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施工技术关于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运用中专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512 浏览:147020
论文导读:和后续工程的质量和后续工程的影响如在事故处理中采取补桩时,应考虑会不会损坏混凝土强度和较低的邻近桩。6、桩基础施工技术发展趋向(1)向攻克桩成孔难点方向发展。日本有64家基础公司组成的12下一页
摘要:桩基础目前在高层建筑中应用较多,本文以灌注桩为实例对桩基础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简要阐释,并针对一些质量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住宅建设步伐的加快,桩基已成为在土质不良地区修建各种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所广泛采用的基础形式。桩基础的作用是将上部结构较大的荷载通过桩穿过软弱土层传送到较深的坚硬土层上,以解决浅基础承载力不足和变形较大的地基问题。桩基础具有承载力强、稳定性好、沉量小且均匀的特点,但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质量通病。本文从建筑桩基础的施工技术问题出发,对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其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2、桩基础分类

桩可按荷载原理、材料形状(或断面)、长度、使用性能及桩端支承情况等分类。
(1) 按材料可分为木桩、钢筋混凝土桩、钢桩及组合材料桩等,其中钢筋混凝土桩又可分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桩(简称RC桩,混凝土强度等级C15~0);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简称PC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0~C80);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桩(简称PHC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80)。钢筋混凝土桩使用最广泛。
(2) 桩按形状可分为圆形桩、角形桩、异形桩、螺旋桩、带扩大头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等。
(3) 桩按施工方法可分为非挤土桩、部分挤土桩。
选择桩型与工艺时,应对建筑物的特征(建筑类型、荷载性质、桩的使用功能,建筑物的安全等级等)、地形、工程地质(穿越土层桩端持力层岩土特性)及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别、地下水位)、施工机械、施工环境、施工经验、各种桩施工法的特征、制桩材料供应条件、造价以及工期等进行综合性研究,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最后选择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桩型和成桩工艺。

3、灌注桩的施工技术

3.1 沉管灌注桩

沉管灌注桩可采用锤击振动、振动冲击等方法沉管开孔。锤击沉管灌注桩的常用直径(指制桩尖的直径) 为 300mm—500mm,桩长常在 20m以内,可打至硬粘土或中、粗砂层。这种施工设备简单,打桩进度快,成本低,但很容易产生缩颈(桩身截面局部缩小)、断桩、局部夹长、混凝土离析和强度不足等质量事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缩颈常发生在软硬土层交界处,或软弱土层处。因此,拔管的速度应该放慢,例如为 0.8m/min;管内混凝土量应充足,应达到

1.10——15。

3.2 钻(冲、磨)孔灌注桩

各种钻孔桩在施工时都要把桩孔位置的土排出地面,然后清孔底残渣,要放钢筋笼,最后浇灌混凝土。目前,国内的钻(冲)孔灌注桩在钻进时利用泥浆保护孔壁,以防塌孔,常用桩径为 800mm、1000mm、1200mm等。

3.3 挖孔桩

挖孔桩可以采用人工或机械挖掘开孔。人工挖土时,要挖深 0.9m一1.Om时, 就浇灌或喷射混凝土护壁,上下层之间插筋连接。达到所需深度时,再进行扩孔。最后在护壁内安装钢筋笼和浇灌混凝土。因挖孔桩施工安全性较差,目前已较少采用。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www.7ctime.com

