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被遗忘被遗忘角落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643 浏览:154007
论文导读:随着郭沫若研究的深入,桑逢康所著《郭沫若评传》中有三章专论郭沫若的感情生活,分别为:第二章,结婚受难;第七章,安娜与安琳;第十一章,于氏姐妹。虽然占用了相当的篇幅,但是并未将其感情生活与其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做深入探讨,只是用其小说化的叙事让我们对郭沫若一生传奇的感情经历有个大致的脉络把握。秦川的同名著作却
摘要:
本文从历来郭沫若研究中较为欠缺的层面出发,试图从三个方面来论述。第一,简要叙述郭沫若研究中忽略其情感生活的现象。第二,通过围绕郭沫若一生的三位女性对其创作产生的影响而源于:党校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着重论述我们为何需要重视其情感世界,以及研究这一问题的学术价值所在。第三则试图剖析在一系列的郭沫若传、评类作品中忽视其感情线索对文学创作所产生影响的原因。
关键词:郭沫若研究;女性情感;创作产生
与大多数文学学者不同,郭沫若在文学、政治、历史、书法等领域各有建树,其身份角色有着多个侧面,使得我们单从一个方面对其加以了解存有一定的困难。郭沫若研究的逐步深入和角度的逐渐丰富,为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郭沫若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郭沫若生活中的女性与对其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仍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来论述。第一,简要叙述郭沫若研究中忽略其情感生活的现象。第二,通过围绕郭沫若一生的三位女性对其创作产生的影响而着重论述我们为何需要重视其情感世界,以及研究这一问题的学术价值。第三则试图剖析在一系列的郭沫若传、评类作品中忽视其感情线索对文学创作所产生影响的原因。
一历来郭沫若研究概略
在早期研究郭沫若的著作中,一部分是由于受时代观念的影响,罕见对其感情的描写,忽视其感情生活对创作的影响,或者完全不提及郭沫若的感情生活。如卜庆华在1986年出版的《郭沫若研究札记》中将郭沫若《抱和儿在博多湾海浴》一诗的产生归结于郭沫若对体育的热爱和重视,而非产生于作者对与安娜的爱情结晶郭和夫浓浓的父子情。另外,鉴于郭沫若的政治角色,以及在新中国建立后他的创造力已经丧失颇多,《“”前的郭沫若:1949-1965》一书,主要描写郭沫若在政治上的国务活动。另一部分则是将郭沫若的情感世界在文章中极为简略地一笔带过,如谷辅林在1983年出版的《郭沫若前期思想及创作》,全书共分为八章,第四章讲述郭沫若前期的诗歌《女神》,本章分为五小节,第一节主要描写郭沫若作诗的准备阶段,或称是少年时期“诗的修养时代”,而对于郭沫若和安娜的恋爱对《女神》的推动描述甚简,“到1916年,由于他同安娜发生了恋爱,这才真正地开始产生了作诗的。用沫若自己的话说‘因为在民国五年的夏秋之交有和她的恋爱发生,我的作诗的才认真的发生了起来。’”①这里虽然承认了郭沫若和安娜两人的恋情对诗歌创作的推动作用,但只占用了很小的篇幅,可见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郭沫若研究的深入,桑逢康所著《郭沫若评传》中有三章专论郭沫若的感情生活,分别为:第二章,结婚受难;第七章,安娜与安琳;第十一章,于氏姐妹。虽然占用了相当的篇幅,但是并未将其感情生活与其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做深入探讨,只是用其小说化的叙事让我们对郭沫若一生传奇的感情经历有个大致的脉络把握。秦川的同名著作却“几乎完全忽略了郭沫若的感情世界,对其几次婚姻也作了过淡的处理,这种做法无助于说明是人的成长内因以及诗人之为诗人的独特处,无助于说明诗人的情感体验与创作特色的关联”②。还有一部分专门描写郭沫若婚恋的著作,如《郭沫若的女性情感世界》、《郭沫若和他的三位夫人》、《郭沫若和他的日本妻子》、《无希望的爱恋是温柔的中国现代作家婚恋生活对其创作的影响》(此著作不是专门描述郭沫若,而是从现代作家的婚恋切入,分章节叙述了鲁迅、胡适、郭沫若等著名文学家的婚恋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诸多著作洋洋洒洒,为了博得眼球,其中不乏夸张和想象的成分所在,这其实是对待郭沫若婚恋生活的两个极端,要么极力回避,直接不谈,要么迎头而上,自行添加想象。无论哪一种都是偏而不全的,我们要用健康的思想作导引,以郭沫若的感情生活为线索,探讨其与创作之间的关系,才是学术界所务之事。
