意识,是指在乡村客观环境的基础上产生的人的生活与文化的思维,是追求一种贴近自然、人生原初本质的心灵世界的个人经验的普遍行动思维。乡村意识作为一种创作原则的价值取向,作为文本特定环境的写作基调,与正安忆的生活观念中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王安忆16岁正值花季年龄时被下放安徽五河县插队落户过三年。她的母亲教她将这段经历作为作家的一种体验、一种机会记录下来。命运变迁的打击,给她青年时代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种“记忆太深刻了”,提炼到创作中,形成了她独特的而又具有那个时代知青作家的普遍经验。她虽然回到了上海,从《雨,沙沙沙》到《长恨歌》后的《富萍》,“二十年来,还是不断往小说里引进淮北的农民,或者是类似这农民的人物”。正是那段乡镇的生活经验,成了她对上海的“发现和思考的依赖”。即便经过了生活空间的转换,以往和现在生活经验的叠加、融和再现的创造,农村乡镇生活同样给了王安忆重新发现上海的契机。“她所引入的农村乡镇视点,粗粗看去不妨说也是一个上海人和上海作家的,而其实更应该是她个人的,因为她由此产生了属于她自己的个人作品。”王安忆更是推崇农村乡镇生活状况中的清醒道德人生,“那是和上海的市民绝然不同的,可以说是清醒的人生。因为它和自然贴近,懂得生存的本来面目。”所以,乡村意识成了王安忆写作原则中一种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元素。
在《长恨歌》文本中,主要是通过弄堂、闺阁、邬桥这三个环境进行回归叙述乡村意识的。
弄堂,相对上海外滩的万国建筑、上会、汇丰银行大楼、国际饭店、歌舞升平的、丁香花园绿房子等等来说,它只是这个都市世界里的一片乡村院落,“它是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3](P3),它是都市世界的乡村底蕴。它为故事的主角王琦瑶营造了一个典型的不同于都市的乡村生态环境。这种生态环境具有它的稳定性,弄堂是“万变不离其宗,形变神不变的,它们倒过来倒过去最终说的还是那一桩事,千人千面,又万众一心的”[3](P4)。这种生态环境又具有它的真实性,弄堂是性感的,“有一感肌肤之亲似的”。[3](P5)弄堂里的流言是日常生活的一种本性自足的自然生态,是女性个体生命的一种外化自然人生。
弄堂里的闺阁,是弄堂女儿的心,是女性展开生命活动的起点;是弄堂女儿施展心计、寄托人生梦想的源头;是乡村生态环境最幽静的桃源;是都市世界中最纯洁无暇的圣地;同时也是男性群体关注的场所。它是少女成长的生存环境,是女性个体生命的一种内化自然人生。
当弄堂与闺阁结合起来,女性个体生命的外在人生与内在人生结合起来,一个典型的乡村生态环境里就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这样,原初的王琦瑶就站立在我们面前了。王琦瑶身着阴丹士林蓝的旗袍,有着都市的摩登,骨子里有着不变应万变的家常的美和乖巧,也是有着众人多寻堂的上海儿女于日常生活“不甘寂寞的人生梦想”[4](P388),作为一个历史中具体存在的人物,王琦瑶所代表是上海弄堂里的小女儿情调。但是,去片厂的经历为王琦瑶进入现代都市的摩登传奇提供了机遇,然而初次试镜的失败,就宣告了王琦瑶并不具备像电影明星阮玲玉那样的时代机遇和文艺气质,因此,也就不可能进入都市繁华舞台的中心地带,而只能以《上海生活》封二的“沪上淑媛”和橱窗玉照的身份进入公众时尚的视野,成为“都市繁荣声色的陪衬”[4](P388)。
然而,有了“沪上淑媛”的乡村生态环境作为前承条件,程先生与蒋丽莉作为媒介推动,王琦瑶的“股子硬劲”[5](P21),哪怕是“‘上海小姐’是大亨送给他们女儿摘自:毕业论文格式下载www.7ctime.com
和情人的生日礼物,别人都是作的陪衬,是玩弄里的玩弄”[3](P54),即便是“付代价”[5](P21),她也要展示出她的形象与精神,最终得到政治权力的认可,“三小姐”的荣誉为她踏入都市世界作好了铺垫,成为王琦瑶“身体叙事的舞台”[6](P89)。王琦瑶作为一个都市中产阶级家庭里的小家碧玉,本能地具有被权力与金钱腐化而变质的内在因素。王琦瑶直到生命的终结也只不过是一个小家碧玉,“但被时代教唆出来的虚荣和野心使她萌生出许多不真实的,而且这样的在大多数上海市民那里都是不言自明的。”[4](P390)所以,当象征权力的军政界要员李主任钦点她做情论文导读:
人时,她便抓住了李主任就有了一切的机会走进了都市世界的中心——爱丽丝公寓,真正成了都市的主人。
