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入殓以电影《入殓师》剖析日本社会矛盾本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509 浏览:14103
论文导读:琴师转变为入殓师的矛盾和艰难的历程。影片故事放置在日本经济衰退的时代背景中,表现了主人公小林大悟在面临梦想和理想的剧烈矛盾时的艰难生存处境,并通过入殓师这一特殊工作来凸显出小林在日本社会中所展现出来的社会价值,以此来进一步描述夫妻、父子之间的爱恨情感。本文以日本电影《入殓师》为切入点,分别从梦想与现实、
[摘 要] 电影《入殓师》聚焦于小林大悟从大提琴师转变为入殓师的矛盾和艰难的历程。影片故事放置在日本经济衰退的时代背景中,表现了主人公小林大悟在面临梦想和理想的剧烈矛盾时的艰难生存处境,并通过入殓师这一特殊工作来凸显出小林在日本社会中所展现出来的社会价值,以此来进一步描述夫妻、父子之间的爱恨情感。本文以日本电影《入殓师》为切入点,分别从梦想与现实、死亡和生存以及爱与恨之间的矛盾关系来说明日本社会产生矛盾的本质原因,并进一步摘自:学年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挖掘人物的心灵世界。
[关键词] 《入殓师》;梦想;生存;爱恨
日本电影《入殓师》是由泷田洋二郎执导的,并在2008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影片讲述了男主人公小林大悟从小的志愿就是成为一个大提琴师,但是当这个梦想遭遇了现实的冲击后,他为了生存而接受了入殓师的工作,而小林正是在入殓死者的身上,深刻认识到了入殓师这个身份的可贵和价值,并最终得到了妻子和朋友的支持。影片中包含了深刻的艺术哲理和日本文化,从而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国内学者更是站在艺术的视角来解读《入殓师》。本文则站在日本社会的角度,从梦想与现实、死亡与生存、爱与恨之间的矛盾关系来揭露出日本社会中产生诸多矛盾的本质原因,从而把日本社会的真实一面以及人物身上的矛盾性反映出来。

一、梦想与现实的冲突

电影《入殓师》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主要原因还在于它真实反映主人公所面临的梦想以及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这一原因也是日本社会产生矛盾的本质原因。主人公所遭遇的失业和再就业困境获得了广大观众心灵的共鸣,就好像影片的开头部分,当小林大悟在前往入殓死者家里的路途中,他的脸上充满了迷茫,落寞地望着窗外飘洒的大雪,他的内心中充满感慨,回到老家形县的日子已经有两个月了,这段日子是他不曾想到过的,这就表明小林大悟对现实中的处境是没有预料到的。在现实面前,个人的梦想总是不堪一击,小林大悟从小就继承了父母的理想,甚至当父亲抛弃家庭、母亲一人承担家庭责任的时候,他都没有想过要放弃成为大提琴师的梦想,但就在小林大悟成为大提琴师后不久,乐团就遭遇了解体,于是他心中仅存的梦想彻底瓦解。在此时,小林大悟的大提琴师的梦想和现实中的生存困境形成了一对激烈的矛盾,以至于他决定卖掉大提琴带着妻子回到故乡。两人在老房子里安顿下来以后,小林大悟就通过报纸找到了一个“NK”的工作,而且这份工作甚至不论年龄、时间,而且工作的时间又很短,就在小林大悟的逼问下才得知这是一份为死者入殓的工作,虽然他的心理上接受不了这份工作的性质,但是高额的薪金让他动摇了,于是他决定隐瞒妻子和朋友开始了入殓师的工作。在工作中,小林大悟承受了为死人模特刮脸时的内心惊恐;腐烂气味的恶心感;被别人闻到自己身上的异味而鄙夷的眼神;甚至是被死者家属指责,而小林大悟正是经过了从人人钦羡的大提琴师转变为一个整天与死者打交道的入殓师,可以说影片中塑造的主人公的内心是十分矛盾和痛苦的,再加上他的工作内容被妻子得知后,妻子毅然回到娘家还十分嫌弃他的手脏;朋友们也不愿意和他打招呼了,纷纷劝他去找另一份工作。于是小林大悟也坠入了极度的压抑和矛盾之中,在他的心里正在经受着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剧烈冲撞。
在日本社会,影片中涉及的葬仪社是专门替代死者家属操办丧礼的一个公司,从传统意义上说,死者入殓在日本社会中被认为是死者家属最不愿意看见的礼俗过程,而影片中的“纳棺”主要负责的是从葬仪社接受入殓纳棺的这一程序,在现代日本社会中是极不被看好的。但是音乐则是日本社会中被广泛推崇的精神娱乐活动,大提琴师的社会地位是引领推荐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而小林前后的职业对比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出入。从日本社会经济状况来看,自从20世纪末期以后国民经济就进入了大萧条时期,这一现状已经连续20年之久,而经济上的衰退也导致文化产业的萎靡,裁员的现状在日本社会中时常出现。电影《入殓师》的故事背景正是处在这一时期的日本社会中,鲜明展现出日本社会中的矛盾本质,主人公小林大悟面临的失业也表明了日本自从在二战结束后构建的终身雇佣政策土崩瓦解。

