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对于浅析“如何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08 浏览:13508
论文导读:
【摘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更加注重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理念 合作 自主 教学情景
1006-5962(2012)13(b)-0099-01
新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应该为“学”服务,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在一种渴望和迫切求知的心态下参与教学活动。然而长期以来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丧失,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培养。那么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如何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教学中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1 更新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有位专家在讲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和学生角色转变中提到这样的两句话说:“教师就像带团的导游,要带着游客游,当游客不能直观感受、不明白的时候作必要的讲解,不是替游客游”,说明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的身份;还有一句话是关于学生的:“你讲给我听,我是要忘记的;你给我做,我说不定记住了;你让我参与,我肯定能够学会”充分说明了学生参与的重要性。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相信学生的能力,有计划、逐步地放手让学生亲自去做,并根据教学实际,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实践体验,在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学习新知识。例如单元复习课,我改变了将所学的知识罗列一遍传统做法,组织学生自己总结归纳,而后小组讨论、相互补充,最后师生共同完善的方法,我发现效果确实不一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同时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更系统、完整;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分组教学、合作达标”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所谓“分组教学”是指通过学情分析,将所教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出组长,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流、合作学习、公平竞争创造条件。“分组教学、合作达标”的程序是:①目标定向。教师布置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作业内容。②组内交流。先个体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再小组内发言交流。教师对小组学习作必要的指导和调控。③全班交流,小组代表综合学习结果向全班汇报。事实证明,采用“分组教学、合作达标”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如此,这一教学组织形式能有效地纠正教师“独占课堂”的不良倾向,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 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的机会
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单独设立主题,明确提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所包含内容和要求,同时它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为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合作探究的机会,除课本上规定的内容以外,还将演示实验(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中和反应等)有意的改为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验证、初步学会分析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进而得出结论。我发现整个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争论的非常激烈,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思维,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改变了学生在学习时的被动地位,而且使其综合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4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
“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即学习源自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形成良好的爱学习勤思考的习惯后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为此,我在教学中常常通过视听媒体、讲故事、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演示实验、趣味实验等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例如:在上《质量守恒定律》一节课时,我首先给同学们讲了“点源于:www.7ctime.com
石成金”的神话故事,随即问:一块普通的石头会变成黄金吗?为什么?以此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另外,我还结合当前热点:黑炭面膜为何美白?三鹿奶粉事件中的“罪魁祸首”三聚氰胺等发起讨论,从而让学生引发很多疑问,激起学习的论文导读:
,真正动起来。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的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的机会,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把学生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时间,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真正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