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渗透在高中历史课中渗透诚信教育中专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070 浏览:110826
论文导读:
摘 要:本文从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去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诚信教育,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诚信教育;高中历史教学;品格教育
1992-7711(2012)20-017-2

一、社会和学校的诚信现状

上网浏览新闻,看到了这样一件事:在上海新华路淮海西路路口,一老人因轻微脑梗引起头晕摔倒在地,围观的路人无人敢扶,最后是一名外国女子上前扶起老人并帮助老人止血。出于好奇,我在百度上输入了老人跌倒、旁观等几个关键字。结果百度出了很多像类似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www.7ctime.com
的事件,其中发生在南京的就有好几件,网上有评论说是因为“彭宇案”带来的后果,但我认为更确切点说是因为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诚信价值观在社会运行中的缺失引起的。那么作为民族和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的学校,它里面诚信道德现状又如何呢?前不久在我校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名高一学生在课堂上用脏话骂人,被任课老师发现并当堂进行了批评,但他却反咬一口说老师冤枉他,他没有骂人,并问老师:“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我骂人?”结果事情闹到了政教处,我们去班级了解情况,结果他周围的大部分同学都表示自己没注意或没听到他骂人,虽然最终这名同学承认了错误,但这件事说明了大部分的同学是没有太强的诚信意识的。

二、现状产生的原因

虽然自2001年发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后诚信教育成为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关注的重中之重,全国各学校也相继开展了诚信教育,但效果不明显。这其中固然有社会不诚信大环境影响,但更主要的是因为根据新课改和课程标准要求,“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课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所以很多学校“诚信”教育只是局限在政治课堂和政治教材中,其它课程渗透的很少,没有实现学校全员、全课程的诚信教育。

三、高中历史课渗透诚信教育的条件和可能性

对学生进行的诚信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和全方位的道德品格养成教育,它不是一个老师或几个老师的事,也不能只是政治一门课的课程目标,而应是所有老师的责任和所有中学课程的课程目标。特别是我们高中历史老师和历史课更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因为诚信本就是中国传统儒家学说中道德价值观“三纲五常”中“五常”之一,而现在我们所用的江苏省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有关中国儒家文化和思想的就有相当部分的知识内容,另外教材中还有相当多的内容可以作为诚信教育的教育素材,这是能在历史课中渗透诚信教育的很好条件。而且现阶段历史在高考中以等级计成绩,不算入总分,无形中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历史课上的一些教学负担,使我们老师可以有些时间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为我们在历史课上进行诚信教育提供了可能。

四、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渗透诚信教育究竟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历史学科讲求真实的特点,以诚讲史,以史育人,为诚信教育首先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何谓“诚信”?“诚实守信”。诚实就是指忠诚老实,不讲假话,忠于事物本来面目,不歪曲、颠倒事实,处事实在;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讲究信誉,重信用。在一定意义上说诚实守信就是求“真”,就是追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历史学科从古至今,无论中外历代史学家都一贯追求历史的客观、公正和惩恶扬善,这与诚实守信所要求的“真”在本质上是相通的。现今流传下来的绝大多数史籍都是可靠的信史,具有权威性,是一种“真”的典范,对学生有一种积极的正面引导作用。故而我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会尽量多角度多层次地引用原始的史籍素材,为学生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每讲一个知识都要有据可查,绝不信口开河,进而引导他们通过史料进行独立思考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形成正确而真实的历史观。另外由于现在科技的发达,部分学生通过网络和电视、电影等信息媒体去了解历史和历史人物(比如有部分学生对在百家讲坛中的观点很是赞同),产生了一些歪曲的历史观。对此我专门寻找相关的资料,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课堂讨论,扭转他们的错误观点,还原历史本来面目。通过这些做法构建了学生对我这门历史课真实性、权威性的认同,也就为我在教学中由史及人对他们进行“诚信”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二)历史教师要做诚信的表率。