二、死亡与生存的循环

在电影《入殓师》中,关于死亡和生存的两种矛盾体几乎围绕着影片的始终,当小林大悟已经适应和认可了这一份工论文导读:中还有他6岁时候,父亲送给他的一块鹅卵石,于是小林大悟也不由自主回想起父亲以及和父亲之间的约定。但是在不久后,父亲就和另一个女人私奔了,父母离异的事情无疑给幼小的小林心里留下了巨大的伤疤,所以当小林大悟的妻子问他如果父亲还在世是否愿意见他,而小林大悟的心里还没有忘却对父亲的仇恨,甚至30年的时间过去了,他仍然还
作后,并认为死亡本来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妻子强烈要求他辞职。但即使这样,存在人们脑海中的入殓纳棺仍然是一件令人惧怕、恐怖的事情,往往也是最不能让人看见的事情。但是这种恐怖的死亡场景在《入殓师》中被赋予了艺术美,把死亡展现得庄重而又平缓,这是在日本社会中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影片中涉及的入殓场景共有十多处,且不论是还是自然老死,都避免不了恐惧之感,但是在日本社会中却增添了一种艺术的气息,就好像是经验丰富的艺术家在细心完成一件精彩的艺术作品。入殓师一般都要求穿着西装,举止得体,为死者擦拭身体就是为了帮助死者洗尽一生路途中的烦恼和悲伤,而用于擦拭身体的水也代表了进入另一个世界中的诞生水;帮死者穿衣服则是尽量为死者守护死后的准眼。帮女性死者化妆,帮男性死者刮胡子等动作,都要求细腻、平稳进行,不管死者在生前所属的社会地位如何,在死后都应该受到生者的尊重,只有经由这一项庄严的入殓仪式才能送往入生的旅途。在日本的民俗中认为死亡是迎来另一个生命的开始,日本社会对于死亡也产生了轮回转生的独特认识,就好像是影片的最后部分,小林大悟为父亲入殓时,将从父亲手中遗落下的鹅卵石放在了有孕妻子的腹部,这一举动也表达了死去的父亲与即将出生的孩子之间存在割舍不断的血脉关系,这一点也着重凸显出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内涵,即生与死之间的循环。
电影《入殓师》中描写到的入殓纳棺的死者不仅有选择的青年人,也有自然死亡的老人,这些死者都应该受到生者的敬重,而举办一场庄重的葬礼则是表达出对死亡的一种尊重。死亡可以认为是人生中的另一个起点,但影片中描写到小林大悟在现实生活中面临了举步维艰的生存问题。从小林大悟在桥上与平田之间的对话中就可以看出他正是借助这份入殓工作来维持生存,对于当时的小林大悟来说是十分矛盾的,当他看到河里拼尽全力也要逆流而上的鲑鱼时,他开始认识人生迟早都是要面临死亡的,那么就要在生的时候更加努力。影片中的另一个人物佐佐木告诉小林大悟,他的妻子就是在他手中完成的第一个作品,他决心要把妻子打扮漂亮才能送走她,自此以后他就开始办了NK,从佐佐木的身上也足以可见生存道路中充满的诸多的艰难和不易。而正是佐佐木富有深意的话语,才使小林大悟更加坚持这份职业。在弱肉强食的日本社会中,他也认识到了生存的哲理,虽然在这其中充满了许多的阴险和残酷,但是对于其他动物来说,最美味的食物就是人了。而小林大悟也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从而得到了死者家属的肯定和赞赏,这也凸显出小林大悟的生存法则和社会价值。在他身上还能折射出日本人对待工作时表现出的一丝不苟的态度,也说明在日本经济萧条时期,“纳棺”工作具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爱与恨的纠葛

