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教学改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革新实践与深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498 浏览:24434
论文导读:
在课程改革的指引下,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模式相继闪亮登场,层出不穷。使本来冷冷清清的语文课堂变得热热闹闹。如果我们能够领会新课改的意图,将其精髓贯彻到教学的每一寸土地,我们必将收获语文教育的灿烂的春花,累累的果实。可是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并没有认真地去学习研究课改的精神,断章取义,把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追求气氛的热烈而忽视了课堂的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使语文课堂存在许多误区。
首先,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
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注重师生间的互动过程。因此,没有人再“满堂灌”了,取而代之的却是“满堂问”。整个课堂充满了问答,教师不停地问,学源于:电大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生不停的答。表面上学生对答如流,实际上很多问题缺少启发性,难以引导学生深层的思考,更谈不上创造性的思维和情感体验。
其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流于形式
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些教师把它当作法宝,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结束后,开始小组合作探究,最后学生代表总结发言。表面上讨论的很激烈,实际上,学生根本没有深入到问题的核心,只是流于形式。在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这种盲目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做法,实际上是曲解了新课标,只能将学生推到放任自流的境地。
再次,多媒体运用泛滥、低效
新课标提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的运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生机和活力,它丰富了教学手段,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但是不能把它当作神丹妙药,滥用多媒体。例如一些优美生动的散文,只有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才能发挥想象,体会美景。如果借用多媒体,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反而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其实,掀起课程改革的盖头来,我们发现传统语文教学和新课程标准并不冲突,只要细细品味就会知道他们有很多共同点。

一、注重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在很多作家的文中都有对传统语文课的描述,如魏巍的《我的老师》,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从中可以发现,老师在课堂上很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注重对知识的感悟。新课标对七至九年级的阅读的要求有几条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二、加强多媒体的整合与利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再好的多媒体,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也是徒劳的,所以设计多媒体时,应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增加学习的实效性。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可以将多媒体与学生实际整合,为学生提供现实的生活材料,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语文知识,使教学显示出极大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三、拓展阅读教学的生活化空间

阅读教学的最大的空间无疑在生活。打破阅读教学的时空界限,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是整合性阅读教学的策略之一。当下的阅读活动“只读圣贤书”,只有拥有时代的源头活水,阅读教学才会有生气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只有走进生活的天地,整合性阅读才有可能,才会拥有丰富的资源,现代的手段和源源不断的新信息、新经验、新方法。
拓展阅读空间,走进生活,实现了课内外的整合,学校与家庭的整合。教学活动与社会活动的整合。阅读课文,阅读文学,就是读人,读社会。走进生活,社区的图书馆,街道的新风尚,村落的新气象……都成为一种资源,都成为一种阅读的素材,感受其中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社会变革。这样的大视野整合,不仅仅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更可以历练生活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在这样的有意整合和空间拓展中,丰富人生,涤荡心灵,实现由“知”到“识”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