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国际态势及其演变:对2001—2010年SSCI计量学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165 浏览:52082
论文导读:术期刊和论文等数据的重要工具。在SSCI收录的某一学科领域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和水平基本能够反映该学科领域的国际化程度。教育学为SSCI收录的一个重要学科(SSCI中与国内教育学这一学科类别相关的包括Education&EducationalResearch,SpecialEducation和EducationalPsychology),对其收录的教育学(含高等教育学)期刊和
摘 要:对2001-2010年间SSCI收录的10种高等教育研究期刊上的研究性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和描述统计分析,通过年度分布、国家/地区分布、研究机构分布、作者分布、研究前沿领域、知识基础及其演变过程、学科影响力等关键变量,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揭示高等教育研究的国际研究态势及我国大陆地区高等教育研究的国际地位和存在问题,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学术成果和学术期刊的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高等教育;SSCI;论文;研究;文献计量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成果的国际化是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学界对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走向世界的呼吁已有时日,但中国学者在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仍属凤毛麟角。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成果国际化涉及的问题固然很多;在诸多问题当中,首要的是树立高等教育研究的国际意识,全面了解和掌握国际上主流的学术期刊和代表性成果的研究取向、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以下简称SSCI)普遍被认为是用于采集社会科学各个领域代表性学术期刊和论文等数据的重要工具。在SSCI收录的某一学科领域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和水平基本能够反映该学科领域的国际化程度。教育学为SSCI收录的一个重要学科(SSCI中与国内教育学这一学科类别相关的包括Education & Educational Research,Special Education和Educational Psychology),对其收录的教育学(含高等教育学)期刊和论文进行分析,评估和跟踪国际上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有助于促进国内教育学学科的发展,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学术成果和学术期刊的国际化进程。在这方面,已有学者作了有益的探讨。比如,李涛、姚云等学者从SSCI收录的教育学期刊出发,谈论我国教育学期刊的国际化发展路径问题[3];钟秉林等对2000-2006年13种国际知名教育类期刊中涉及高等教育的研究论文进行分析,揭示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特点,探讨中国高等教育学的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问题[4];侯怀银等对英国《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2001-2006年的论文选题、研究视角和方法进行分析,揭示21世纪初《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所关注研究主题的变化趋向[5];潘黎等对荷兰《Higher Education》1999-2008年的论文作者来源国家、关键词共词网络进行分析,描述《Higher Education》关注的热点领域[6]。这些分析和讨论增加了我们对国际上高等教育研究局部现状的了解,但对于高等教育研究的整体概貌,尤其是研究前沿、知识基础及其整体演变特点,以及高等教育研究对其他学科的影响情况等方面的研究还较缺乏。
鉴于此,本文以2001-2010年期间SSCI收录的10种高等教育研究期刊上的研究性论文为研究对象,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高等教育研究SSCI论文呈现什么样的形式特征?其演变特点如何论文导读:
?(2)高等教育研究SSCI论文主要关注什么样的研究议题?其研究的前沿领域、知识基础和演变过程如何?(3)这些论文对社会科学的哪些研究领域产生了影响?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一)样本期刊和论文的选择

最新数据显示,SSCI收录的属于教育学学科类别(包括Education & Educational Research,Special Education和Educational Psychology)的期刊有300种,其中高等教育研究专业期刊10种(美国5种,英国4种,荷兰1种)①。根据图书情报学的Bradford定律,某一学科的核心论文往往集中发表在少数顶尖期刊,这些论文基本上反映了该学科的整体状况;因此,本文选取这10种期刊作为样本期刊。从它们专注的领域来看,基本涵盖了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估、高等教育信息化、教育心理学以及评论综述等领域,能很好地反映国际上高等教育研究的整体状况(见表1)。在SSCI中,通过出版物名称(Publication Name)和出版年份(Year Published)两个字学位论文www.7ctime.com
段同时进行检索②。初步检索的结果为3706条记录,其中研究性论文(Article)为2538篇,书评(Book Review)为1012篇,其他为会议摘要、社评材料、通讯、消息等等。完成上述检索后,剔除社论、消息、传记、会议摘要、书评等类型的文献,最终获取有效样本论文为2538篇。

