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中国高等教育通识教育对中国高等教育影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47 浏览:14201
论文导读:教育在中12下一页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高等教育现存问题的考察,从通识教育的角度,包括管理理念、教育模式、评价体系方面寻求对现状弊端的变革以适应变化了的时代,谋求建构理想的、和谐的、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型高等教育模式。
关键词:通识教育 高等教育 影响
1672-3791(2012)11(a)-0182-02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市场经济的发展在高等教育行业的渗透或者说对高等教育的冲击都远远超过了五四运动对中国教育改革所提出的任何一个问题,乃至后来新中国建立后所提出的一系列的教育改革。社会极度的功利化、商业化、市场化的今天与中国传统教育的非功利化、非商业化、非市场化之间的矛盾在高等教育产业化的过程中,从院系的调整到高校的合并搭乘升格、全方位的扩招,从“精英教育”到“全民教育”的转化等等一系列高等教育改革中慢慢暴露出来。面对这些庞大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没有达到教育者所期望的效果,而仅仅是从数量上完成了某项指标,许多学者流露出种种担忧。特别是科学巨匠钱学森逝世前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那么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如何?如何改革高等教育的现状?切入点在哪里?这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1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受教育者也渴望得到完善的系统的教育,特别是系统的高等教育。自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高校逐步进行了大规模扩招,它在满足社会成员需求的同时,其潜在的矛盾—— 政府的投入与学校的需求,专业化的教育理念与通识教育理念,评价体系的价值理念,在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的过程中一一体现了出来。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承认政府投入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教育质量,他指出,一般而言教育经费占GDP的6%以上是支撑教育现代化的基石。但需要指出的是,随着GDP这个基数快速增长,提高教育投入比重的难度,无疑会越来越大。在来自政府的投入不能满足高等院校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各高校只能自己想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也导致有的高校负债运行。由于在发展生存艰难的情况下,高校出现了教育收费,经营收费,后勤社会化的现象。政府虽然没有明确的提出教育产业化问题,但实际上教育产业化的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世界发达国家,在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先生看来公立高等教育机构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国有二级企业。学费,杂费及其他教育经费不得不让受教育者承担。扩招在严重造成师资力量短缺、学生素质下降、毕业生鱼目混珠的同时,又打乱了社会的公平。此外,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的共识后“学而无用论”普遍流行,有的家庭或者因为经济问题或者因为就业问题而不愿接受高等教育。这不仅背离了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初衷,而且还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无论是作为政府、教育者还是有识之士都不得不去面对。这究竟是管理理念的滞后、管理模式的滞后、还是评价体系的滞后都不能不发人深思。
2 通识教育理念的复兴
2009年11月国务委员刘延东以及新任国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从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角度来重新深思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认为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实施教育法的新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学校的需要,是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它指出了教育必须要做什么,我们能够做和怎样做的问题,这其中包含了如何改革高等教育目前所面临的管理理念的滞后、管理模式的滞后、评价体系的滞后的问题。他为当摘自:毕业论文摘要www.7ctime.com
前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视角,其中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有新的教育理念作为前导。当前有许多教育者认为,通识教育的教育理念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切入点。借用温家宝总理的一句话:“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3]全面推行新的教育理念,这将是今后面临的最大问题。
通识教育在中论文导读:于创新的能力而且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主动有效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彭寿清先生针对上述的界定进一步指出通识教育是一种非职业性,非专业性的教育,是人人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大学理念完美的教育思想,是培养“完整的人”“健全的人”“自由社会的健全公民”,这样的人要具备有效思考的能力,清晰沟通思
国自古有之,它把培养“全人”“完人”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不同的历史内容。李曼丽教授认为: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使之成为有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人,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础知识、技能和态度教育。丛慧卉认为:通识教育是指对所有大学生进行的共同内容的教育。它强调的是知识的广博与统整,其目的是要将受教育者作为一个具有主体性的,完善的人实施全面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在人格和学问、理智与情感、身心等各个方面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不仅具有高尚的情操、独立思考、善于创新的能力而且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主动有效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彭寿清先生针对上述的界定进一步指出通识教育是一种非职业性,非专业性的教育,是人人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大学理念完美的教育思想,是培养“完整的人”“健全的人”“自由社会的健全公民”,这样的人要具备有效思考的能力,清晰沟通思想的能力,做出合适判断的能力,辨识出普通价值的认识能力。上述学者从通识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目标,结果,过程,功能等不同的角度来阐释通识教育的本质,来应对我国处于转型期的高等教育。
无论是从钱学森老人的忧思到高教扩招现状的弊端,从刘延东、袁贵仁全面推进教育均衡的发展到通识教育理念的复兴,我们都不能不反思我们的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以及评价体系的方向,去追问我们的高等教育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应当通过何种途径去变革从而解决这些问题?
3 通识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摘自:毕业论文翻译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