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对策学生课堂非参与理由解决对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020 浏览:83392
论文导读:学生课堂参与具有个性化,因此不能对所有学生以同一标准进行衡量和要求。(二)学生由于年级小、心智不成熟学习习惯为养成而造成的不参与,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习策略的管理,让学生有意识的提高对自己的监控,积极的长时间的有效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三)针对班级不良文化所引起的学生不参与行为,教师要给予

摘 要: 学生课堂非参与现象在教学实践中是常见的现象,本文通过对课堂非参与概念的学习、现象产生的原因剖析,认为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学习监控能力、消除不良课堂亚文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五个方面来解决学生课堂非参与问题。
关键字:课堂参与 心理投入 课堂非参与 解决对策

一、 课堂参与与课堂非参与

学生参与课程实施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理念,是指学生以主体身份积极介入课程实施过程,并通过自身的参与,促进课程实施的进程,提高课程实施的成效,促进自身发展的行为和过程。
Newmann(1992)指出,学生在学业工作中的参与是学生的指向学业工作所要促进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技术的心理投入及努力。Newman认为心理投入是学生课堂参与的实质。学生课堂非参与也就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没有心理投入的现象。
在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投入具有不容易被观察的特征,如注意的强度、学习的热情等。然而,所有这一切,也有可能成为误导的指标。例如,在老师提问时,有的学生看上去在发呆,但是可能在思考问题,最后要求回答时有的同学不回答,可能是他思考了但是没思考出结果,也可能是他思考了但是由于过于内向而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有的学生看上去很活跃,讨论的很热烈,但是可能只是夸夸其谈,是其演讲欲的宣泄。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加以研究分析以正确判断学生是否参与到了课堂中。

二、学生课堂非参与现象产生的原因

学生课堂非参与现象产生的原因总的分为两种,一是主观上不想参与,二是主观上想参与而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参与。具体来说,有以下方面:
(一)所授内容偏难,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理解困难,因而在各种尝试各种努力之后选择放弃。此外,对优秀生来说,有时会出现由于问题或内容过于简单而不屑于参与的情况。
(二)学生的精力有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长短也有限,因此在课堂45分钟内不能保证时刻热情高涨,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讨论也就是可以理解的。
(三)对于教学形式的排斥。例如,一个内向的学生,在新课讲授、练习应用等环节可能参与度很高,很有热情,但当教师提出同桌或者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交流一下时,学生可能由于不喜欢交流导致此时停止心理投入,也因此在行为上就不会有更进一步的行动。
(四)课堂非正式群体的负面影响。可以想见,如果班上很多人都认为上课听讲,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和老师互动等行为是种愚蠢的行为,并在其他同学表现出这种行为时给予孤立、嘲笑或者攻击等回应,长此以往,这些积极参与课堂的学生的参与行为一定会消退。
(五)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欠缺。这在教学中是常见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学生参与有很大的影响。
(六)教师某种不恰当的个人行为或者教学行为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在课堂上就表现为不参与或者是更激烈的抵触行为。例如教师使用负面评语伤害学生自尊心打击了学生学习信心,教师歧视差生使学生认为自己不源于:论文格式范文网www.7ctime.com
被尊重等。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因此课堂上表现消极,这种现象在初中很常见。
(七)老师不给学生参与的机会。教师经常关注固定的学生群体而忽视了另一部群里的情感需要,不被关注的学生群体觉得被忽视,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参与课堂的会削弱渐而逐渐放弃自己的课堂 参与权,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逐渐下降甚至是不再参与课堂教学。

三、学生课堂非参与现象的解决对策

教师要在分析学生不参与课堂教学的原因的基础选取适当的解决策略。
(一)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以满足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不要“一视同仁”。同时,在提出某一层次的学习任务时,可以适当允许其他学生水平的学生暂时的不参与。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给学生适当的自由空间,教学也并不是机械化的产品制造,学生的学习具有个体差异,学生课堂参与具有个性化,因此不能对所有学生以同一标准进行衡量和要求。
(二)学生由于年级小、心智不成熟学习习惯为养成而造成的不参与,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习策略的管理,让学生有意识的提高对自己的监控,积极的长时间的有效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三)针对班级不良文化所引起的学生不参与行为,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论文导读:

视。因为这种不良亚文化具有传染扩散性,造成的影响有时是难以改变的。像Everhart(1983)所认为的,学校中存在的学生的亚文化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大的影响,而这种亚文化有时会对学校教育规范产生抵制。教师要在这种文化出现之初,就给予制止。
(四)针对学习兴趣缺乏的而产生的不参与问题这里我就不赘述了,主要还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方面的文献已经很多,大家可以通过查阅获得有益的信息。
(五)针对教师行为失当引起的学生反感和抵触而造成的学生不参与,教师要对自己的行为和行为的指导理念进行反思,改正错误的理念和行为,同时努力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用自己的个人魅力来提升学生对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学生高课堂参与度是课程实施取得成功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利于推进课程实施的进程。教师要不断的通过同行交流、理论学习以及实践探索,不断的学习并探索总结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具体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谢淑海.走向学生参与的课程实施[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4
郭宝仙.走向学生参与的课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
[3]孔企平著《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