王琦瑶只想有个家,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素不知,在都市世界中,男人为的只是玩命倾轧的政治和整日忙碌的生计,女人只有无穷无尽的寂寞和铭刻终身的伤痛。爱丽丝公寓只是“献给自由女神的祭礼”[3](P 91)。
李主任乘飞机罹难,宣告王琦瑶的金丝雀生活结束,她努力构建的毫无道德负担的精神家园全面崩溃,上海糜烂的繁华梦不可避免地走向短命与虚幻而粉碎。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中,王琦瑶以牺牲自己的全部代价来走向自己一生中最为光彩夺目的顶峰时,她要承受的打击伤痛是沉重的、巨大的。
王琦瑶带着伤痛从都市走回乡村,王安忆把她安置在邬桥,以疗治王琦瑶心灵的巨大创伤,她“总是怀着善意去刻画人物”。邬桥在这里是一个隐喻,它是王安忆乡村意识中最真实的和最理想的原始生态环境。邬桥是“时间的本质,一切物质的原初”[3](P116)。这是索求生命意义的发源地,它具有朴素的包容性。它有佛家的空和净,可以纯洁肮脏的灵魂,使尘世受伤的心灵痛苦得以解脱;它有道家的无为而为,可以贴近自然的本源,使儒家入世所带来的一切烦恼得以消解;它是人生快乐的宗教,专制世界的虚荣。邬桥是永恒的象征,是崇高与伟大的基础,“所有的繁似锦,万花筒似的景象都是从这里引发伸延出去”。[3](P116)“每一个外乡人,都有一个邬桥”[3](P118),邬桥充满了哲学内涵。邬桥的外婆是一个乡村意识中智者的化身,有着朴素的女性观和人生观,是人性返璞归真的引导者,她暗示着生存的哲理。王琦瑶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邬桥的原真同化着她污垢的外化自然人生,邬桥的外婆熏陶着她受伤的心灵。王安忆通过这种原生态的环境,为王琦瑶营造了一个乡村意识中的精神之塔,使王琦瑶受到了生命的真正洗礼。
王琦瑶从一个原生态的乡村再次走进一个都市的乡村平安里,努力寻求平安稳定的生活。但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生活在都市的边缘而不是远离都市的客观环境,平安里总要受到都市的浸染,王琦瑶总要被动或主动与都市中心或边缘的人接触。这使得她不可能永远保持一种平常心与平安的生活。王琦瑶本能地拒绝都市世界却又主动参与了都市世界,这在于王琦瑶在家里举行的对巴黎沙龙拙劣模仿的派对或聚会,都市世界的元素牌友使得王琦瑶表现出无意识记忆的真实氛围,与永远消逝的“上海小姐”的过去不期然地重新结合。她被捧为舞会与基督教圣诞节里那些“狂热追求现代生活方式的先导和导师”[7](P6),增长了她的记忆意识,心灵的狂欢与失落使她脱离了乡村意识进入了都市世界状态。这样的人生结局又是什么呢?是王琦瑶踏入都市世界的起点片厂看拍的片子里床上女人扮死相,到王琦瑶被长脚谋杀时她头脑中的回光返照“这床上的女人就是她自己,死于他杀”[3](P350)的宿命般终结。
王琦瑶的生活环境体现出她一生的命运的选择,从弄堂闺阁到爱丽丝公寓,从邬桥到平安里,体现的生活状态即为从乡村意识到都市世界,都市世界是乡村意识的终结。王安忆的写作价值取向就呈现出“乡村意识——都市世界——乡村意识”的结构框架,她的价值取向定位在乡村意识上。
参考文献:
王晓明.从“淮海路”到“梅家桥”[J].文学评伦,2003(3).
吴俊.上海:我们的文学资源[J].当代作家评伦,2002(5).
[3] 王安忆.长恨歌[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3.
[4] 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第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 王安忆.品味上海[A]//王安忆,张抗抗等.闲读中国人续编.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6] 孟繁华.女性身体与时尚政治[A]//张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5卷).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7] 樊星.当代文学新视野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