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情景图引导学生质疑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467 浏览:133049
论文导读:
数学情景图把枯燥的数学问题融于生活情景中,使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接近数学,喜欢数学,从而探究数学.教师要从真实情景开始,激发学生质疑的情绪,产生求知的;改变学生只回答老师的提问,不去质疑数学的习惯.引领学生质疑情景图,让数学思维充满课堂,是数学教师的执著追求.

一、议论情景图,引导学生提出常识性问题

初中数学情景图,许多都是学生熟悉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弄清图中所包含的数学信息,挖掘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出平时没有注意到的常识性问题.
如七年级上册《角》图4.3-1钟面图.钟面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图形了,让同学们把看到的、想到的说一说.同学们先后把钟面上的圆、数字、指针一一说出.想到了指针会转,它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老师讲解所学习的内容“角”.指针形成了角的图形,你能用指针提个角的问题吗?在教师引导下很快就有学生提问了.时针走1小时转了多少度?5度.同学们很快就有了答案.有了第一个问题,同学们就会仿照提问了.分针走2分钟转了多少度?秒针走20秒转了多少度?教师要肯定学生的, 再作引导.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这是好的,这些问题都难不倒你们,你们很聪明.把刚才的问题反过来提怎么样?学生通过思考后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时针从12点开始,转了30度后是几小时?学生又开始仿照提问了……我又继续引导,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直接,把一条针的情况说了,但钟面上的三条针是在一起的,分开了,就好像把一家人分开了一样,能不能让它们团聚呀?同学们你一句我一言说呀、问呀.有的同学就提出了两条针的情况怎么样?两条针?这下子提问就多了.从6点开始,半小时后时针与分针形成的角是多少度?……由于有了上面的经验,学生也会反过来提.接着三条针的问题也提了.这些问题与前面提的就不同了,有深度,不是那么容易解答了,就留给同学们课后讨论吧.
教师从熟悉的情景出发,引导学生从看图、说图到议图,发现了许多平时没有注意到的常识事情,并把它们提了出来,问题的难度也一次次的加深,学生的思维在活动中一次次激发.

二、亲历情景图,引导学生进行求知性质疑

在数学学习中,对于具有某些特定特征的情景图,教师指导学生亲历图形,探究其与数学的联系.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质疑数学,完成一个求知释疑的过程.
如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图18.1-1.让学生观察图形:这是用正方形的地砖铺的地板,每个正方形都被对角线分成四个直角三角形.再看分别用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构成的正方形,直角边为边长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四个小直角三角形,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也是四个小直角三角形,即它们的面积相等.教师提问:正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你从图中的信息中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就得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结论.这个结论正确吗?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还有什么疑问?学生经过讨论,对结论是否正确提出了许多问题:两直角边不等的时候斜边不经过正方形的对角线,这时结论还正确吗?两锐角的顶点不在格点上时还有这个结论吗?直角顶点不在格点时还有这个结论吗?如果边不在格线上呢?……对于这些问题,我让学生来一次体验.我贴出一个带有对角线的正方形百格图,让学生画出提出疑问的直角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边构成的正方形;再让学生用几何簿的小方格来画刚才的图.比较两种图,你发现了什么?在百格图中,顶点不在格点上的直角三角形,放到几何簿上来,顶点就有可能在格点上.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把大格图放到小格上来,进行平移、旋转等变换,学源于:本科论文www.7ctime.com
生会提出:如果把大格分成小格,通过各种变换,是否总能让直角三角形的顶点落在格点上?这样的话结论就是正确的了.这个问题提得好呀,它是微分的数学思想,教师要给予高度的称赞.
学生通过亲历数学情景图,进行了质疑和释疑,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掌握了知识.

三、割补情景图,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质疑

“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教师借助割补情景图,把一些不易发现问题的图形变成直观的图形,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索,最后解决疑惑,培养学生多角度、深层次探索数学习惯.
比如七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图7.2-1.把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拼在一起,就得到一个平角.这是通过割补的方法,把三角形论文导读:与割补后的边有平行的关系,证明的方法就有了:作一边的平行线,证明两角相等,内角和为180°;作一角相等,证明另一角相等,内角和为180°.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寻找释疑的途径,最后解决问题.(责任编辑黄桂坚)上一页12
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探索内角和等于180°的情景图.这样做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呀?学生就讨论了.一个结论如果是错的,举出一个反例就行,但这是一个操作,举不出例子,无论对错,只能证明了.用什么方法证明?怎样证明?问题就出来了.这些问题还是交给学生来讨论.学生在探索中会发现角的边与割补后的边有平行的关系,证明的方法就有了:作一边的平行线,证明两角相等,内角和为180°;作一角相等,证明另一角相等,内角和为180°.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寻找释疑的途径,最后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