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变革市场机制下教育变革困境与对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786 浏览:120900
论文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教育变革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使教育变革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就应做到教育灵活性与稳定性的统一;建立非政府组织监督、评价机制;稳定教师队伍,完善教师激励机制;保证教育投入的公平性。
市场经济;市场机制;教育改革;教育变革
【关 键 词】1005-5843(2012)06-0011-0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现行教育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市场经济体制对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市场机制在教育中的运用,既为教育变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形成了诸多的强劲挑战,需要我们有效地应对。

一、市场机制为教育变革带来了良好机遇

(一)利用市场机制可以提高学校教育和管理质量

1. 竞争机制有效提高教育质量。教育与市场需求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育竞争也是学校围绕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展开的。在等同投入下,学生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应用能力和使用价值等方面更加突出,更适应未来人才市场需求,谁的产出效益会更大,形成良性循环,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能得到优先发展。相反,如果学生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差,在人才市场上失去竞争力,学校就会处于劣势,甚至被淘汰。由此可知,教育竞争机制迫使各个学校不断改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学生素质,以增强自身竞争力。
2. 多渠道筹资办学提供了更好的物质保障。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大多数学校的教育经费由国家承担,这样带来的结果是,一方面,由于当时较弱的国民经济实力,教育经费增长缓慢,加之教职工工资、退休人员人数增长快,各种政策性补贴、津贴也增多了,发放职工各种福利,导致许多学校的经费不足。另一方面,随着学校规模逐渐扩大,加之物价不断上涨,所需后勤经费越来越多,教育经费愈加不足,经费的矛盾也愈加突出。
在市场经济下,除九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家承担外,其他教育经费大多数是多渠道筹集,也包括学生自行承担部分教育成本,自费上学,财产物质有偿使用。这样,学校后勤在提高管理质量与管理水平的同时,也节约了经费,从而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

(二)利用市场机制有利于办学机制逐步完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无论从社会效益还是从经济效益角度看,单一的国家办学机制都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首先,新时代的社会急切需要现代教育提供大量高知识水平的人才资源;此外,办学效益也会驱动学校努力发展大规模、低投入、高水平的教育模式,这为多种办学形式,如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机遇。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学校办学自主权也逐步扩大,教育部门已不再是办学的独家部门,学校将成为真正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实体。丰富的教育形式将有利于办学部门和社会的共同发展,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适合中国国情。

(三)市场机制可以促进学校获得更多办学自主权

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设置www.7ctime.com
成的教育运行模式存在着种种弊端,如办学体制、办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由于各个地区经济、文化不同,各所学校的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要办好学校,尤其是要形成各个学校自己的特色,就需要较为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作为前提和基础。为此,在市场机制下,基于国家立法,赋予学校法定范围内的充分办学自主权,各个学校可根据自身条件择情发展、自主引进和使用人才,确定内部收入分配机制,自主管理和使用学校财产与经费。

二、市场机制下的教育变革也面临诸多强劲挑战

(一)人才培养结构与市场经济机制不相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暴露了我国现行教育体制诸多弊端,如高等院校专业结构不合理,计划经济时期设置的专业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当时的专业如今已供过于求,人才饱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毕业就业制度替代了过去国家包分配的就业模式,培养结构问题更加突出。一方面,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新兴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短缺;另一方面, 由于过去专业设置、布局不合理,造成了人才的非正常过剩。这些问题造成了社会和个人的双重损失,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阻碍了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进程。

(二)教育变革过程中社会参与度不高

教育变革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兴衰成败,它不仅仅是教育变革主体的责任,还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尽管如此,教育论文导读:
变革的社会参与度并不理想,其表现于两方面:一是办学体制与多种经济体制不相适应。民办(或私立)高等院校的产生与发展是以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为前提的,目前虽然私有制在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民办院校与私立院校的发展地位远不及公办高等院校的发展地位,这当中所涉及的远不止是观念、制度和产权问题,还涉及学历、质量、竞争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二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独立于政府的组织以及社会团体来参与高等教育的监督、评价机制。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评价主体还是以政府部门为主,这样的评价体系是不成熟的。由此可见,教育变革的社会参与程度并不高。

(三)市场机制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收入分配出现了较大差距。在教育行业,工资低下使教师劳动力严重背离其劳动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有的教师弃教从政、弃教从商;有的教师在学校的同时,也积极地寻找其他收入途径,不能集中精力于教学,从而放松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教师的物质待遇不尽快改善,还将会使更多的人才外流,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性,阻碍教育变革的进程。

