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对联巧用对联开展语文教学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597 浏览:145636
论文导读:
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学样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短小精悍,能表达复杂的内容,说明深刻的道理。近年来,对联题已成为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题型之一,它可以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但是对联在现代语文教学中一直是个盲点,鲜有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联,故学生对对联知之甚少。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学样式进行渗透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利用对联导入课文教学

1.出示对联猜作者引入教学

中学课本上有很多作者,后人都有对联赞之。我们就可以用这些对联来作为教学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材料。如在教学新课文之前,把有关作者的对联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猜测这副对联所写到的人是谁。由对联来猜作者的方法,使学生有新奇感和快乐感,激发其学习热情。
如教学李白的诗时,可出示“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的对联;教学杜甫的诗时,可出示“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或“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的对联;教学蒲松龄的《狼》时,可出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对联。

2.从介绍作者的对联入手导入课文

初中语文教材入选有鲁迅先生的不少文章,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等,那么在导入课文时,就可以选择从对联入手,既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是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挽联。联中“旧雨”指旧友。此对联的妙处是:上下联尾化用鲁迅的小说集名《呐喊》、《彷徨》,一语双关,既赞扬了鲁迅为唤醒民众而振臂高呼,为革命事业而奔走呼告的“呐喊精神”,又慨叹鲁迅逝世后给文坛带来的巨大损失而文坛从此“彷徨”的现实,真是构思巧妙,对仗严谨。
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
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导师。
这是鲁迅先生的日本挚友佐藤村夫在他逝世后写的一副挽联。此联运用排比及同字格的修饰手法,“三有”对“三不”,切人切事,要言不烦,歌颂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事业和高尚情操。
上述对联都从不同方面赞扬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高尚情操。若选择其中之源于:论文www.7ctime.com
一来介绍,导入课文,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从课文内容入手对对联

把同一篇课文或不同篇目课文的内容用对联来概括,在教学课文之初出示,学生感到新奇有趣,从而激发学习的,增强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口技》时,我出示了一则上联,让学生学习课文后对出下联。
上联:明朝王叔远精雕核舟名扬天下。
下联:清代名艺人 。
上联从《核舟记》的内容入手,高度概括出这篇课文的内容,赞扬了王叔远的技艺。学生要对出下联,首先要掌握对对联的相关知识,如对偶、字数相同、词性一致等,还要认真学习《口技》一文,在高度理解了文章的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较好地对出下联。如有学生这样作对:“清代名艺人善演口技声绝四海。”“精”与“善”、“核舟”与“口技”、“名扬天下”与“声绝四海”相对,词性一致,内容对应,是个较好的下联。

二、课堂教学中出示对联辅助教学

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在分析了菲利普夫妇在于勒有钱时赞之,贫困时躲之后,出示这样一副对联:
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
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
这副对联较好地概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变化,揭示了他们冷酷、自私、金钱至上的性格特征,较好地反映了文章的主旨,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完课文后让学生练习写对联

如教学了《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后,可让学生根据两文的内容拟写对联。
练习

1.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下联:范仲淹 。

练习

2.上联: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下联: 欧阳修 。

这种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需要认真复习两文的内容,在完成练习中既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培养其分析、理解和表达的能力。练习1可用“范仲淹以天下为忧”或“范仲淹先天下为忧”作对;练习2可用“醉翁亭里欧阳修赋词抒怀”或“醉翁亭中欧阳修与民同乐”作对。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恰当渗透对联教学,不仅使学生对对联知识有所了解,而且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的确是个很好的语文教学形式,值得广大同仁参考借鉴。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