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合理化目标合理化落实多元化大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289 浏览:158460
论文导读:
传统教学认为,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是全面不疏漏,具体不空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三大功能:首先是定向功能,是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的依据和准绳;其次是调节功能,是师生开展学习活动时的调整和展开;最后是评价功能,是对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程度的评价。因此,教学目标的设置是教师教学设计环节中必须认真对待的第一关,是决定教学成败的起点。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将这种认识与课程目标多元化联系起来理解,不知是否合适,以下是我的想法:

一、对课程标准中“目标多元化”的理解

1.教学目标要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方面。四个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要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

2.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教学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目标”中第一条就写到: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新的《课程标准》的环境下,我们再也不能单一地就知识而讲知识,而应将融于知识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提炼出来,并通过知识的教学有意识地渗透给学生。
因此,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日常教学中的两种倾向

1.重知识技能,轻其他目标

新课程改革已经多年了,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受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的影响,有些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置仍有偏颇。老师仍旧十分重视知识技能目标的完成情况,以此发挥定向,调节,评价功能。老师认为既然知识与技能是前提,必须重视;其他三大目标是附属品,不应同等对待,也不可能同等对待。所以数学课堂教学以知识为本的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随堂课)。

2.以为注重形式,就是重视了过程性目标

部分教师对“经历、体验、探索”这几个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理解片面化、表面化。殊不知“经历不一定产生经验”“活动不一定有体验”“合作并非全是探索”。

三、如何把握目标之间的关系,设置、实施多元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是实现多元的载体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的内容。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如下:出示体育馆场景,估计可以坐的人数——正方体模型认识万——师举例:学校师生为一万多——借助计数器认识数位顺序表——借助计数器读数,认识计数单位。跟踪听课第二课时:复习写千以内的数,数位顺序表,说数的组成——万以内的数借助计数器读数,写数——反复练习——教师总结。
课后我问教者教学目标是什么,回答是:认识万以内的数,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顺序与计数单位。想了一会又说: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发现等能力。除此别无其他。我深感担忧:课程标准要求通过观察、操作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加强估算。这一知识与技能都没有讲明白,更别提通过学习这一知识的过程要揭示的方法与学生的情感达成度。
教者认为:这部分内容很多,光知识目标就难以在课堂内很好完成,如果再加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目标就更难达成。我这时才认识到:我们的老师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者与知识技能孤立起来,在形式上并排起来了,把它也看成是显性的目标,量化的目标。
我认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技能在理念上应引起重视,应同等对待,但在设置时应把知识技能作为载体,让其他两者与知识技能同时达成,犹如船从此岸达到彼岸,船上运载的人与货物同时抵达,而不是船先行,水中拖人,人在拉货。而且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隐性知识,隐性知识不能与显性知识用同样方式表达,同样方式完成,同样文字格式化,只能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从而感悟、体验得出。

2.过程性目标本身就是实现多元的媒介

《倒数的认识》是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如下:汉字中的论文导读:节好,让学生学会了自我反思)。课后我问教者是怎样设置教学目标的,回答是:认识倒数的意义、特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让学生通过学会知识感受到成功。显然这位教者比前一位对目标的设置与表达要符合新课程的理念。然而为什么课堂效果不佳?我又问:怎样培养合作、探究意识,从哪感受成功的喜悦?他无从回
“吞-吴”现象引出数学中的5/7-7/5——给这些数命名——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倒数的特点(一生言代全体,少了探究)——求倒数的写法(重复形式的操练)——学习什么、怎么学的(这一环节好,让学生学会了自我反思)。
课后我问教者是怎样设置教学目标的,回答是:认识倒数的意义、特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让学生通过学会知识感受到成功。显然这位教者比前一位对目标的设置与表达要符合新课程的理念。然而为什么课堂效果不佳?我又问:怎样培养合作、探究意识,从哪感受成功的喜悦?他无从回答。我建议他仔细看课程标准第6页的目标阐述方式:经历××的过程,掌握×××,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的过程,发展×××。
我认为: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要认真对待,它是实施有效教学,掌握知识与技能,渗透情感态度的中间媒介。课程标准把目标分为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而过程性目标强调“经历、体验、感受”,所以过程环节设置必须符合知识生成与学生认知规律,采取的方法必须有利于探究,有利于合作。我们应设置如下目标:通过学习倒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通过学习倒数的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通过学习倒数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通过倒数中的个别知识点与分数,除法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
经历“过程”、感受“过程”所蕴涵的智慧方法更应看做是课程目标范畴的一部分。执行预案切忌走过场,不肯花时间,不会挖掘“过程”的价值,否则知识不能成为智慧,经历无法积淀感悟。建议教学方法做一些调整:“求倒数的方法”要前置,方式由教者出题改为同桌闯关;“倒数的特点”不能以个体发现代替全体,方式由看书改为分组探究、发现,分四组计算加减乘除后发现什么,增强探究氛围;“数的命名”要置后,在同学的众多命名中教者学会提炼与评价,引导学生合作,从合作中享受他人的帮助。随之教学过程做一些秩序调整:汉字中的现象引出数5/7-7/5——倒数特点(探究)——倒数的写法(兴趣、合作)——倒数的意义与命名(合作、交流、情感)——怎样学的(自我建构、反思)。

3.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其他情感目标的实现

《统计》是四摘自:毕业论文目录www.7ctime.com
年级上册的一节课。教者的教学过程始终围绕划正字,看表——填表——统计有用、有价值这几个环节展开。整节课对于统计意识的培养;从统计角度思考为什么足球人多;对表格数据如何分析决策、对数据作质疑,处理都不到位。而且整节课就完成例题与练一练两道题。总觉得“统计有用、有价值”这种情感体验空洞。
与教者交谈了解到:设置目标时,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看做是可有可无,有时压根不考虑。
我认为:这一目标要靠渗透,靠真实,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开展什么球类活动不经过统计就决定,是个人猜想很难服众,没有普遍性;争吵不休,经过统计后决定是大多数人的意愿;生活中许多事都是这样决定的,要学会从统计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所以统计有用(这一环节可以把例题中看表回答问题前置);开展足球活动虽然是统计结果,有无虚假成分在内呢?课程标准第29页例5紧随练习,让学生体会质疑的重要性;例题不如改成班队活动选节目,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新课程实施至今,虽然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我们必须进一步准确认识课程标准的三维多元目标,正确设置教学目标,才能充分发挥新的课程目标的定向、调整、评价功能,而不致再生偏颇。只有教学目标间的关系清晰了,设置全面了,“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才会实现。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