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营养盐利用叶绿素荧光策略检测浮游植物营养盐限制及跟踪赤潮生消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246 浏览:76760
论文导读:为一致的结论。可用F_v/F_m反映浮游植物的营养水平。5通过现场营养盐加富培养的策略探讨了四个调查站位营养盐的限制情况。通过检测添加不同的营养元素后F_v/F_m的变化判断该水体浮游植物的营养盐限制情况。结果表明,对于浮游植物生长来说,青岛近海2号站为显著的P限制,6号站为N、P、Si的协同限制;东海DH2-123下一页
摘要:营养盐是浮游植物存活的物质基础。由于营养盐分布的时空变化性和浮游植物间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储存能力及用其进行存活的潜力的不同性,探讨各海域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生理的影响始终是一个热点和难点不足。目前,叶绿素荧光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正被用于检测营养盐限制的探讨。然而,有的学者探讨发现,浮游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与微藻的种类和品系有关,同时也受限制性营养盐种类、营养盐限制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本论文通过实验室培养和现场实验相结合的策略对叶绿素荧光技术的运用进行探究,主要得到以下探讨成果:1通过实验室一次性培养的策略探讨了缺N和缺P的七种海洋微藻分别添加充足的N、P前后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的变化。结果表明,柔弱角毛藻、圆筛藻等两种硅藻以及赤潮异湾藻、叉鞭金藻、亚新形扁藻F_v/F_m对N、P限制较敏感,而锥状斯氏藻和东海原甲藻F_v/F_m短时间内降低不显著。利用添加营养盐前后F_v/F_m比值的变化来检测浮游植物的营养盐限制并不是在所有的条件下都适用。对于很多种甲藻来说,F_v/F_m对N或P限制不敏感。2通过实验室半连续培养的策略探讨了N、P限制的裸甲藻和纤细角毛藻分别添加充足的N、P前后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一次性培养相比,利用F_v/F_m数值的高低不能很好的检测实验室半连续培养条件下两种微藻是否受到N、P限制。3通过实验室一次性培养的策略探讨了缺N和缺P的五种海洋微藻在15℃,20℃,25℃三个温度水平下分别添加充足的N、P前后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的变化。结果表明,F_v/F_m对N、P限制的敏感性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藻种本身的特性,在微藻可以正常生长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对F_v/F_m的影响较弱。当用此策略来检测现场海域微藻营养盐限制时,可以忽略温度对该策略的影响。4调查了青岛近海和东海F_v/F_m的平面分布。得出F_v/F_m的平面分布与叶绿素的平面分布、营养盐含量高低较为一致的结论。可用F_v/F_m反映浮游植物的营养水平。5通过现场营养盐加富培养的策略探讨了四个调查站位营养盐的限制情况。通过检测添加不同的营养元素后F_v/F_m的变化判断该水体浮游植物的营养盐限制情况。结果表明,对于浮游植物生长来说,青岛近海2号站为显著的P限制,6号站为N、P、Si的协同限制;东海DH2-论文导读:连续培养条件下N和P浓度对两种海洋微藻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生长的影响52-773.1材料和策略52-553.2实验结果与讨论55-763.2.1半连续培养条件下N浓度对两种海洋微藻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生长的影响55-663.2.2半连续培养条件下P浓度对两种海洋微藻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生长的影响66-763.4本章小结76-774温度对F_v/F_m检测N
3站和DH6-2站为显著的N限制。通过监测F_v/F_m的变化更能真实的反映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的综合作用,更能反映出藻细胞实际的生理活性。做好引起浮游植物爆发性增殖的营养元素的排放监控、监测工作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开赤潮的发生。6通过现场围隔实验模拟赤潮爆发和消亡的策略探讨了利用F_v/F_m的变化来反映赤潮的进展、演替。结果表明,伴随硅、甲藻赤潮的演替,F_v/F_m也出现了相应的周期变化,可由F_v/F_m数值的变化来判断赤潮的进展情况。通过监测F_v/F_m的变化来跟踪赤潮的进展变化是一种便捷、及时、准确的新途径。关键词:叶绿素荧光论文浮游植物论文营养盐限制论文赤潮论文生消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5-7
Abstract7-12
0 前言12-14
1 绪论14-26

