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射击业余射击运动员心理训练和专项制约能力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67 浏览:10920
论文导读:实验对象在心理训练前后表象能力得到提高。(二)平衡感觉能力前后比较由表2所得平衡稳定感在表象训练前后比较。其中,认识到平衡稳定感与成绩的关系的运动员经过心理训练以后,从20%上升到100%;在训练中,能感觉到稳定平衡和击发规律在实际训练中影响实弹散布和环数的比例从50%上升到80%;在训练中积极运用表象来
1009-9328(2013)01-000-02
摘 要 本研究以苏州市射击队10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业余射击队建立提高射击专项能力的心理训练方法、步骤和程序,进一步研究在业余队对专项射击运动员建立心理训练体系的可行性和效果。
关键词 业余射击运动员 心理训练 专项控制能力
作为国际上公认的提高竞技体育成绩的心理学方法——心理训练往往优势效果明显,且已经被广泛采用。心理训练被广泛使用于各个运动项目,同时也覆盖到运动员运动生涯的全部年龄段。那么,如何结合业余队射击运动员的训练和认知特点来积极提高心理训练的质量,即深化推进针对业余运动员在射击专项上的心理训练,需要我们业余队教练开拓新方法、新思路,并且使之转化为促进业余运动员竞技体育成绩提高的动力。但是,随着深入的研究发现射击项目中的心理训练也存在部分不足,比如由于被试对象的环境、个体差异和认知等因素会影响到心理训练的效果,被试的运动项目差异会引起心理训练的效果波动。因此寻找能与业余队射击运动项目结合更紧密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来提高运动员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是我们对构建适合业余源于:期刊论文www.7ctime.com
队射击专项的心理训练体系进行有益尝试的目的。

一、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射击运动是一项对运动员的心理控制能力和心理稳定性要求极高的运动项目;射手的心理状态对射手的注意力和动作内在感觉都有影响。射击比赛除了要求参赛运动员要掌握扎实的基本技术动作外,其实更多的是比运动员的临场心理控制,比赛中射手的心理控制能力及心理稳定性和最终比赛成绩好坏密不可分。过去对射击项目的心理训练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专业队队员训练及其参加重大比赛的赛前心理调控上,现在在业余射击队选材和训练上,对业余射手的心理学研究和心理训练逐渐受到重视与发展。根据刘淑慧等人的研究表明,射击项目上国内关于训练和比赛心理方面的研究为72.9%,在射击运动文献资料中经常可以看到关于结合射击专项的心理训练研究。下面我们探讨在业余队训练时,心理训练与射击专项相结合,和移动靶项目运动员以击发动作节奏感和稳定平衡感觉因素作为专项控制能力来重点研究,积极促进提高业余队运动员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

