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中美美在华跨国公司对中美贸易顺差、贸易利润流向影响中专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110 浏览:150367
论文导读:术溢出效应以及对当地贸易环境的改善均间接促进了中国对美出口,加剧贸易失衡。一方面,美国在华直接投资通过生产技术溢出和金融和营销基础设施的构建直接提高了中国产品出口的竞争力,促进了出口。另一方面,在华美资企业通过分享贸易自由化的游说成果,减少了我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障碍。

2.输入效应转为输入替代效应跨

摘要:本文主要从美在华跨国公司这个微观主体出发,从其引致的输出效应,输入效应,输入替代效应研究其对中美贸易巨额顺差的影响,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以及加工贸易方式两个角度研究其对贸易顺差背后的贸易利润流向的影响。
关键词:美在华跨国公司;中美贸易顺差;贸易利润;影响
对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美国“双赤字”与中国“双顺差”的现象,美方一直坚持“中国责任论”。1993 年中美贸易首次出现62.7亿美元顺差(美方统计逆差最早出现在1983年)。据中国海关统计,2011年中美顺差2023.7亿美元,而同期美国统计美中贸易逆差为2730亿美元。尽管中美统计有出入,其中有统计口径、原产地原则、汇率等因素的影响,但是顺差确实存在着。随着经济全球化带动的产业转移的加剧,美在华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不容忽视。据商务部统计,2012年1月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评语www.7ctime.com
-10月,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128家,同比下降6.39%,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7.04亿美元,同比增长5.33%。在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中,在华外资企业的顺差额占比不断提高,由1998 年的9.74%上升到 2010 年的67.9%,2010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约为1800多亿美元,其中约有76%是外资企业造成的,而这些外资企业中美在华投资的企业又不在少数。

(一)美在华跨国公司对于中美贸易顺差的效应分析

1.输出效应

首先,在华美资企业通过自身对公司的出口直接加剧中美贸易失衡。据《中国外商投资报告》数据显示:1991~2007年,外资企业对美出口的平均增速高达46.72%,从1991年的9.28 亿美元提高到2007年的1590.04亿美元,其在我国对美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由15%提高到 68.33%。而这些对美出口的外资企业中,相当一部分是美国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本质是美国向本国出口,却统计在中国对美的出口额中,加剧了中美贸易失衡。其次,美在华FDI 的技术溢出效应以及对当地贸易环境的改善均间接促进了中国对美出口,加剧贸易失衡。一方面,美国在华直接投资通过生产技术溢出和金融和营销基础设施的构建直接提高了中国产品出口的竞争力,促进了出口。另一方面,在华美资企业通过分享贸易自由化的游说成果,减少了我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障碍。

2.输入效应转为输入替代效应

跨国公司是FDI的载体,FDI 的进入一般会伴随着生产基地向东道国的转移。初期对经营环境的陌生使跨国公司大量从母国进口所需生产资料,增加东道国对投资国的进口,产生输入效应;随着对投资国商业环境的熟悉,外资企业逐渐实现就地生产和销售,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母国向东道国出口的数量,产生输入替代效应。结合中美两国贸易数据可以看出,美在华FDI 对中美贸易的影响主要为替代效应,而非输入效应。据《中国外商投资报告》数据显示:1991~2007年,外资企业向美进口的平均增速仅为26.96%, 远低于其对美出口的增速。2007 年外资企业从美进口额仅为 396.74 亿美元,不足其对美出口额的1/4。输入替代效应的另一来源为市场导向型的在华美资企业的投资。许多跨国公司来华建厂并设立研发中心,就地销售,就是看中了中国这个13亿人口的大市场。2010年美国商会对在华美资企业抽样调查后编写的《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58%的被调查企业来华首要目标是“供应中国市场”,寻求市场发展机遇。美资企业大规模进军中国市场,把原本由本国出口的大量商品转为在华子公司的就地生产与直接销售,替代了中国从美国的进口,从而加剧美中贸易逆差。

(二)中美巨额贸易顺差的表象下,美在华跨国公司对于利润流向的影响

1、贸易方式

美在华直接投资很大程度上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影响贸易顺差及利润流向。一方面美国在华投资企业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土地和原材料等资源优势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利用中国加工方式的优势,采用来料加工或者中间产品加工等形式生产特定行业资本密集和技术成熟型产品,如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电力机械设备等,然后返销美国。中美贸易顺差的绝大部分正是来自于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据统计,2011年加工贸易以1756.4亿美元占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的5

4.1%,加工贸易顺差达到1537.5亿美元,占中美贸易顺差的论文导读:

75%以上。同时美跨国公司进行全球战略布局,将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高附加值的环节设在母国,赚取绝大部分利润,而将加工、装配等低附加值环节设在中国,仅支付及其少量加工费。我国每年玩偶出口数量巨大,其中45%出口美国,然而这巨大的出口量下我国企业仅获得了占售价3%的加工费用,而掌握设计、营销的美国公司获利近80%。在“巨额顺差”的光环下,中美贸易中利润的失衡才是问题的关键。加工贸易为美跨国公司赚取了高额利润的同时还为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绝佳的理由。

2.内部贸易

从全球来看,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且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联合国贸发会《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世界贸易跨国公司所占的份额已经超过了70%,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占世界贸易比重的三分之一。内部贸易量的迅速增大也加剧了中美贸易失衡。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2010年在华美国子公司的反向出口达到 1070.38 亿美元,而在美的中国公司的返销只有134 亿美元。1998~2010年美国在华投资企业对美的出口额占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的比例虽有波动,但总体呈增长趋势,由1998年的17.7%上升到2010年的29.4%,并且在中国加工厂与美国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中,内部出口远高于内部进口。由此中美贸易失衡很大一部分源于美在华子公司与其母公司的内部贸易。然而巨大的内部贸易下,利润又是怎么流向的呢?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转移定价“虚增”中美贸易顺差额,利润大部分被转移回美国。当产品的全部生产经营环节都在公司内部进行,转移--服务于特定公司目的的划拨--就成为跨国公司实现利润转移的有效机制。由于存在对产品性能、技术等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在华子公司极易以高于市场平均购买跨国公司提供的零部件或技术等,再以低于市场平均将制成品“卖”给跨国公司。比如苹果iPod,售价265 美元,其中中国公司加工利润只有4美元,芯片设计公司利润为5美元,苹果公司的利润却有65美元。统计时,中国向美国出口ipod,美方逆差增加15亿美元,而利润却增加160 亿美元。由此跨国公司通过内部贸易虚增中美顺差额,通过转移定价的办法却实现了利润转移。
美在华跨国公司通过输出效应,输入替代效应“虚增”了中国贸易顺差,在巨额顺差下,又通过加工贸易和内部贸易赚取了高额的利润,徒留中国背着巨额贸易顺差的空壳却赚取着少量的加工费。对于跨国公司这个微观主体的分析,为驳斥美国的“中国责任论”提供了有力的角度和论据。
参考文献:
中国国家商务部统计数据
殷越男,产业转移是构成美中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8.05
[3]唐宾,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商品与质量,2010.08
[4]张天桂,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与中美贸易不平衡,企业管理,2008.19
[5]吴云雁,贸易方式的转变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分析,商场现代化,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