由上可见,郭沫若的婚恋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在历来的郭沫若研究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我们不能以此否认郭沫若的情感世界对创作的影响,反而应该积极寻找材料,为郭沫若的文学创作提供更多的研究角度。
二情感推动创作
研究一个作家的感情世界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八卦,而是通过研究作家的感情、婚恋、内心来更好地研究其创作的发生。如果单纯只是为了满足我们偷窥名人私生活的而仅仅抓住细枝末节不论文导读:母也在信中说,叔母认为姑娘的人品和三嫂不相上下。在郭沫若的印象中,三嫂是家中最美的人。便禁不住想起了年幼时在竹林下想去触三嫂手掌的心事。而郭沫若又是善于适应环境的动物,就用幻想来安慰自己,想到她(张琼华)说不定就是深谷中的一朵幽兰,或旷野里的一枝百合,心情变重归平静。然而现实与郭沫若的期望相差太大,婚礼上张琼
放,并添加上各种演绎,这是毫无学术价值可言的。
鉴于郭沫若传奇的感情经历,其私人生活也备受关注,其爱情对象的转移,也成为郭沫若饱受骂名的一个原因。但是,再受瞩目的公众人物也是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一员,我们允许普通人有正常的爱恋,怎么就看不得公众人物的寻找自己的真爱呢?况且,我们如今所能知道的郭沫若的婚恋情况,基本都是通过郭沫若的自叙得知,试问如果一个人不是真正付出感情,又怎能在其作品中一再阐发呢?
文学是人学,而人又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③。很多情况下的文学作品都是描写作者的所见所闻所经历,而作家自身的情感经历又是描写中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无法否认,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而且又承担着为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源泉的重任。在任何一个普通人的世界中,爱情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爱情的力量同时作用在文人作家的身上时,就不能不对他们的创作产生影响。文人作家的爱情留给我们的除去文字优美的书信和日记,还会有作家的自传和自叙传类小说。
我们首先来看看在郭沫若的文学作品中因其婚恋生活的参与而对其精神世界造成冲击而留下的作品。如《少年时代》、《黑猫》、《乐园外的苹果》、《落叶》、《三叶集》、《创造十年》、《月蚀》、《漂流三部曲》、《红瓜》、《孤山的梅花》、《离沪之前》、《由日本回来了》、《断线风筝》、《回到上海》、《洪波曲》等。
《少年时代》便描写过在花园中看到三嫂的身影而产生的“美的念头”,从而想去“触那位嫂子的那粉红的柔嫩的手”。小说《叶罗提之墓》便有嫂嫂的手贯彻始终。这可称之为郭沫若性觉醒的最早经历了。《黑猫》的创作则是缘起于1912年由郭沫若父母所安排的与张琼华的婚姻,按照媒人叔母的介绍,张琼华与郭沫若门当户对,而且叔母又亲自去看过人,说女子人品好,在读书,又是天足,郭母也在信中说,叔母认为姑娘的人品和三嫂不相上下。在郭沫若的印象中,三嫂是家中最美的人。便禁不住想起了年幼时在竹林下想去触三嫂手掌的心事。而郭沫若又是善于适应环境的动物,就用幻想来安慰自己,想到她(张琼华)说不定就是深谷中的一朵幽兰,或旷野里的一枝百合,心情变重归平静。然而现实与郭沫若的期望相差太大,婚礼上张琼华走下轿门时映入郭沫若眼帘的先是一朵三寸金莲,而后在掀盖头的时候只是看见了一对露天的猩猩鼻孔。这两点与郭沫若所设想的幽兰、百合实在相差悬殊,便有了“隔着口袋买猫儿,交订要白的,拿回家来才是黑的”,但是郭沫若的不满并非是针对张琼华,而是指向父母包办婚姻的旧式制度。面对这种守活寡的婚姻,张琼华依然尽职尽责地履行着作为一个妻子应尽的义务。从其精心照料郭沫若双亲上可以看到封建时代女子所特有的贤良淑德。另外张琼华所起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作用是细心整理郭沫若的文稿,这为以后《少年诗稿》和《樱花书简》的编辑奠定了基础。
郭沫若在认识安娜后,创作的才真正被激发了起来,对留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许多优秀篇章,究其创作发生的根源,郭沫若与安娜的感情作用不容小觑。