(二)分析变量和工具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对高等教育研究SSCI论文的基本特征、研究前沿领域、研究知识基础、学科影响力等方面进行分析。(1)对于论文的基本特征,本文选取样本论文的年度分布、国家/地区分布、研究机构分布、作者分布等变量,运用SSCI数据库的Online Analyzer进行统计分析;(2)对于论文的研究前沿领域,本文选取样本论文的作者关键词(在SSCI数据中为Author Keyword字段),运用Citespace软件③进行可视化分析,运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3)对于论文的知识基础,本文选取样本论文的参考文献(在SSCI数据中为Cited References字段),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运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4)对于论文的学科影响力,本为选取引用样本论文的文献(在SSCI数据中为Citing Articles字段)进行引文分析,揭示高等教育研究的SSCI论文对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的影响。

三、结果分析

(一)高等教育研究SSCI论文的基本特征

2001-2010年10种高等教育研究期刊SSCI论文总量为2538篇,其年度分布和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数据显示,这10年来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论文产出量总体上保持逐年稳定增长,年均约254篇。这些论文分别来自66个国家/地区,呈现出向少数几个国家/地区集中的态势。排名在前10位的国家其论文共计2337篇,占总数的92.08%;其中美国占绝对优势,共有1031篇论文,占总数的40.62%(见表2)。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表2数据显示中国(不含台湾地区)以46篇论文位居第九位,但其中中国大陆作者所发表的论文仅为2篇(均为厦门大学),其它均来自香港地区。这说明,中国大陆地区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的国际能见度和国际影响力仍然非常低,其研究水平不仅明显落后于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而且与香港、台湾地区(18篇)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中一个重要的障碍因素,可能是语言问题:英语在SSCI论文占了绝对优势,这些论文都是用英语进行发表的。此外,我国尚未有任何一种高等教育研究期刊被SSCI收录,这也极大地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走向世界的步伐。某一学科领域代表性的作者群体状况集中体现了这一学科领域的研究趋向。通过对代表性作者群体的分析,可以把握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广度。表3数据显示,从研究机构所发表的论文数量排位来看,前10家机构中有8家来自美国的大学,摘自:学年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表明美国在国际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表4数据显示,论文发表数量排在前10位的作者绝大部分也是来自美国,而且这些作者的论文产出量均在10篇以上。毋庸置疑论文导读:基础分析如上所述,2538篇样本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上一页12345下一页
,这些学者是美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领军人物,对其研究的促进和推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高等教育研究SSCI论文的前沿领域与知识基础

研究领域通常可以被定义为学术共同体所关注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和概念,而论文的关键词及其频次分布经常被用来揭示其研究的主题领域。[7]如果我们把研究前沿定义为一个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具体表现为最近若干年内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所关注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和概念),那么这些研究前沿的参考文献就形成了其知识基础。[8]因此,本部分通过统计和分析2001-2010年间的高被引论文及其参考文献的关键词,揭示高等教育研究的前沿领域、知识基础及其演变过程。

