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几个问题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注意几个理由学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000 浏览:123989
论文导读:
初中历史教学虽然更多的是涉及历史方面的知识,但是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学习能力,构造自身思维方式还是有着巨大的作用。历史教学不仅能让同学了解历史、了解人类的过去,还能让学生以史为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客观辩证的思维方式的目的,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现代的初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心理上更注重别人对他们的感受。当他们感受到你的尊重时,他们能自觉自愿地接受你的教育和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即使在学生回答错误时,也是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们重新认识和更正错误。这样,从上第一节历史课起,就要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合作关系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建立起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努力为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习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促进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性,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渗透情感教育。

借助学习活动中富有情感因素的历史内容,让学生参与探讨和协商,由他们自己感悟学习这些历史知识的意义。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润物细无声,老师参与其中,充当学生认知和思考的引领者、指导者、帮助者,而不是说教者、代学者、训令者的身份,掩盖和妨碍学生在情感上对历史知识的进一步感悟,让学生在自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判断基础上,引起自身情感的变化。

三、在唤起学生质疑、思疑、追疑、释疑中,教会学生掌握历史思维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疑点,巧妙运用设疑技巧,适时地点拨学生发现疑点,激发其思维兴趣,培养其质疑的习惯。比如上战争一课,可以设疑:“假如没有林则徐禁烟,英国会侵略中国吗?”又如:“中国民族工业为何分布在沿海地区而不是内地?”教师设疑的目的是让学生明了教材处处有疑,学习中若不能质疑,说明并不懂得学习,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无法培养。因此,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如学习历史现象时,要先搞清楚是什么,探究为什么,懂得说明了什么,经过反复训练,养成习惯,就使学生由不会学到会学,由教师指导学习到独立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重视历史课中的讨论。

怎样组织和开展课堂讨论一直是历史教学的难点,不少老师布置的源于:论文摘要怎么写www.7ctime.com
课堂讨论场面冷淡,争论不起来,导致讨论失败或者收效甚微。我从电视上大学生辩论对抗赛引起轰动效应中受到启发,于是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讨论之中,很受学生的欢迎。
每次讨论前,我都会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出辩论稿并交给我看。我批阅后,把稿子发回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本方观点。然后正反方各推4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其程序是:各自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最后由老师进行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在世界古代史教学中,我组织的课堂讨论题目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比较”,正方的观点是“西方文明不如东方文明”,反方的观点是“东方文明不如西方文明”。在世界现代史教学中,我设计的题目是:“战争与和平谁是历史的主流”,正方的观点是“和平是历史的主流”,反方的观点是“战争是历史的主流”。这种讨论具有竞争机制,适合学生的特点,他们为了驳倒对方,翻阅了很多书籍,查阅了许多资料,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烈,趣味盎然,往往是时间已到,学生还言犹未尽。

五、以探究历史问题为目的。

历史是一门训练自身思维能力的学科,站在不同的历史角度看待不同的历史事件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我们不能总是强硬地给学生灌输历史知识,而应该选择恰当的方法带领学生进行分析和探究,让历史课变得生动活泼而非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历史课程开设的意义就应当在于让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六、以学生思维训练为目的。

历史学科的存在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史实并且以之为鉴,单纯灌输学生历史知识是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的,对于历史事实的分析及对于历史的批判与继承都是应该交由学生自己来思考和探索的。我们作为教师,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在人才培养方面找到合适的方法和正确的道路,引导学生思维的训练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七、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渲染气氛。

历史课堂所需要的媒介有挂图、图片、图表、史料、地图册、录音机、放像机、电脑等,要经常利用它们为教学服务,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这些媒介中,经常必须使用的是历史地图册,它通过简明的地图符号,显示历史现象发生的空间位置,是对教科书内容的有效补充和说明,有助于形成学生正确的空间概念,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
即使用挂图、图片、放像机来展示历史,现在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希望能充分利用新教材、新教法上课。使用图示、电脑上课应成为必备的教学手段。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一节,可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烧地契》一图,从讲这张图的情景、含义导入新课——土地革命路线。
八、课堂上教会学生听课,是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基础。
所谓教会学生听课,就是指导学生会听开头,会听知识重点,会听结尾,这是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的基础。开头,就是新课导入。它既概括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的课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导语一定要精心设计,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如我在讲《红色政权的建立》时,是这样开头的:“同学们,我们每年八月一日都有一个节日叫什么?”学生回答:“‘八一’建军节。”那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学生回答:“这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而设立的纪念日。”我接着问:“‘八一’建军节是讲述什么事?它为什么会产生?”同学们:“其实,它的建立就是中国红色政权建立的开始。”这样,我接着板书课题,学生的兴趣就被吸引了,急切想了解新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