4、桩基施工阶段的控制要点如下

4.1 钻孔过程控制: 在每次钻孔前应该重新复核该桩位及标高,确保无误;检测终孔的孔深、孔径、孔斜度及二次清孔后的沉浆密度、沉渣厚度。参照地质勘探报告,检查是否已经达到设计持力层以及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施工中如果遇到地质变化,进入持力层深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深 0.5m~1.5m,以保证达到设计承载力。沉浆密度应符合规范要求。沉渣厚度不大于 100mm。
4.2 钢筋笼检查: 主要检查钢筋笼的制作质量、下笼、焊接质量、搭接长度。分段制作的钢筋笼的长度以钢筋的定长为宜,但不宜短于 6m,连接时 50%的钢筋接头应予错开焊接,且两钢筋轴心在一直线上。为避免灌注导管挂笼及钢筋笼上浮,笼底钢筋略成喇叭状。对非全长配筋的桩,钢筋笼顶标高低于地面时用吊筋将钢筋笼焊接牢固,防止下落。钢筋笼的保护层最好是设置成混凝土滚轮,厚度为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每隔2m均匀布置 4 个,穿在箍筋上,这样既保证保护层厚度,又能减少对孔壁的扰动。在焊接施工时要特别注意焊缝的饱满程度。
4.3 灌注水下混凝土:灌注前应检查孔内的泥浆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渣厚度,如超出规定应进行二次清孔。混凝土应有较好的和易性即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只有这样才有良好的抗离析能力,才能真正保证桩身混凝土的质量。施工实践表明桩基浇筑过程中的堵管也与混凝土的离析有关。首批混凝土下落后,混凝土应连续浇筑,没有特殊原因,不得长时间中断,防止坍孔情况发生,最好使用商品混凝土。
4.4 钢筋笼上浮的预防:为防止钢筋笼上浮,当导管口低于钢筋笼底部 2m~3m ,且混凝土表面在钢筋笼下 1m 左右时,应放慢混凝土浇筑速度,当混凝土面上升至骨架底口 4m 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钢筋笼底部 2m 以上,恢复正常的灌注速度。

5、桩基处理的一般原则

当桩基发生质量问题后,若处理不及时,会给工程留下隐患。为了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处理方法如下:
(1) 处理前应具备的条件
事故性质和范围清楚;目的要明确,应有预定处理方案。
(2) 事故处理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对事故处理方案要求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对未施工部分应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3) 事故应及时处理,防止留下隐患
桩成孔后,应检查桩孔嵌入持力层深度、岩石强度、沉渣厚度、桩孔垂直度等数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只要有一项不符合设计要求,就应及时分析解决,方能灌注砼、移动钻机,防止类似问题产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基桩开挖前必须全面检查成桩记录和桩的测试资料,发现质量上问题,必须经研究后方能挖土,防止基桩开挖后再来处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4) 应考虑事故处理对已完成工程质量和后续工程的质量和后续工程的影响
如在事故处理中采取补桩时,应考虑会不会损坏混凝土强度和较低的邻近桩。

6、桩基础施工技术发展趋向

(1) 向攻克桩成孔难点方向发展。日本有64家基础公司组成的论文导读:
技术协会,研究开发20余种大直径岩层削孔方法,其中长螺旋钻进成孔法3种,国内也有不少单位成功地研究开发出岩层钻进成孔法。
(2) 向扩孔桩方向发展。扩孔的成型工艺除钻扩外,还有夯扩、振扩、锤扩、压扩、冲扩、注扩、挤扩、挖扩等。
(3) 向异型桩方向发展。为提高承载力(桩侧磨阻力和桩端阻力)国外大量发展异型桩。
(4) 向组合式工艺桩方向发展。由于承载力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及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限制等,采用单一工艺的桩型往往满足不了工程的要求,实践中经常出现组合式工艺桩。
(5) 向高强度桩方向发展。RC桩满足不了高承载力要求,PC和PHC桩使用越来越多。
(6) 向多种桩身材料方向发展。桩身材料及种类多样化,如超流态混凝土、无砂混凝土、微膨混凝土,钢管外壳加混凝土内壁的合成桩。
7、结束语
桩基础目前是我国高层建筑的主要基础类型,当建筑物场地上部的土层比较软弱时,采用普通的扩大基础,则地基的强度、稳定性和变形将均不能满足建筑物的要求,这时往往采用桩基础。桩基础工程的质量是工程施工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应加强对于桩基础施工技术的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改进,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以及在具体施工时加强管理,防止不应有的偏差和失误产生,以提升桩基础施工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