关于《女神》的基本精神,虽然我们可以赋予其各种宏大的说辞,如“反抗黑暗、追求光明,反对旧社会、向往新中国”④等等,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作家的直观目的是为了赞扬安娜。这在其自传体小说《漂流三部曲》中已借主人公爱牟之口说了出来:“哦,我感谢你!我感谢你!我的爱人哟,你是我的eatrice!你是我的eatrice!你是我的!……Dante为他的爱人做了一部《神曲》,我是定要做一篇长篇的创作来纪念你,使你永远不死。啊,Ava Maria! Ava Maria!永远的女性哟!”⑤单从此看来,郭沫若与安娜的恋爱与同居是推动《女神》创作的主要原因,女神是安娜的化身,没有安娜在郭沫若生命中的出现,也就没有《女神》的存在与流传。
除经典《女神》之外,还有很多优秀篇章是因安娜而作。而且女性主人公大都以一种高洁光辉的形象存在,因为郭沫若与安娜在最初相见的时候就是看到了安娜眉间的圣洁的光辉。如小说《漂流三部曲》中深明大义的晓芙,《湖心亭》中的妻子,《喀尔美萝姑娘》中的妻子,《残春》中的看护S姑娘,《落叶》中的日本姑娘菊子;诗剧《棠棣之花》中的聂嫈,《湘累》中的女须;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中的卓文君、王昭论文导读:
君和聂嫈以及《屈原》中的婵娟等等,这些作品被视为郭沫若与安娜初恋经历的艺术再现。
在与安娜一起生活的日子里,郭沫若除了作为一个文人郭沫若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自传类文学作品,作为一个学者郭沫若,1928到1937年间与安娜在日本的十年生活中,因着安娜的细心操持,郭沫若得以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潜心学术,所以他的学术创作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如《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汤盘孔顶之扬榷》、《两周金文辞大系》、《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金文从考》、《古代铭刻汇考四种》、《古代铭刻汇考续编》、《先秦天道观之进展》等。
郭沫若于1937年听从安娜的建议回国抗日,并于次年的1月份与于立群相识相爱。二人虽然年龄相差悬殊,但是感情却浓烈持久。在余下的41年中,郭沫若、于立群风雨同舟,携手共度,也成为一段佳话。
自摘自:本科论文www.7ctime.com
传体叙述《洪波曲》便是叙述与于立群的相识相爱过程。另外,虽然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中都闪耀着安娜的光芒,但存在的另一个事实却是,很多经典历史剧的创作都是在同于立群结婚后(二人于1939年补办婚礼结婚)。如创作于1941年的话剧《棠棣之花》,创作于1942年的《屈原》、《虎符》、《高渐离》和《孔雀胆》,创作于1943年的《南冠草》,创作于1959年的《蔡文姬》。在文学创作之外,作为学者,郭沫若也未曾停止研究的脚步。如创作于1939年的《石鼓文研究》,创作于1940年的《周易的构成时代》,创作于1945的《青铜时代》、《先秦学术述林》、《十批判书》,创作于1970年的《李白与杜甫》。
虽然于立群对其创作的影响未曾见诸于郭老自己的文字,但是于立群的本职工作是戏剧电影,这对郭沫若的史剧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大量的学术著作中必定也浸润着于立群的心血。
三为何忽视感情的力量
通过以上梳理我们可以看出,在郭沫若的创作生涯中,他周围的女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点却多被历来的研究者所忽视甚而刻意回避,其中定有缘由,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二。
首先,我国历来就有“为尊者讳”的传统。所谓“为尊者讳”,本是避讳的一种,指古人要避开尊者的字、号等。那么,何为“尊者”呢?在需要避讳的年代,尊者就是掌权者,也就是封建时代的帝王将相,但随着时代的演替,帝王将相已经退出历史舞台,那现在我们通常意义上所指的尊者就是在某一领域内辈分或地位比较高的人。郭沫若被认为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开创了中国的历史剧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另外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方面均是权威话语的代表者,在政坛上也堪称元勋,郭沫若以一人之力而跨越众多学科并均有建树,这实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尊者。为了维护尊者的声名地位,我们往往对其荣耀加以赞扬,对其负面却往往采取闭口不提的态度。这一点在我国古代的小说中也是屡见不鲜,如《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为了兄弟义气而怒摔阿斗,诸葛亮也被脸谱化、神化,我们看不到诸葛亮的情感世界,人物的存在是为了成全家国天下的大我而丧失了感情世界的小我,多少有些英雄人物脸谱化的特点。