二、方案设计

(一)对象
选取苏州市射击队和移动靶项目运动员10人,其中男5人,女5人,平均年龄 16±

2.34岁,运动年限为 3 ±3.87 年。文化程度主要为初中。

(二)实施方案

1方法与步骤
射击运动项目分析。项目是单手握命中规定距离以外的靶心,移动靶项目是持带瞄准镜的气,命中距离10米在规定的区域内移动的靶心,在规定的数里,准确命中靶心的弹数越多越好。和移动靶项目的选手在比赛中要想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运动潜能提高准确命中率,除了熟练掌握运动作和击发技术以外,击发动作的节奏感和稳定平衡对成绩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这两方面如果没有控制好都难以取得理想成绩。在射击的过程中,要想获得较高的命中率,必须保持身体和击发动作的一致和稳定状态。本文介绍在平时射击技术专项训练后,用心理表象训练来提高业余射击队和移动靶项目运动员的专项控制能力(击发动作的节奏一致和的稳定平衡),并对此进行实验研究。
筛选心理训练方法。本研究选取表象训练方法作为主要的心理训练方法。
实验阶段。选取实验对象进行心理训练教育→测量研究对象的基础运动表象能力[3]→心理表象训练→测量训练后的表象能力→得出结论。
整理数据和建立档案。
2.时间
心理表象训练的时间主要为训练结束后的晚上休息时间和训练安排的空余时间。一般安排在训练结束后的3小时左右,利用晚饭后的空余时间进行。
3.场所
安排在无人打扰的房间,安静,有舒适的座椅和轻松的环境。
实施方法。运动员坐好后全身放松,关灯入静;各人想象自己站在靶场拿训练,从站立姿势、身体平衡稳定感觉、持握把用力等各方面逐一进行表象检查,不断完善改进各部位感觉,使之达到理想的状态。然后把击发动作从举开始一直到扣扳机直至响时的准星跳动和手上用力感觉逐一表象,努力认真回忆表象击发动作的每个动作环节和用力内感。击发动作操作步骤和用力内感回忆表象越清晰越完整越好。通过不断的重复表象每次举很稳定的用力内感和击发动作操作步骤,使击发动作达到理想节奏的程度。每周训练三至五次,每次40分钟左右。在每次实际训练中也要先入静表象正确击发动作10分钟,再拿训练。
观察法。采用参与观察法,对进行心理表象的运动员设计“记录表”记录实施情况。
访谈法。采用个人访谈法和直接访谈法,让被测试队员陈述心理变化并记录数据。以及对运动员进行专访并记录,为个案的研究提供依据。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表象训练前后的表象能力比较

由表一所得,表象训练前后的表象能力发生变化,并从4个维度方面进行比较。其中,在激发特殊动机方面,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原因可能有以下3方面:首先,表象训练的内容着重训练特殊表象能力,如完成动作过程节奏的表象训练。其次,表象训练的内容紧密结合专项,如在训练中结合训练计划实施表象训练。最后,通过表象训练的形式往往培养运动员从无到有的意识,如教授运动员如何在高强度下运用表象击发动作环节和步骤来控制身体和心理;在激发唤醒的动机方面,经T检验没有显著性差异。原因可能是表象的侧重面为举动作内感和稳定平衡感,未对动机有着重的训练;在特殊认知方面和一般认知,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原因可能来自2方面:第一是对运动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心理训练,使其深刻地意识到,并熟悉心理训练的方法。第二是运动员经过8周的心理训练已经能迅速入静集中注意力在动作环节的完成上。综上所述,实验对象在心理训练前后表象能力得到提高。

(二)平衡感觉能力前后比较

由表2所得平衡稳定感在表象训练前后比较。其中,认识到平衡稳定感与成绩的关系的运动员经过心理训练以后,从20%上升到100%;在训练中,能感觉到稳定平衡和击发规律在实际训练中影响实弹散布和环数的比例从50%上升到80%;在训练中积极运用表象来提高稳定平衡和击发动作节奏规律的人数比例从20%上升到100%;认为自己在经过表象训练后,好动作内感清晰能够控制平衡稳定和击发规律的运动员从20%上升到100%。综上所述,实验对象在心理表象训练后,控制稳定平衡能力和击发动作节奏规律得到提高。

四、结果分析

(一)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证明,心理表象训练可以适用于业余射击运动员。在理论层面,形成一系列完整的体系流程规范,利于操作和实施。在实践层面,得到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认可,得到可以用于训练比赛的心理辅助手段,从而保障运动员获得良好的成绩。
(二) 心理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击发动作节奏感和稳定平衡感,可以对运动员心理与运动成绩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五、建议
(一)初步建立的心理表象训练在苏州市射击队移动靶班和班得到应用的验证,达到良好的效果。但射击队员人数少,队员年龄结构简单,体系的应用还需制作更多的备用方案来应对复杂情况。
(二)心理训练的指标分为基础指标和项目特征指标,在本研究中指标偏少,还需要补充和完善。

(三)论文导读:及基本特点.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4).上一页12

心理训练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必须要建立长期的心理训练指导思想,只有对正确击发动作环节和操作步骤坚持长期的表象训练,使队员在平时训练中形成思维习惯,才有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控制。
参考文献:
刘淑慧.射击比赛心理研究与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
丁雪琴.运动心理训练与评价[M].北京:文津出版社.1998.
[3] 许小冬.为部分中国优秀运动员提供心理学服务的一般程序及基本特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