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把握新闻采访中记者情感把握题目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622 浏览:120645
论文导读:访情感互动记者对被采访对象的一系列提问和搜集新闻资料的过程,可以概括为新闻采访。那么在面对面的采访中,互动双方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观点的冲突和碰撞,此时会影响到双方的情感反应。互动双方的情感如何把握才能顺利完成采访任务,在采访中至关重要。

一、新闻采访中的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

【摘要】在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情感对采访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虽然情感交流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是一条暗线,但它却对采访活动、新闻写作有指向性作用。情感运用得当,能有效地打开被采访者的心扉,获得记者想要的新闻线索。注意长远的情感投资,更有助于拓宽记者的人际交往面,从而获怎么写论文www.7ctime.com
得更多的新闻线索的渠道。本文从情感的界定、情感运用的重要性、合理运用情感采访三方面对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情感把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闻采访情感互动
记者对被采访对象的一系列提问和搜集新闻资料的过程,可以概括为新闻采访。那么在面对面的采访中,互动双方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观点的冲突和碰撞,此时会影响到双方的情感反应。互动双方的情感如何把握才能顺利完成采访任务,在采访中至关重要。

一、新闻采访中的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情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就像我们处朋友,做事情,只有付出真实的情感,才能感动别人,打动人心,获得相应的回报。情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绪宣泄,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只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但可以用词汇去表达的无形物。所谓情感,“就是指新闻采访者受到新闻事实刺激时而产生并在新闻作品中所体现的心理反应”①概括地说,新闻记者的这种心理感情直接影响稿件的立场,关系到新闻的倾向,对宣传引导能产生影响。

二、情感运用的重要性

新闻采访中灵活运用情感十分重要,关乎采访的成败得失。优秀的记者会做到遇挫愈理智,而不是大发脾气、牢骚满腹,把采访搞砸了。为此,记者应该主动回避这种比较低端的不理智情感的发生,为了完成采访,还需退一步海阔天空。
因此,情感在采访中的运用是否得体,记者能否充分发挥情感的优势来顺势促进采访的成功,这都是情感运用重要性的表现。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机下,应合理把握情感的运用。

1、化陌生为熟悉以拉近距离

采访前,记者的衣着要和将要会见的采访对象的身份保持大体上的协调,始终做到朴素大方,精致干净。另外,记者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稳定自己的情绪,坦然去进行采访。有时候采访职位高、官衔大的人物,记者难免会出现紧张的情绪,由于怕说错话而影响了自己的言辞的表述,采访没有深入透彻,写出的稿件影响力也不会很强。
化陌生为熟悉。刚刚见到采访对象时,记者本身也有一定的顾忌心,有时候会不知道如何寻找采访的突破口。设想一下,我们可以把采访当做一次会友,就像我们见到一位新结识的朋友一样,简单的寒暄下、熟悉下,大体上再相互介绍下彼此的职业、爱好等,双方就会产生一种互相信任,才能继续开展下一步的采访工作。
记者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之前,通过相互熟悉和了解后,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说话时就不会显得那么尴尬、不情愿。交流,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个善于分析别人心理,能“自来熟”的记者,每次采访就像交一个朋友,既完成采访任务,又获得生活的乐趣。

2、消除被采访者抵触心理

记者面对采访对象,说话的语气不能过于着急,不要开门见山就提出一些与采访话题紧密相关的问题,而是要侧面提问,寻找一些“共鸣”之处,慢慢减缓采访对象的紧张心理,这样采访对象才能比较放松的融于采访的情境中,做到不紧张,有条理,说自己想说的话,言谈举止落落大方,使得整个采访简单而融洽地进行。
采访对象的性格、文化层次等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对待那些表达能力强的人,记者提问的次数可以少些,尽量让采访对象充分发挥,但是面对采访对象侃侃而谈与采访话题不着边际时,要运用恰当的言辞、手势等适当引导采访对象,不是情绪化用事,直接打断,以免导致采访对象不知道说什么。
尤其采访农民朋友,记者更应该学会与农民打成一片。在当前“走转改”活动深入开展的大背景下,走基层时,对待基层的一些文化水平比较低,民风淳朴的农民来说,记者不能觉得自己高高在上,甚至摆架子,言辞很傲气,这样容易导致采访对象的排斥。不怕脏、不怕累,不怕烦,只要学会降低身段,学会融入农民的群体中,就能发现有新闻价值的好线索。