1.1 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的作用14-15

1.2 营养盐限制及其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15-16

1.3 营养盐限制的探讨策略与进展16-17

1.4 利用叶绿素荧光策略检测营养盐限制的探讨17-26

2 我国近海七种常见微藻 Fv/Fm对 N 和 P 营养盐限制的响应26-52

2.1 材料和策略26-28

2.2 实验结果28-48

2.1 七种微藻 N 限制实验28-38

2.2 七种微藻 P 限制实验38-48

2.3 讨论48-51

2.3.1 N、P 限制前后七种海洋微藻生长的变化48-49

2.3.2 N 限制时七种海洋微藻叶绿素荧光响应的差别49-51

2.4 本章小结51-52

3 半连续培养条件下 N 和 P 浓度对两种海洋微藻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生长的影响52-77

3.1 材料和策略52-55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55-76

3.2.1 半连续培养条件下 N 浓度对两种海洋微藻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生长的影响55-66
3.2.2 半连续培养条件下 P 浓度对两种海洋微藻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生长的影响66-76

3.4 本章小结76-77

4 温度对 F_v/F_m检测 N 和 P 营养盐限制的影响77-103

4.1 材料和策略77-78

4.2 实验结果78-99

4.2.1 东海原甲藻在 15℃,20℃,25℃条件下的培养78论文导读:讨论129-1386.2.1调查海域叶绿素、F_v/F_m的平面分布129-1316.2.2营养盐加富现场培养实验131-1386.3本章小结138-1397东海现场围隔实验验证F_v/F_m用于检测硅、甲藻赤潮演替139-1617.1材料和策略139-1407.1.1围隔装置139-1407.1.2取样1407.1.3浅析策略1407.2实验结果140-1597.3讨论159-1607.4本章小结160-1618结
-82
4.

2.2 柔弱角毛藻在 15℃,20℃,25℃条件下的培养82-86

4.

2.3 赤潮异湾藻在 15℃,20℃,25℃条件下的培养86-90

4.

2.4 叉鞭金藻在 15℃,20℃,25℃条件下的培养90-95

4.

2.5 亚新形扁藻在 15℃,20℃,25℃条件下的培养95-99

4.3 讨论99-101

4.4 本章小结101-103

5 2011 年 3 月青岛近海大面调查及现场培养实验103-126

5.1 材料和策略104-106

5.

1.1 调查区域及站位分布104

5.

1.2 样品采集104

5.

1.3 实验设计104-106

5.

1.4 浅析策略106

5.2 实验结果及讨论106-125
5.2.1 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组成和营养盐、叶绿素、F_v/F_m的平面分布106-116
5.

2.2 活体荧光法和丙酮萃取法测定叶绿素的比较实验116-118

5.

2.3 营养盐加富现场培养实验118-125

5.3 本章小结125-126
6 2011 年 6 月长江口及东海陆架大面调查及现场培养实验126-139

6.1 材料和策略127-129

6.

1.1 调查区域及站位分布127

6.

1.2 样品采集127

6.

1.3 实验设计127-129

6.

1.4 浅析策略129

6.2 实验结果及讨论129-138
6.

2.1 调查海域叶绿素、F_v/F_m的平面分布129-131

6.

2.2 营养盐加富现场培养实验131-138

6.3 本章小结138-139
7 东海现场围隔实验验证 F_v/F_m用于检测硅、甲藻赤潮演替139-161

7.1 材料和策略139-140

7.

1.1 围隔装置139-140

7.

1.2 取样140

7.

1.3 浅析策略140

7.2 实验结果140-159

7.3 讨论159-160

7.4 本章小结160-161

8 结论161-163
论新点163-164
参考文献164-173
致谢173-174
个人简历174
发表的学术论文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