1.高等教育研究的前沿领域分析

经统计,2001-2010年间被引用1次及以上的高等教育研究SSCI论文共2061篇,占样本论文总数的81.21%;其中单篇最高的被引次数为136次。这2016篇论文共有7502个关键词(平均每篇论文有3.6个关键词),经过分类、归纳和整理,并且剔除higher education、education、university、college等对高等教育研究领域而言无实质意义的词后,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具体而言,词频在50次以上的关键词见表5。进一步分析图2高频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发现,高等教育研究的前沿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研究,主要涉及大学生的学习(learning)、在线学习(e-learning)、课程经验(course experience)、学业表现(performance)、教育质量(quality)、财政资助(financial aid)、在学率(retention)、心理特点(psychology)、动机(motivation)、自我报告(self-reports)等方面;(2)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主要涉及教学(teaching)、师生关系(students)、业绩表现(performance)、性别(gender)、歧视(discrimination)、薪酬(earnings)、教学质量(quality)、职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教育理念(conceptions)等方面;(3)以高校为主体的研究,主要涉及知识创造(knowledge)、办学观念(perspective)、营销推广(marketing)、教育政策(policy)、科研产出(productivity)、绩效管理(performance)、影响(impact)、压力(stress)等方面;(4)其他研究主要包括教育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教育全球化(globalization)、教育多元化(diversity)、教育公平(equity)、(race)、性别歧视(gender)等问题。可见,国际上高等教育研究呈现出以问题为导向、侧重于微观应用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分析关键词的突变情况,发现高等教育研究的新兴领域或者某一领域的新发展方向:(1)尽管探究团体模型(community of inquiry)在2000年由Garrison, Anderson 和 Archer等人提出之后就广受关注[9],但是这方面的研究在Web2.0虚拟环境下尤其是2008年后又兴起了新一轮的研究热潮,并且主要发表在《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这一期刊上;(2)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ent)自上世纪60年代提出以来(Bloom, Benjamin S.1968)一直是教学质量评估的焦点[10],在互联网尤其是社会化网络环境下,通过学生在线互动、反馈和参与进行的形成性评价成为了新的研究方向。此外,e-learning、international students、self-reports、engagement、feedback、identity等关键词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正向突变趋势。当然,这些新方向的出现也跟创刊不久就被SSCI收录的期刊《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的载文取向有关。

2.高等教育研究的知识基础分析

如上所述,2538篇样本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论文导读:的学术传承关系,呈现出明显的知识累积作用。(4)从文献类型来看,专著和学术论文,尤其是前者,对该领域的知识基础形成起着主导作用(以前20名为例,专著占80%;学术论文占20%)。(三)高等教育研究SSCI论文的学科影响论文的引用情况可以用来评价一篇论文的学术影响力。本文对高等教育研究论文的
构成了其知识基础。因此,分析这些参考文献,尤其是被引用频次较高的参考文献,可以揭示高等教育研究的知识基础。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所有的参考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如图3-4所示。具体而言,被引频次排名前20位的研究者及其代表文献见表6。进一步分析,发现以下特点:(1)从代表性人物来看,Pascarella ET、Astin AW、Tinto V、Becher T、Biggs J等人的研究成果构成了高等教育研究SSCI论文的核心文献(表6)。(2)从研究领域和内容来看,这些知识基础涉及高校对学生的影响、课程设计、学科发展、教学质量、教学评估、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职业发展、教育多元化等方面。比如,Pascarella ET的代表作《How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对高等教育对学生的影响、高等教育公共政策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成为了高等教育研究的经典著作(1991年版本被SSCI论文引用172次,2005年版本61次)。又如,Astin AW的代表作《What matters most in college: Four critical years revisited》也是论述高等教育对学生的个体特征、社会关系、学术成就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问题,成为了众多后续研究的重要引用来源(被引113次)。(3)从引用和被引用关系来看(图3-4),不仅仅这些核心文献被后续的研究者们重点关注,而且这些核心文献之间也存在着重要的学术传承关系,呈现出明显的知识累积作用。(4)从文献类型来看,专著和学术论文,尤其是前者,对该领域的知识基础形成起着主导作用(以前20名为例,专著占80%;学术论文占20%)。

