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防灾村镇建筑结构抗震防灾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725 浏览:131637
论文导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西北、东南的一些村镇地区进行调查,了解了目前国内典型地区村镇房屋的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以及房屋建设的技术、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发现了有碍我国村镇建筑抗震防灾能力建设的影响因素,并从管理机制、从业制度、政策导向、科普宣传等方面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村镇建筑;抗震防灾规划;行政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调研报告
我国乡村人口为7.28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55%,而我国地震、灾害多发区却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经济不发达、乡村人口较多的地区。由于广大乡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农村房屋和村镇公共设施抗震防灾能力薄弱,在遭受同等烈度地震或灾害的条件下,农村人口伤亡和建筑的倒塌破坏程度均远高于城市。特别是处于地震高烈度的地区,由于村镇建筑的抗震能力不足,导致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了解目前国内村镇房屋的建筑结构、抗震防灾性能以及房屋建设的技术、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笔者趁参与援疆工作之际对我国高烈度的新疆地区,以及笔者生活的旁边地区的村镇建筑开展了调查工作。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和研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1 调查内容及方法
调查采用实地问卷调查与个案追踪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自然村为单位,通过查、看、探、访的方式,对村镇建筑的结构形式、建造方法、建造年代、抗震防灾性能等方面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含村镇房屋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是否合理、是否适应村镇建设、各级政府对村镇建筑防灾重视程度,是否有对抗震防灾规划的管理职能,是否有抗震防灾知识的宣传,主管部门是否组织编写了农村建筑抗震标准、规划,鉴定加固手册、构造图集等, 是否开展了村镇工匠技术培训,是否有村镇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指导和验收等一些基本情况,以及村镇房屋的布局规划、地理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等。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 .1村镇建筑结构形式及特点分析
调查显示,村镇建筑房屋样式虽然较多,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建筑方式和样式,但归纳起来主要有4种:木结构、土木结构、土石结构和砖混结构。
木结构基本建于20世纪70年代以前,该类房屋为木构架承重,木隔板作围护,屋基处理比较简易,上部结构直接放在地基的条石上,与地基隔开,屋盖均为木屋架烧瓦结构 (图1a);土木结构基本建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该类房屋为木构架承重,土坯墙作围护,屋基处理比较简易,与木结构类似 (图1b);土石结构为新疆地区的主要类型,该类房屋的屋梁使用木料,屋面用土草混合物,墙体采用土石垒砌,地基处理简易,适合该地区干燥的气候(图1c),砖混结构是21世纪在农村兴起的结构形式,特别是近几年中农村新建的房屋基本采用砖混结构,该类房屋采用砖砌体承重,预制板或现浇板作楼屋面分隔,多为片石混凝土基础,已经有一定的抗震防灾性能 (图1d)。

