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学院学生黄淮学院学生就业心理情况调查及指导工作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653 浏览:37024
论文导读:
【摘要】本文从求职心态、求职准备和求职途径三个方面对黄淮学院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针对调查结果,从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促进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对策。即要做好就业指导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学生就业准备教育工作。
【关键词】黄淮学院;学生;就业心理;就业指导;对策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主要是以黄淮学院2011和2012届的本专科毕业生为主,主要来自于国际学院、社会管理系、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系和数学科学系等5个系院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67份。并随机走访学生100人次。在调查和走访的过程中,兼顾到了文理学科性质和本专科学历层次的差异性以及男女生性别比例适中等问题。

2、调查方法

调查中采取发放调查问卷为主和随机走访作为补充的形式进行。所用问卷为自编的“黄淮学院学生就业心理状况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共12道题,涉及了学生在求职心态、求职准备、求职途径等三个方面的问题以及对本院校就业指导教育的认识方面的问题。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我们又以聊天、访谈的方式随机走访了近100人次在校学生,以此作为对本次调查研究的重要补充材料。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收集整理后,对样本数据进行了一定的数学方法处理和统计分析,并对走访材料进行了归纳与因素分析。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学生就业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如下:

1、求职心态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黄淮学院学生的求职心理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就业选择具有相对多元化的倾向。在受调查的学生当中,毕业后选择愿意直接就业或创业的占了较大的比例,有35.3%之多,选择考研或者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占有24.8%,其次是选择考公务员或参加招教、招警等事业单位考试的占有18.7%。剩余的有21.2%的同学选择了暂时不想就业或等待亲人帮助安排就业等。由此可见,在我们这种处于经济后发地区的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学生对就业的认识和选择已经由从前的一边倒向考研或升本逐渐变得更加冷静和多元化。分析起来,这也许是在全国高校就业压力不断持续扩张的社会大形势下,学生对自己作为地方院校学生身份所具有的就业竞争力的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是分不开的。
第二,就业期望仍具有理想化的特征。这主要表现于对工作单位的性质要求过于集中化,对薪金要求有点不切实际化两个方面。在选择直接就业的这部分学生当中,选择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各大中型企业工作的较多,占了调查人数的60.3%,选择到外企和国有企业的也较多,占据了压倒性优势。只有很少部分人愿意选择到私有小型企业当中工作。另外,在回答“假如您可以自由选择工作去向的话,您首先选择哪些地区”这个问题上,选择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占30.5%,选择沿海开放城市的占了33.7%,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了内地的其他省会城市。而选择到西部地区或者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城市工作的只占了调查人数的8.9%。
在对工作薪金的选择方面,要求月薪在4000元以上的占11.8%;月薪在2500-4000元之间占55.5%;月薪在2500-1500元之间的占19.4%。要求1500元以下的占1

3.3%。结合驻马店当地的收入水平,这些要求不符和现实状况,明显具有理想化的特征。

第三,择业目的具有一定功利化和求稳心理特征。我们经过对选择考研或专升本以及考取公务员等的这部分学生进一步的走访后了解到,很多学生之所以选择考研、专升本或考公务员等。其理由都是为了获得较为稳定的工作或为了获得高收入高地位的体面工作等。另外还有一部分选择暂时不就业或等着由父母亲人安排就业的学生,对他们走访后也发现,其实他们选择理由也多半是想通过父母等人的关系寻求捷径,来达到获得稳定收入或高收入高地位工作的机会。
第四,求职意识具有较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的求职意识要比女生强烈、乐观。通过走访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女同学在面临就业这一问题上表现出一定的悲观情绪与观望态度。她们在就业意识上不象男生那么明确,表现出一定的犹豫不决和逃避心理特征。有一部分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存在明显的心理压力,有的甚至对自身价值和能力持怀疑态度。这可能与现今社会,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所表现出的性别歧视倾向有关。
第五,不同专业之间,其求职意识也存在明显的学科差异性。这主要表现在一些文科专业和社会需求相对“冷门”专业的学生比起那些社会上相对“热门”的专业学生心理压力较重,他们对自身专业的优势感普遍没有“热门”专业的学生明显,自信心相对不足,他们的求职期望值也相对较低。

2、求职准备方面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在求职准备方面主要表现为:对就业形势的估计更加趋于客观化,为就业所做的心理准备也更加理性,并能积极、充分地作好了求职上的行为准备。
在对“你认为就业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一项问题的回答上,选择社会实践能力的人数较多,占据52.6%之多;其次是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占据3

5.3%;选择经济能力的也有一部分学生。而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选择了学习成绩。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就业中更加看重社会实践能力、社交能力和个人经济实力的重要性,而对学业的要求不再那么严格。很多人对学习好不代表能找到好工作这样的观点持肯定态度。这反映出社会大的就业环境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和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已充分摘自: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意识到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对就业成功的重要性,这已成为绝大多数学生的共识,而学习成绩对就业的影响与其它因素相比,所占的比重要小得多。这一方面会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锻炼社会交往能力,为将来就业获胜创造良好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许会影响到大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挫伤了学习积极性。从一个侧面看,这也反映出院校在一些专业的设置上应尽量与市场化接轨,以此来增强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的专业优势。