郭沫若的传奇感情经历我们前文已经说过,这是他饱受诟病的所在,也是“骂派”经常占据的道德防线。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郭沫若的情感经历,都是他的真情流露,与张琼华的婚姻虽然有名无实,但郭沫若也正确地认识到了这场婚姻悲剧的主人公是张琼华而非郭沫若本人,是一个较为公正的论断。其后,对于安娜和于立群,都是在沐浴着爱情中度过的,对自己爱的每一个女性,郭沫若都是用真情在爱,而非虚情假意的利用或其他原因。此外,关于郭沫若的多种感情经历,我们都是从他自己所著的文章中得知,郭沫若没有刻意回避而是将自己的多种情绪暴露在读者面前,这并不会降低尊者的低位,郭沫若在我们心中的形象也没有打折扣,反而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坦诚、真性情又多角度的郭沫若,这为我们充分了解郭沫若提供了先行条件。所以,我们可以打破“为尊者讳”的藩篱,对其感情生活不能刻意回避,鉴于感情和创作之间的密切关系,只有正视其感情的发展,才能更好地研究其创作的发生,推动郭沫若研究走向新的阶段,研究出具备学术公信的成果。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评语www.7ctime.com
其次,上文我们已经提到过《女神》的产生得益于郭沫若与安娜的相恋。但是仍有不少论文导读:确的。”⑥郭沫若的文学作品也深深践行着这一观点。虽然很多作品都是采用不同化名,但却是以自己的生活为主线描述。那么,将文学作品的产生归结为私人感情生活上的原因是否果真会降低一部作品的价值呢?我们不妨先举例看一下被视为经典著作的卢梭的《忏悔录》,其中有很多卢梭对华伦夫人的爱情的描写,但是这并没有降低这部作
研究者认为将文学名作的产生归结为私人原因会降低一部作品的价值。很多文学家自身是都承认文学作品是作家的自叙传一说,如郁达夫便是这一论调的主张者。郁达夫曾说:“我觉得‘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句话,是千真万确的。”⑥郭沫若的文学作品也深深践行着这一观点。虽然很多作品都是采用不同化名,但却是以自己的生活为主线描述。
那么,将文学作品的产生归结为私人感情生活上的原因是否果真会降低一部作品的价值呢?我们不妨先举例看一下被视为经典著作的卢梭的《忏悔录》,其中有很多卢梭对华伦夫人的爱情的描写,但是这并没有降低这部作品的价值,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另一学科文艺理论的发展。其思想的深度非一般作品所能及。
每个作者创作的产生,都是由于情感受到或积极或消极的刺激,而作家舒缓刺激的方式往往诉诸文字。所以“作品首先是作家的私人之物,然后才是公众之物,这个基本事实必须得到尊重”⑦,因此,研究作者个人情感上的创作缘起,并不会降低一部作品的价值,也不会降低一部作品在社会上具备的重大意义。只有将作者的个人动机明了于心,才能知道作者所处时代的背景和需求,为更好地了解作者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奠基。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我们得知了在以往的郭沫若研究中被忽视的一个层面郭沫若的情感世界对其创作的影响,并通过与郭沫若关系密切的三位女性张琼华、安娜、于立群,指出了这方面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因为激发作者创作作品的往往是作者内心的感情波动。最后简要分析了造成这种研究缺失现象的原因,其中不乏我国传统文化观的影响,但是也不排除研究者本人的因素,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摆正研究姿态,不能刻意回避任何能够产生学术价值的因素。
注释:
①④谷辅林:《郭沫若前期思想及创作》,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27页,第147页。
②刘川鄂:《新的综合新的突破读〈郭沫若评传〉》,《文艺理论与批评》1995年第2期。
③[德]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9页。
⑤乐思蜀:《郭沫若的女性情感世界》,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年版,第366页。
⑥郁达夫著《过去集·创作生活的回顾》,见杨里昂主编《文学名人自述》,花城出版社1998年版,第352~353页。
⑦贾振勇:《回归本相郭沫若研究存在的问题、挑战与可能》,《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