由于历史学科具有“真”的特点,所以作为教授这门学科的历史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平时的工作中都要“以诚待生,以信育人”。在现实中老师也会犯错,面对错误怎样处理是很关键的,若处理不好,学生不但会对你人格产生怀疑,甚至会对历史真实性产生怀疑,那样“诚信”教育就无法进行下去了。上学期我在班上讲评一张试卷时,有一道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选择题,由于我理解有误,所以在分析题目时讲错了,有学生发现了错误并当场提了出来,但我当时仍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仍按自己的思路把这一题敷衍了过去,学生出于对我的一贯信任,没再提出异议,而是接受了我错误的观点。下课后我对这堂课进行教学反思时才发现我的错误。怎么办?“就这样过去,反正学生已经接受了我的观点,我的面子重要”还是“纠正错误”?经过一番斗争后,第二天我面红耳赤地在全班面前对错误进行了纠正,并诚恳地道歉,接着我顺势把发现错误后的心理斗争情况告诉了同学们,然后指出任何人都会犯错误,老师也不例外,但面对错误你不能用假话和欺骗掩盖错误,而要用诚实的态度面对错误改正错误,这才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才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基本态度。此事后我发现学生对我的信任不但没有因讲错题而减弱,反而大大增强了,学生犯错后狡辩和不承认错误的现象也大大减少了。俗话说得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不仅在我国是个真理,在西方90年代兴起的“品格教育”理论中也被证明是正确的。科学探究发现,学生们会从他们所观察到的事物中进行学习和总结,他们对成人的哪怕是很微小的行为都会观察、监控、分析甚至加倍的模仿。如果我们讲了一句假话,学生也许会因模仿我们讲十句假话,如果我们有一次违背自己诺言,也许学生会学我们违背自己的诺言十次。因此“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应该成为我们历史教师的基本准则之一,我们应成为诚信的标兵,而不是不合格者。

(三)多开展一些历史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尊重、信任学生,帮助他们获得积极的诚信体验。

根据“品格教育”理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是促进学生品格发展的主要因素,因为在学生的生活中别人怎样对待他,尤其是那些重要人物怎样对待他,对他的品格发展影响非常大。学生虽然对自己有主观的看法,但在学校里,他和成人以及同伴之间会产生积极摘自:本科论文www.7ctime.com
的相互作用,可以使他获得积极的内心体验。要使学生产生诚信态度,他们自己首先必须得到他人的以诚相待,而在活动中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和尊重是最直接的方式。我有时会组织学生利用休息日去参观南京博物院、总统府、瞻园、阳山碑材等历史景点。我每次会指定一名不同的学生负责规划整个行程、路线、交通并负责收取、保管和支出活动所需费用,并充分信任他,按他的要求参加这次活动,只是要求他在活动结束后列出相应的开支表贴在班上就可以了。这些活动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管理和规划能力,另一方面也让负责的同学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尊重,让他产生积极心态,并用诚信的态度来回应老师的信任,进而通过同学间相互的心理互动把不同个体学生的诚信体验扩展影响到整个学生群体,产生整体的诚信氛围,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挖掘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中论文导读:直接向学生灌输“诚信”观的良好素材。再比如: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后袁世凯违背了拥护共和的诺言企图复辟帝制结果遭到全国人民唾弃,最后身败名裂而死的史实;第17课撕毁《政协协议》和《双十协定》发动内战,但最终被人民推翻的史实,这些可以作为“诚信”教育的反面素材。另外与教材中知识点有关的历史故事也可作为“诚
的诚信教育资源,做到能力培养和品格塑造同步进行。
现在江苏省所用的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比起以前的旧教材在编排方式和内容上都有了很大变化,以前好些有益的教育内容都删去了,但仍然有一些涉及诚信的内容保留下来,或隐或显地散布在教材中,它既是教师要完成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师对学生实施“诚信”教育的好素材。比如: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孔子思想中要求统治者“取信于民”的观点;第2课中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信”是五常之一)理论,这些都是可以直接向学生灌输“诚信”观的良好素材。再比如: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后袁世凯违背了拥护共和的诺言企图复辟帝制结果遭到全国人民唾弃,最后身败名裂而死的史实;第17课撕毁《政协协议》和《双十协定》发动内战,但最终被人民推翻的史实,这些可以作为“诚信”教育的反面素材。另外与教材中知识点有关的历史故事也可作为“诚信”教育的素材。比如:与选修一中第2单元“商鞅变法”有关的故事“移木为信”;与选修四中第3单元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有关的故事“樱桃树的故事”;必修一第22课有关港澳回归的故事。当然教材中还有很多有用的素材等待我们发掘,只要我们认真思考潜心研究,一定还会有更多更好的教育素材成为我们在历史课上进行“诚信”教育的称手工具。
[参考文献]
姜正冬.诚信是我国道德体系的根本和基础[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1).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01(10).
[3]杨韶刚.美国品格教育的最新发展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02).
[4]戚万学,赵文静.何谓有效的品格教育?——美国CEP及其教育的基本原则(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