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善用善用教学机智焕发课堂生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525 浏览:145482
论文导读:认可她这种把退位减法转换成不退位减法的可行性和独创性。她的想法又刺激了其他同学的思考,又有一些同学提出了新的想法。学生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闪光,教师当即表扬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同时,又出示了以下一题:1345-678。学生深思了一会,显然感到有困难,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对比退位减法的方法和刚才“自创”的方法,学生在对比中
摘要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随时面临着各种难以预料的教学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课堂中的各种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灵活机智地采取措施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生动而精彩。通过典型案例谈教学机智的运用。
关键词 意外生成教学机智运用策略
教师在备课中即使预设得再充分,也难以全部预料到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细节,这向教师的教学机智提出了挑战。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对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敏感性,是教师在教学情景中,特别是意外情况下表现出来的一种超乎寻常、出类拔萃的临场应变能力。由于教学机智属于实践性知识的范畴,它深深地根植于教师对实际教学活动的感悟、经验、体验之中,很难以规则的形式表述出来或直接用语言传授给他人。正因如此,本文只能借用几则典型案例,反思如何在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机智,从中寻求一些启示。

一、因势利导,化解尴尬

在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环境常会失常。这时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以一种超越的和理智的态度来面对和汲取他人的智慧,形成对问题的一系列新认识。
这是一节《可能性》公开课,课中老师将学生分为6组,让学生合作分别进行摸球游戏。每组各有一个盒子,里面装有7个球、3个白色球。要求学生摸10次,并进行登记,看哪种球摸到的次数多、概率大。反馈时,有5组的学生是摸到球多白色球少。但有一组学生摸到的却是白色球多球少。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说:哪种球多,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就会大。这时,第6组里有一个男生却固执地认为摸到少的球的可能性也很大。教师灵机一动,请这个学生上台,让他再摸一遍。虽然,这次摸到的是黄球多,但这位学生还是不肯相信这种情况。教师又让他继续摸了3遍(结果3遍都是黄球多)并引导出结论:哪种物体多,哪种摸到的可能性就大。第6组上面出现的情况可能性也是有,但那是偶然现象。至此,这位学生才完全接受这一知识。
从这个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教师不厌其烦地继续解释“摸到白球多的只是‘偶然’现象”,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有“强词夺理”或“强制灌输”之嫌。而这位教师却是让学生动手多摸几次,让他有了亲身体验,不但让他最终接受了这一知识,而且也进一步强化了其他学生对这一规律的认识,从而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随机应变,渐入佳境

在开放性的课堂中,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常常会提出许多超越知识体系的问题。这时,教师要用善意去理解,对于备课中无法预设的有效资源,或学摘自:毕业论文题目www.7ctime.com
生提出的古怪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感受,肯定其长处,并利用好这些信息,再做出决策,开展灵活的教学活动。
教学连续退位减法2000-426,学生已经交流归纳出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这时仍有一位学生高举着手说:“我不用退位减法就可以做。”教师最担心的课堂“节外生枝”发生了,但这位教师临阵不慌,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结果,她的算法是这样的:1999+1-426=1573+1=1574。不拘一格的算式显示了她不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只好调整原先教学计划,请她介绍想法。全班同学一致认可她这种把退位减法转换成不退位减法的可行性和独创性。她的想法又刺激了其他同学的思考,又有一些同学提出了新的想法。学生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闪光,教师当即表扬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同时,又出示了以下一题:1345-678。学生深思了一会,显然感到有困难,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对比退位减法的方法和刚才“自创”的方法,学生在对比中进一步感觉到“自创”的方法有局限性,从而更进一步认识到学习退位减法的必要性。
这是一个出乎教师预设而又有“创意”的情境,激起了教师的教学灵感,教师用自己的机智和耐心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究、自主体验、释疑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实践去体验“自创方法”的局限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有“创意”的想法始终抱以呵护的态度,并且充分利用这个资源,很好地为教学服务,使学生更好地成长。

三、借题发挥,为我所用

互动生成的课堂出现教师预设之外问题的几率增大了,在这样的课堂上,需要教师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更要有适当的措施化解问题的机智。
“角的度量”一课(学生开始自己练习量角。教师巡视,发现正确率很高,基本掌握了量角的方法。可意外发生了。),生:老师,我的量角器断了,我还有几个角没量呢,怎么办?师(略停顿):大家看,这个同学的量角器断成论文导读:
了两半,它还能量角吗?生l:那小半块肯定不行了,因为已经没有了中心点。生2:那大半块上面有中心点,还有刻度,应该可以量。生3:可是他还没量的是个钝角,那大半块的量角器也不够用呀!师: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每个小组相互讨论一下。小组交流后汇报。小组1:先用三角板在角内画出一个直角,然后量余下角的度数,量得的度数加90°,就是原来钝角的度数。小组2:把这个钝角分成两个锐角,分别量出两个角的度数后再相加。小组3:可先把这个钝角补成平角,量出补上角的 度数,再用180°相减就行了……课堂上的一次偶然,却产生了如此有创意的精彩。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这个教师缺少教学机智,可能会漫不经心地说:你跟同桌借用一下吧!那么这堂课也就缺乏了精彩生成。正是由于教师善于抓住“折断的量角器”这一课堂中偶发事件,巧妙地借题发挥,激发学生想出了各种各样的量角方法,并且沿着新的教学思路层层推进,给人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不但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备课时无法预计的良好效果,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才能。

四、将错就错,化险为夷

教学是异常复杂的劳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难免会有失误,这时如果教师能临危不乱,及时、巧妙、灵活地处理,可以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增效作用,真正收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节公开课。教师出示图后,引导学生观察后得出算式:1/2=2/4=3/6=6/12,接着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从左往右看,分子和分母是怎么变的,从右往左看,又是怎么变的,然后边观察边板书:
1/2=(1×2)/(2×2)=2/4;1/2=(1×3)/(2+3)=3/5;3/6=(3÷3)/(6÷3)=1/2;6/12=(6÷3)/(12÷3)=2/4。很明显,板书中教师把2×3误写成了2+3。但由于是一节公开课,竟没有一个学生指出来,而教师却浑然不知。在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洋溢的教师正准备进入下一个环节——“练习”时,突然发现自己的板书有误,她稍作沉思说:同学们,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知识,请你们判断一下,黑板上的算式写得都正确吗?学生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得出:第二个算式不正确。因为分子和分母不是同时乘,而是一个乘一个加,所以是错误的,而其他算式,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都是正确的。
本来是一个致命的知识性错误,就这样被教师不留痕迹地“蒙混过关”了。不仅及时补救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过失,而且还当作练习,进一步巩固了本节课所教的新知。这种灵活、巧妙的处理方法,显示了教师良好的教学机智,不得不使听课的老师叹服。
现代课堂是一个变幻莫测的舞台,有风和日丽,有凉风习习,有浪花点点,有激流澎湃。如果要想上述案例中的教师那样,随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一定要胸怀全局,灵活应变,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学中的得失,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通过自己高尚的情操、幽默生动的语言、丰富准确的表情、耐心细致的工作来消除教学中解决的障碍和矛盾,这样才能举重若轻地驾驭课堂,把教学现场中出现的偶然因素转化成一种有利的教学时机,以自己不凡的智慧,把课堂引向,推向深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