在电影《入殓师》中还鲜明展现出夫妻以及父子的爱与恨关系,这一点着重表现出日本社会中存在严重的家庭矛盾。影片中叙述到小林大悟拿出母亲一直珍藏的大提琴,这是他小时候最为珍贵的礼物,琴袋中还有他6岁时候,父亲送给他的一块鹅卵石,于是小林大悟也不由自主回想起父亲以及和父亲之间的约定。但是在不久后,父亲就和另一个女人私奔了,父母离异的事情无疑给幼小的小林心里留下了巨大的伤疤,所以当小林大悟的妻子问他如果父亲还在世是否愿意见他,而小林大悟的心里还没有忘却对父亲的仇恨,甚至30年的时间过去了,他仍然还不能释怀,对父亲缺乏责任意识而耿耿于怀。而小林大悟的母亲对于父亲的爱与恨关系,影片中并没有任何的语言和画面进行直接表述,但是从妻子为母亲整理遗物的时候发现了母亲是一直爱着父亲的,因为母亲仍然为父亲保存了他最爱的唱片。而且小林大悟的母亲遭遇了丈夫的离弃后也没有离开咖啡店,从侧面就可以深刻认识到小林大悟母亲对丈夫的爱始终都没有发生改变,甚至是丈夫的去世,也不论他与别人私奔了。影片中还讲述到他的父亲在临终的时候写下了一封信,是要求把他的死亡信息转达给小林大悟的母亲,这是来自一个背叛者临终的愿望,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母亲和父亲之间的爱与恨都已经实现了缓和。
小林大悟对于父亲的爱恨关系直到为父亲处理了后事才终于明白了。母亲在离世两年后,妻子就收到了一封来自于偏远地区的信件,信的内容是传达父亲死亡的消息,这个时候的小林大悟仍然还对父亲充满了怨恨,所以妻子和朋友要求他去处理父亲后事的时候,他心里充满了愤怒和仇恨,但是当论文导读:
他得知父亲离开后一直都是一个人生活,并且感到无颜去面对自己的妻儿,父亲一直都在这个小渔港帮别人打工。小林大悟答应了去料理父亲的后事,这是影片中描写的最后一个入殓的场景。小林大悟对于父亲的形象早已模糊不清了,但是此时的他并没有显出任何的伤痛或者是慌张,只是在心里感慨道,人活了一辈子时间,最后剩下的东西只有一个纸箱子。当渔港请来的葬仪社不源于:免费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为父亲进行入殓,就要直接把他纳棺的时候,小林大悟为此十分愤怒,并立刻阻止了葬仪社的行为,对于从事入殓师的小林大悟小说,他认为这是对死者的不尊重,所以他就亲手为父亲入殓,在为他擦拭双手时,父亲的手中遗落下了小时候送给他的鹅卵石,小林大悟看到后也为此感到震惊,而正是这颗代表儿子念想的鹅卵石说明父亲在临终的时候仍然还记挂着儿子,这也表明父亲其实是爱着儿子的,小林大悟再也无法克制住自己的情感,泪水洒落在他心中,对于父亲30年来的恨终于在此刻得以消除。
四、结 语
总之,电影《入殓师》正是借助以上三个矛盾体来解读日本社会的矛盾以及人们的精神世界,表现出主人公小林大悟在遭遇梦想破碎后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以及他从事入殓师工作后所产生的心理矛盾和挣扎,并以此来表现出日本现实社会的残酷以及人性的本质。
[参考文献]
唐渊媛.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简评日本影片《入殓师》[J].青年作家,2010(01).
陈涛.死亡下的严肃与温情——浅评电影《入殓师》[J].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10(09).
[3] 王春平.真情实感演绎人文关怀——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入殓师》评析[J].美与时代(上半月),2010(09).
[4] 寻茹茹,佟霏.“向死而生”的淡然与坚定——解析日本电影《入殓师》[J].文学,2010(10).
[作者简介] 曾晓霞(1982— ),女,广东东莞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学院思想文化专业201在读博士研究生,东莞理工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学专业思想文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