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培养学生以阅读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564 浏览:24058
论文导读:体,我们要充分利用。关键词:阅读;载体;质疑;能力;培养“人贵有志,学贵有恒。”这是古人的看法,我却要说:“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的学生就不可能很快提高自己,就不可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不可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就不可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我们做教师的,就是要让没有疑问
摘 要:“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的学生就不可能很快提高自己,就不可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不可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就不可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我们做教师的,就是要让没有疑问的学生有其疑,有疑者解其疑,阅读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最佳载体,我们要充分利用。
关键词: 阅读;载体;质疑;能力;培养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这是古人的看法,我却要说:“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的学生就不可能很快提高自己,就不可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不可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就不可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我们做教师的,就是要让没有疑问的学生有其疑,有疑者解其疑,阅读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最佳载体,我们要充分利用。

一、鼓励质疑,为学生创造质疑的舞台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质疑问难不仅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此时,教师必须放下自己的架子,用亲切的语气,和蔼的态度,声情并茂的语言和学生交朋友。使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敢于对课本、对同学、对老师质疑。只有师生真正平等了,学生才愿意去问。记得在讲《趵突泉》一课,一个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中把趵突泉写得那么美,可是我去这个地方时,根本就没有看到泉水往外冒,跟普通的公园没什么区别,作者怎么能认为它美呢?很多同学就反对:老舍先生是个著名的作家,他怎么会说错呢?我告诉学生:“作者和这位同学都没错,这位同学看到的是因水位下降而不喷水的趵突泉,所以他认为不美。不过,随着济南市对地下水的保护,趵突泉又重新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如果你再有机会到那儿去,一定回乘兴而来,满意而归的。”让学生敢问,为学生搭起质疑的舞台,对于不同的看法鼓励说出,提倡标新立异,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最为关键的。

二、不拘泥于课堂形式,让学生有机会质疑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来制约着我们的阅读教学,教师们精心设下一个个套,让学生按着自己的指挥去钻套、解套,学生无论怎么跳,也跳不出这些问题套。教师不停地问,学生疲惫地应答,根本就不可能去质疑,大大限制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要想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必须让学生自由起来,让学生自己认真地读书,独立地思考,从自己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并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解决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问题,把有共性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全班通过读书、讨论、查找相关资料、师适时引导等方法解决,对于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都有帮助。其实也就是把质疑贯穿于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1、重视预习。

在预习时让学生用笔在书上圈点勾画,把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遇到的问题标注出来。在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查找和本课相关的资料以帮助理解。
如讲《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时,学生在经过读书、查资料后,提出了很多问题:既然人类都渴望和平,为什么至今仍有硝烟弥漫?文中的爸爸已经牺牲了,他还会呼唤和平吗?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和平之花”指什么?联合国秘书长都管不了的事情,作者呼吁管用吗?谁该对战争负责?等等。有了充分的预习,学生的思维多么活跃!

2、分析课文时,走下去倾听学生的心声。

在讲课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同学的发言,对老师的讲解提出疑问,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

3、分析课文后,要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次质疑,看他们还有什么问题。

三、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善于质疑

尽管教师创造的环境很轻松,但有的学生始终在事物的表面做文章,而不会抓住实质,只会问词语的意思、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这样一目了然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一些方法,使学生明白从何而疑?怎样疑?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

1、从文章的题目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问,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如讲《秋天的怀念》一文时,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学生问:文章怀念的是谁?为什么用怀念而不用思念?这个人做了哪些事情使作者怀念?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这些问论文导读:大学出版社,2009.上一页12
题,直奔中心,为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2、从课文用词句的妙处上质疑。

引导学生在读文时,找出精彩的语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从中寻找问题。如《桂林山水》一文中,出现了观赏、欣赏、游览、玩赏这几个词语意思相近,但作者却用在了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作者用得如此准确,使人无可挑剔?学生们通过比较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

3、从课文的重难点处质疑。

对课文重点、难点句段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也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线索进行教学。如教《西门豹》一课时,一个学生提到:“西门豹明知巫婆和地方乡绅的诡计,为什么不直接拆穿,反而把巫婆和乡绅的头子投入漳河,这不是多此一举吗?”这样一个问题就提得很有价值。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了解到西门豹的过人之处。

4、从矛盾之处质疑。

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殊不知那正是作者的匠心独具。引导学生在读书时前后联系起来,找出矛盾的地方,从此处质疑,从而悟出道理,提高认识。如《丑菊》一文,课文开头作者一点也不喜欢丑菊,甚至因为它迟迟不开花想拔掉它,可是结尾处却又为丑菊抱打不平,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作者所采用的欲扬先抑的手法,其目的还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丑菊的喜爱。
只要教师充分、合理运用阅读教学这一载体,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阅读教学也就收到应有的效果了。
参考文献:
(英)萨拉·斯坦利 著,让学生学会质疑[M].范玮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窦桂梅 主编.窦桂梅教你阅读出版[M].长春:摘自:毕业论文小结www.7ctime.com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