3、求职途径方面

在问及“自己最希望通过什么方式获取就业信息”时,选择最希望得到学校提供的就业岗位信息的占4

6.2%,论文导读:

选择自己参加省市举行的人才招聘会的占25.1%,选择希望通过媒体和网络的占14.3%,选择靠亲友或者其他方式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占14.4%。其中,又有78.2%的同学进行了多项选择。在问及“认为求职前是否需要参加培训时”,认为有必要,并且已经有计划的占调查人数的24.9%;认为有必要,但却无从下手的占48.2%;认为没必要的占19.4%;准备参加培训的占2.8%。
从调查结果上来看,学生仍旧把获取工作信息的希望更多地寄托在学校方面,这说明了目前学生在获取就业途径方面的视野还不够开阔,对学校的依赖心理仍然较为严重。不过,从有多数学生进行了多项选择来看,说明体的就业意识正在逐渐增强,主动获取就业信息的意识也有了明显提升。

三、对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思考与建议

综合以上对本校学生就业心理状况的调查结果得知:在当今新的市场机制和就业体制的变革中,黄淮学院作为地方新升本院校,要想使得毕业生得到良好的充分就业,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其就业指导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做好就业指导教育服务体系建设

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首先要构建出一整套完整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服务体系。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首先要选拔、培训和聘用一批高素质、专业化、有丰富从事学生就业指导经验的就业指导课老师,制定《黄淮学院就业指导课教学管理规程》,加强日常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管理,大范围的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指导课的培训。尤其是要培养好青年教师,要选派教师参加省内外关于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考取相应的就业指导师等资格证书。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教学专业化水平和就业指导水平。
(2)加强就业指导教育方面的教学研究和改革,增强就业指导教育的创新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在平时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过程中,要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力求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就业指导教育的效果。
(3)注重企业对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广泛参与度,增强就业指导教育的实践性。我们知道,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其能很快融入到社会当中,很好的适应实际工作需求。所以,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社会实践性的培养。积极与用人单位通过建立合作发展联盟和就业实习基地的方式来扩大企业对就业指导教育的参与度。
(4)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力量,做全、做广、做深、做新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全程化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服务。辅导员、班主任是做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助推器”,其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因此,作为学校在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方面一定要发挥好辅导员、班主任的重要影响力。班主任、辅导员通过与学生日常接触,要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教育和就业意识的宣传。要坚持深入学生寝室,深入学生活动场所,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做到多沟通、多关心、多帮助,努力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满意就业。

2、加强学生就业准备教育工作

所谓对学生的就业准备教育,就是在学生一进入大学到其毕业离开这段时间内,通过对其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引导,帮其尽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其就业意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培养在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形成强烈的就业意识。所以说,无论作为任课教师或是辅导员班主任,在与学生的日常接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大学生世界观的改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搭建各种平台,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帮助大学生意识到他们正担负着传承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创造思想、文化和学术以及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时代责任,增强他们承担社会责任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2)通过养成教育,努力促进在校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学校应当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社会化过程,通过实习、暑期三下乡、参加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状况,为以后正式工作做“热身”;开展多种活动,如模拟面试、就业专场报告等,邀请职场人士参与,学生通过与职场人士的交流和接触,更多了解真实的职业环境,以便合理定位职业目标,并根据职业要求进行自我积累与发展,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适应性。
(3)通过全程化教育,认真帮助在校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从大一开始,学校就需要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切实有效的就业指导教育,将就业指导工作系统地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树立全程就业指导理念,把就业指导渗透到大学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帮助大学生在大学生涯的不同阶段分别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新生入校开始,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职业指导,培养职业意识、职业品德和职业能力,并让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就业前景以及市场需求情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运用各种测试手段,帮助学生分析自我,并将培养职业素质融入到专业知识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中,为就业时找到匹配职业奠定基础。
(4)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健康就业心理的引导。作为高校,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面对所有学生,根据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探索建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心理教育的科学衔接,通过心理健康课程、讲座以及心理咨询等途径,借助实践练习、素质拓展、个案分析等手段,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态,增强抗挫折能力,塑造完善的人格,学会缓解压力和心理调适,助其心理健康成长,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参考文献】
曹新美等.大四学生就业心理倾向调查分析与建议.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1).
石红,陈俊傲.大学毕业生的不良就业心态分析及其心理素质培养.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白文龙.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中国高教研究,2003(论文导读:理培养模式的构建.学生工作,2011(10).曹计划.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创新构建.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

1.1张双会,刘春魁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国经济出版社,200

5.上一页123

5). [4]杨永敬.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及对策研究.学理论,2010(16).
[5]周筠.浅谈大学生“双元制”就业指导模式.老区建设,2011(16).
[6]何绵绵,肖虹.浅谈大学生健康就业心理培养模式的构建.学生工作,2011(10).
[7]曹计划.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创新构建.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11.
[8]张双会,刘春魁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