(四)教育投入不均衡

1. 基础教育不均等。我国基础教育具有层级性,主要由地方政府为主导,采用分级办学和管理的体制,提高了政府办学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尽管如此,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使教育投入大相径庭,区域之间,特别是城乡之间,教育设施等办学条件差别极大。由于经济落后地区资金困难,使基础教育的财政拨款和教师工资得不到保障,教育费用附加征收的条件和数量有限,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2. 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东西部高校的办学规模、经费、硬件设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部属院校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造成西部地区学生与东部地区学生入学机会的显著差异。此外,每年给各大学所拨经费数额也有着巨大差别。[3]这种高等院校分布和政府教育投入的不均衡引发了东西部人才培养数量的不平衡,从而导致东西部人才结构严重失衡,进一步加重了东西部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差距。

三、市场机制下深化教育变革的策略

(一)教育灵活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一方面,学校的专业设置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围绕市场需求办学,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知识水平人才,即教育是随着市场变化而灵活变动的。另一方面,由于教育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即教育活动周期长,因此教育的发源于:论文格式范文网www.7ctime.com
展,既要重视市场需求和社会、科技的发展变化,又要相对稳定,如专业和课程设置、教科书编写等很难按市场规律“随行就市”,要有较为稳定的教学培养模式。因此,各阶段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对市场的战略一般采取“取通才”的教育思想,拓宽专业面以淡化专业界限,让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度选修与自己专业方向有关的课程,打下深厚的基础,“学会学习”,增强适应性,以“不变”应万变。[4]同时,一些基础科学学科和人文学科,随市场需求不多,但却是国家长远发展所必须的,可由国家加以扶持和保护,而不能由市场调节决定取舍,教育毕竟不同于经济,不能完全按市场经济需求来调节,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基础科学技术的支撑。

(二)建立非政府组织监督、评价机制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是单一的,评价主体主要是政府,这不利于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利用非政府组织(NGO)来监督教育主体的行政行为,不仅可以节约教育行政经费,同时能提高监督效率。非政府组织是指独立于企业与政府之外的组织,又称为“非营利组织”、“非政府部门”、“第三部门”等,其组织形式有慈善机构、民间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行业协会等,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等特征。[5]由于我国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原因,非政府组织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不可否认,若能充分利用非政府组织对教育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那么教育行政监督机制将会有所改善。因此,对教育主体行为的监督机制的完善,不仅是要教育行政部门内部下级对上级的监督以及社会普通公民对教育行政机构进行监督,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有足够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监督机制,通过非政府组织及时地将教育相关部门的行政信息传达给每个公民,让公民更全面地了解教育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这样,在教育变革论文导读:等教育和谐运行机制初探.中国高等教育,2009(23):50-51.谷阳.教育问题引发的思考与对策.经济论丛,2010(15):182.王一兵.市场经济机制对教育发展与改革影响的几点分析.高教探析,1993(02):8-10.卢海燕.关于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几点思考.求实,2004(S4):36-3

7.梁世栋.浅谈教育与市场的关系.职业技术,2006(24):91.

过程中,教育行政主体的行为才能透明化,其所做出的决策也才会更加科学合理,同时通过非政府组织向教育行政机构反映公众的意见,代表公众更好地行使监督的权利。

(三)稳定教师队伍,完善教师激励机制

1. 建立学校激励、竞争机制。首先,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学校改革允许的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如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成绩等进行校内“低职高聘”和“高职低聘”,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对先进个人进行大力表彰,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与此同时,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培养教师热爱学校、勤奋工作的奉献精神,打造一支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水平的师资队伍。
2. 提高教师工资水平。学校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工资水平,因此也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良好的教学条件以及较高的教师工资水平必然能促进学校发展的良性循环。学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科研相关产业,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增强自身的创造力,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及教师工资待遇。
3. 强化教师自身素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优秀人才的关键,而教师队伍的强化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和硬件条件的保障,这就需要学校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和深造的机会,使教师能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在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6]

(四)保证教育投入公平和均等性

要实现教育资金投入的公平和均等性,就必须要加强对教育经费(主要是基础教育经费)的统筹与管理,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政策倾斜。对经济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确保教育经费能在地方国民生产总值上占到一定比例,再按全国基础教育经费的平均水平由政府来支付其不足部分,在政府的监督管理下,共同交予地方教育部门进行分配,为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提供经济支持。[7]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办教育的积极性,而且还照顾到城乡、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
参考文献:
闫有恩,杨启华.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J].市场经济论坛《生产力研究》,1998(02):18-20.
冯瑞明.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和谐运行机制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09(23):50-51.
[3]谷阳.教育问题引发的思考与对策[J].经济论丛,2010(15):182.
[4]王一兵.市场经济机制对教育发展与改革影响的几点分析[J].高教探析,1993(02):8-10.
[5]卢海燕.关于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几点思考[J].求实,2004(S4):36-37.
[6]梁世栋.浅谈教育与市场的关系[J].职业技术,2006(24):91.
[7]彭先兵.市场经济视域下调整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路径[J].当代教育科学,2009(01):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