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素质教育落后山区农村历史课素质教育困惑与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020 浏览:134597
论文导读:
在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全国上下普遍共识的今天,对于如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各个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怎样去做到提高学生学科素质,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在这些问题上,也许有很多相关专家学者已为我们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也提出一些科学的理论,对我们的现实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具体到各地,居于现实的情况不同,教育教学工作要求也不尽相同,各个学科并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均衡地做到给学生以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本人作为一名在边远山区的普通历史教师,以自身的见闻,去感受边远山区农村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困惑。落后山区的历史课的处境和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科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设置贯彻不到位

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落后地区仍存在较大的升学压力,而历史学科还没有作为升学硬性条件要求。这就造成各个学校对历史学科存在偏见的起因,日常教学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副科”。

二、师资配备不全,学科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据我所了解到的,受各种条件的制约,绝大多数的乡村中学并没有配齐专业的历史教师,即使偶尔分配过来有历史专业的,也是因为受当地教学环境的影响而改教其他专业的课。如果有学校开设了历史课,多数情况下也会安排那些因某种情况而工作量不足的其他专业教师来代课——而这都还是临时人员,随时都会调换。由于任课教师流动性大,便不会对历史教材作太多的深入研究,上课时只会随便给学生读读课本,或让学生自习,敷衍了事。或即使碰上有本专业的教师来上,在学科不被重视的环境中,也很难让其集中精力研究教材,也很难怪其他非专业的教师了。专业的不想教,非专业的不务正业,受教育者的“素质”从何而来?

三、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难有保障

受上面所提及的因素影响,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动力就可想而知的了。况且,还奢谈到兴趣则是有点为难学生了。所以每当遇上历史课时,你可以设想会看到怎样的情景:学生或抓紧时间做其他学科作业的,或埋头看课外读物的,更有甚者蒙头大睡;凡此种种,集中精力来听课,为数几许?学生的求知不足,也就少了兴趣,教师也没有上课的情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更妄论什么“素质教育”了。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清楚历史学科既可作为基础学科,也是社会科学,同时还肩负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历史学科有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重要性不是仅仅由历史教师或历史学家来认定就能解决问题,它应该是整个社会的共识。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所以才有今天我们大谈的素质教育。那么,在落后地区,历史课怎样才能做到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切实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完善学科考核制度
历史学科既然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还兼有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重任,就得理直气壮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务必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去开足课,上好每一节课,定期按统一标准组织对教学效果进行考查——落后地区也不能例外。以达到约束个别学校企图蒙混过关的行为,从而形成由学生到学校到社会都来重视历史课,从外部为这些地区的历史课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其次,配备合格的专业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教会学生,首先教师先会。一个合格的专业教师,不仅表现为对本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还表现在对该学科知识的驾驭能力上。只有这样,才能在传道授业的同时,还能解其惑。现代素质教育的历史教学质量观,不仅要看学生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的多少,更要看学生对历史、人类、未来、现实社会的理解、感悟和关心程度。看学生能否从历史经验教训中吸取到智慧和力量,从中学会生存、交往、创造,并服务于社会。要做到这些,没有一定的专业素养,没有一支潜心研究教材的教师队伍,没有持之以恒的治学心态,怎能去教好自己的学生呢?因此,对于那些落后地区的学校而言,历史课要走素质教育之路,就必须给它配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合格教师,才能从形式上得到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
再次,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科兴趣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变化,内因在起关键作用。历史课的素质教育成功与否,取决于学摘自:硕士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生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应用能力,而这些又取决于学生是否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起。出于教学的需要,中学历史教材从内容到编排上显得比较简单,加上历史知识本身就无趣味可言,学生学起来自然就觉得枯燥和零散。要让学生学好它,就得从培养兴趣着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要造就成学生的积极思维,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强烈的求知才会产生“爱学”和“乐学”。为此,我们的教师必须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不拘泥于形式,增强历史课堂的活力。
最后,适当穿插乡土教材,拉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空间距离
通用的中学历史教材,往往以主流文明为主线来编写的,对分支文明的成果叙述相对较少。这对一些边远地区来说,总有点空间距离。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适当是补充一些乡土教材。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也明文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还可以补充编写乡土教材或当地民族史教材(含民族史)以丰富教学内容,具有激发学习兴趣,强化思想教育诸功能。”这已告诉我们,乡土教材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传承,边远的地区也不例外,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充分利用它,讲讲自己身边的过去事、现在事,无疑是拉近了学生的历史距离感,将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总之,在当前落后地区农村教育还很落后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学科素质教育成为当地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任重道远。中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历史课是基础课程,素质教育离不开历史这门学科。历史知识是21世纪中国公民必备的常识之一,很难想象,缺乏历史感的人,能够承担 “两个文明” 建设的历史重任。为了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落后地区要改变面貌,加强自身文化素质,是当务之急,这当中,不能离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