(三)高等教育研究SSCI论文的学科影响

论文的引用情况可以用来评价一篇论文的学术影响力。本文对高等教育研究论文的被引用情况进行学科类别的分析,以揭示高等教育研究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如上所述,2001-2010年间被引用1次及以上的高等教育研究SSCI论文共2061篇,占样本论文总数的81.21%。这些论文的引文达7022篇。通过分析这些引文所在的学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等教育研究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由此可见,高等教育研究与心理学的交叉程度和相互影响程度相当高。其次,高等教育研究的研究成果也被商业与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社会学、图书情报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所引用。这一方面显示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影响领域较为广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现代社会科学领域的跨学科研究特性越来越强。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在对2001-2010年SSCI收录的10种高等教育研究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性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和描述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文献,揭示了最近十年国际上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态势:(1)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以绝对优势主导着国际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我国大陆地区高等教育研究明显落后于国际研究水平;(2)高校学生、高校教师、绩效评估与管理、学习与在线学习、教育国际化与全球化、科研产出、教学改革、教育多元化等是近10年高等教育研究最为关注的研究领域;(3)国际上高等教育研究呈现出明显的以问题为导向、以微观应用为主的特点,注重研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而且具有较清晰的知识累积和学术传承路径;(4)高等教育研究对其他学科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表明了现代社会科学研究的跨学科特点。
通过与国内高等教育研究状况的比较分析,发现以下现象和问题:(1)国内高等教育研究的国际能见度和国际化水平较低,在2538篇样本论文中来自中国大陆的作者的论文仅为2篇。尽管可能与期刊来源、语言障碍等因素有关,但关键在于研究本身的质量和水平问题。(2)国内高等教育研究往往采取较为宏观的视角,对高等教育的理念、功能使命、发展模式与运行规律等基础理论问题较为关注,这可能与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和宏观环境有关,但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具体实践问题研究有待加强。(3)国内高等教育研究的成果简单重复者较多,理论创新者较少,呈现出明显的知识碎片化特征,对高等教育学科的知识累积和发展作用不够明显。要改变这种状况,亟需高等教育研究者们在关注中国具体情境的基础上,树立高等教育研究的论文导读:向世界——基于对SSCI数据库分析的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7(1).刘莉,刘念才.1978-2007年我国SSCI论文发表的基本态势研究.情报科学,2009(10).李涛.中国教育国际化战略中的教育学术期刊国际化发展.教育学术月刊,2011(10).钟秉林,赵应生,洪煜.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基于国外期刊高等教育研
国际意识,加强学术规范和国际交流,跟踪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努力提升国内高等教育研究的国际地位。
注释:
①http://ip-science.thomsonreuters.com/cgi-bin/jrnlst/jlsubcatg.cgi?PC=SS。
②检索式为SO=(J1 OR J2 OR···OR J10) AND PY=(2001-2010),其中J1~J10为10种高等教育研究期刊的具体名称。检索执行时间为2012年3月。
③Citespace软件为国际著名可视化专家陈超美博士开发的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可用于绘制知识图谱,显示一个学科或知识领域在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趋势和动向,揭示该学科的研究前沿、知识基础及其演进历程。参见参考文献[7]。值得注意的是,Citespace软件在本文仅作辅助分析工具,其目的在于将数据及其关系进行可视化;本文的分析结论主要基于运用SSCI的在线分析功能和EXCEL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参考文献:
姚云,康瑜.中国教育科研成果如何走向世界——基于对SSCI数据库分析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07(1).
刘莉,刘念才.1978-2007年我国SSCI论文发表的基本态势研究[J].情报科学,2009(10).
[3] 李涛.中国教育国际化战略中的教育学术期刊国际化发展[J].教育学术月刊,2011(10).
[4] 钟秉林,赵应生,洪煜.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基于国外期刊高等教育研究论文量化分析[J].教育研究,2010(1).
[5] 侯怀银, 郭芳芳.21世纪初国外高等教育研究的主题——对英国《高等教育研究》2001-2006年的文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10).
[6] 潘黎,乔冬.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热点探析——基于1999-2008年《higher education》刊载文献关键词共词网络的分析[J].教育科学,2011(3).
[7] Chen, C.(2006).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7(3), 359-377.
[8] Persson, O., The intellectual base and research fronts of JASIS 1986–1990.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摘自:毕业论文答辩流程www.7ctime.com
on Science, 1994,45(1):31-38.
[9] Garrison, D.R., Anderson, T., & Archer, W.(2000).Critical inquiry in a text-based environment: Computer conferencing in higher education.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2(2-3), 87-105.
[10] Bloom, Benjamin S.Learning for mastery.Los Angeles, US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8.
(责任编辑 刘第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