3、不能因为拒访而失去情感约束

揭露报道,风险大,反响强。记者面对采访对象粗暴的言辞,“别采访,我们无可奉告;我不是负责人,负责人不在。”等直接拒绝记者的语言,此时记者采访的积极性有可能被泼了冷水,不知道该怎么办,甚至产生放弃采访的念头。
一方面拒访影响记者的情感,但更要知难而上。做一名优秀的记者,要敢于揭露社会的黑暗面,让公平的阳光洒向大众。记者要学会把握自己的情感,尽管有一些压抑,但是不能直接就发泄出来,和相关人大吵大闹,这样有损记者的个人形象和单位利益。但是,面对一些当事人出现暴力拒绝现象,记者要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安全,在没有保护措施的前提下谨慎行事,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
另一方面对于比较敏感的话题,一些被采访者会主动回避,为了能得到第一论文导读:在这个过程中,记者要合理把握自己的情感去采访。但是在现实采访中,记者的情感并不是那么的风平浪静,问题总是接踵而来。1、与被采访者的观点相冲突时,及时控制情感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角度不同,对于问题的看法也就迥然而异。记者在采访中时常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与被采访者的观点或者兴趣不同,而发生不必要的
手的现场材料,记者有时候不厌其烦地追问当事人,希望从他那里得到一些蛛丝马迹。这时候,记者的耐心和勇气就需要不断地磨砺了。怎样才能在不违背当事人主观意愿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采访到比较新鲜的话题,有时候困难重重。但是,聪明的记者总会以柔克刚,例如去采访别的相关人,例如,单位的保安、遛弯的老人、路边的清洁工等有可能的目击者。而不能把这种不满的情绪附加在他人身上,合理调节自己的愤怒、不满、抱怨甚至牢骚,“宰相肚子能撑船”,做一个会学宽容他人的记者。

三、如何在采访中合理运用情感

每个人都有情感的表达方式,遇到不公平的事就会发点牢骚;看到美丽的风景就会感慨自然之美;遇到挫折有时就会垂头丧气、一蹶不振。生活中的事情纷繁复杂,记者不能成为“怨妇”更不“愤青”,而是一位“瞭望者”,把发生的事及时传递给公众。
记者的新闻采访是一种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记者要合理把握自己的情感去采访。但是在现实采访中,记者的情感并不是那么的风平浪静,问题总是接踵而来。

1、与被采访者的观点相冲突时,及时控制情感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角度不同,对于问题的看法也就迥然而异。记者在采访中时常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与被采访者的观点或者兴趣不同,而发生不必要的争执。例如,采访一个没有见义勇为的人,被采访者大谈社会复杂,怕惹火烧身,敬而远之,规避风险。此时,从道德层面上,记者的情绪就会出现波动,憎恨、胆小怕事、素质低等词语就会涌上嘴边。这时候要合理把握好情绪的宣泄,无权去干涉。从另一个角度上最真实、最客观的话语,仅仅应该把这些侧面的内容传给读者,让舆论去评价。
观点冲突时记者不用语言直接去评价,但是可以用不同的语调、语速去表述看法,从而影响当事人的感情,通过情绪上的波折反映出记者内心的看法,直接对被采访者的情绪产生影响。尤其是面部表情,可以说是一种具有强大杀伤力的武器,眼神的沟通,视线的转移,直接对被采访者形成一种潜在的引导作用,这种举动、面部感情、神情的交流,十分重要。

2、不能掺杂道德批判

有些情感也是真实的,也经得起推敲的,但是在一种独特的环境中却不适合,因为它缺少了道德的支撑。普利策摄影新闻奖获得者凯文·卡特,在苏丹为了拍到吃一个小女孩的画面,却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在获奖后不堪忍受公众的压力而选择。这位带着情感去拍摄画面的记者,却忽视了道德的支撑,没有赋予同情摘自:毕业论文范文格式www.7ctime.com
心和爱心,这样的作品怎么能给读者带来乐趣和欣慰呢?
又如,时,大家在现场都是忙着搜人、救人,而记者通过独特的视角跟踪报道现场。例如,记者问一个义务参与营救的农民,“家人至今杳无音讯,你忙着救人,你不担心吗?”“能逃过地震就是万幸,你觉得自己幸运吗?”,面对刚刚发现在废墟里的老人、孩子,记者蜂涌而至,争先提问,不仅妨碍救援工作,而且没有考虑到对方的情感因素,换位思考下,刚刚逃过一劫,就在接受采访,心里面的阴影还没有挥去,怎么能快乐的呼吸?
选择恰当的时机,合理发挥情感的优势,不仅要求记者独具慧眼,而且要求记者要学会分析新闻事件,贸然的积极采访可能是无效的。带着道德的情感去采访,易于读者认可,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3、发表感慨和评价观点要真诚

记者要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必须对新闻事件和新闻背景资料有充分的了解。只有下功夫去采访更多的新闻素材,才不愁“无米之炊”。
真实是新闻的本质,在求真务实的前提下,运用合理的写作方式去反映事实,这样才能体现出新闻事件的客观性。记者的情感不随意地表现在作品的基调中,而应该适度表述。评价一个新闻事件,记者的语气和言辞都应该本着真实而可靠的态度,最忌讳出现剑走偏锋,一棒子打死。
培养记者与新闻事实之间的感情,能够促使记者发表真实的概叹,而不是无病。那么如何培养这种独到的情感呢?这就需要记者本身的知识储备、性格爱好、丰富的采访经验,敏锐地觉察到新闻事件的感情基点,写出让读者产生互动、共鸣的文章。所以,记者在日常采访中,要培养情感,运用到日常的作品中去,把真实、生动的情感传递给读者。□
参考文献
①张慧娟,《灾难新闻报道中记者情感的驾驭》,《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3)
(作者:河北大学201新闻学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