(a)木结构(b)土木结构
(c)土石结构(d)砖混结构
图1 村镇建筑结构类型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既有房屋中各类结构形式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
图2 村镇建筑结构类型比例
2 .2村镇建筑结构施工和构造分析
由于以往对村镇建设规划粗放、建造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许多房屋建造在地震高烈度区或灾害多发区,又不采取构造防范措施;加之受经济能力所限,村镇房屋一般多为自建,建筑材料质量较差,建造技术落后,施工人员素质不高,村镇房屋的抗震防灾能力普遍较低。有些地区由于缺乏房屋建设抗震防灾方面的意识,仍延用一些不合理的结构形式或施工做法,房屋的抗震防灾能力并没有提高。调查显示,村镇房屋的设计施工基本上由农村工匠设计施工或自行设计施工,极少部分通过专业设计人员设计。农村房屋大多由当地工匠建造,这些工匠基本没有受过建筑施工方面的培训,由师傅将技术代代相传,并且大多是实践经验。由于施工人员没有结构方面的知识,对结构受力不明确,使得大部分房屋的设计和施工不太合理,如房屋平、立面布置不符合抗震要求、构件之间缺少可靠连结、房屋整体性差等。有些房屋虽然设置了圈梁和构造柱,但由于不懂得圈梁和构造柱的科学做法,许多不符合规范要求,抗震能力大大削弱,从而达不到抗震防灾的要求。特别在高烈度的新疆地区,村镇建筑的房屋基本没有采取任何抗震防灾措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 .3村论文导读:。在村镇建设中选择抗震有利地段,避开发震断层和易造成滑坡、塌陷、液化地段,充分考虑房屋间距和道路设置、避震疏散、救灾等因素,可将灾害损失大大降低。有利的提高我国村镇建筑的整体抗震防灾能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安全发展。参考文献:曹京源.村镇房屋低造价隔震新技术的研究.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镇建筑的技术及质量管理现状
调查显示,建设管理部门在村镇房屋建设时,对施工队伍没有资质要求,对建房人员也没有管理,建房前,也没有专人对建房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也没有安排专人进行技术管理。
调查显示,镇乡村一级政府没有专业的质量管理部门,在整个房屋施工过程中,县(镇)一级政府的建办、国土部门人员从开始施工到竣工一般去1至2次现场,但主要是定红线和定点以及看房屋是否是违规建筑,是否超出用地审批范围和层数要求,对房屋的质量并没有进行指导和检查。在施工过程中,无任何人对村镇房屋建设进行监督管理。
3意见和建议
3 .1 建立健全对村镇建筑的管理监督体系
农村建筑管理的缺失导致房屋建设的随意性,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为减少农村民居建设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就必须将村民房屋建设纳入规范管理,坚持监督和服务并举的原则,避免增加群众负担。建议在乡镇一级政府增设对村镇建筑管理的专门机构,对村镇建筑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同时收集和整理当地成熟的建筑技术,组织编制有关农村房屋设计、施工的技术标准,促进抗震减灾建设标准图集的编制工作。标准和图集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指导农民的房屋建设,避免不规范的建筑,减少安全隐患和灾害损失。
同时政府应组织专家进行抗震防灾性能房屋建设论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条件下各种结构类型,摘自:毕业论文怎么写www.7ctime.com
给出当地群众经济合理的抗震防灾技术措施和指导性建议。通过编制地区性房屋抗震防灾技术标准和抗震构造图集的形式,指导村镇房屋的建造,提高村镇房屋的综合抗震能力,减少地震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3. 2 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

农村居民抗震防灾意识薄弱是导致农村民居抗震防灾性能差的重要原因,应努力通过各种措施将农村建筑抗震防灾知识普及到村民中。宣传要考虑实用性,不应复杂、走形式,要考虑农村实际情况,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标语、板报、图片等。宣传除有政府行为外,还可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关心和支持农村工程,如大学生的“下乡”活动和有关单位科技下乡活动等。

3. 3加强农村建筑工匠的技术培训

考虑到农村建筑多由当地工匠建造,为增强他们的建筑构造技术水平,应建立农村建筑工匠抗震建设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工匠抗震防灾技术的培训。采取行业协会、职业教育等多渠道对村镇建筑工匠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掌握抗震防灾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建筑工匠,提高农村地区抗震防灾技术水平。培训应考虑当前农村实际情况,以尽量减少群众负担为原则。

3. 4加大农村抗震能力建设的政府支持力度

由于历史、经济等原因,早期的农村民居基本为不设防建筑。应设立专项基金,对在多灾害区的这类建筑逐步普查,依法进行抗震防灾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对新建房屋进行一定的材料和资金补贴,但必须按要求增加圈梁、构造柱等抗震构造措施。对于采用隔震、减震、消能等抗震防灾新技术的村民,可适当提高补助的额度。政府应结合新农村建设,选择有条件、有代表性的乡村,按照“农民自愿、适当补贴”的原则,新建、改造和加固一批采用隔震、减震、消能等抗震防灾新技术、抗震性能好的样板民房,采取示范户、示范村、示范区等多种形式实施农居示范工程,发挥以点带面和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农居安全工程的全面实施。

3. 5村镇建设要合理规划

将农村抗震防灾管理与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要求每个乡镇都要制定村镇建设抗震防灾规划,并严格按规划要求建设。在村镇建设中选择抗震有利地段,避开发震断层和易造成滑坡、塌陷、液化地段,充分考虑房屋间距和道路设置、避震疏散、救灾等因素,可将灾害损失大大降低。有利的提高我国村镇建筑的整体抗震防灾能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曹京源. 村镇房屋低造价隔震新技术的研究[D].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毛羚. 湖北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调查与震害预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汤熔, 孙国裕. 鲍集乡房屋基本情况调查——谈农村防震减灾工作[J]. 地震学刊,1999(2): 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