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运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236 浏览:135024
论文导读:活动。⑴任务①分析假设用变量来存储分数,需要定义10个变量。回顾已讲过的例题:三个变量a、b、c,从大到小进行排序。按照相同的算法,执行10个分数的排序,得出结论:用变量存储多个数据进行排序,步骤太繁琐。因此,引入数组的概念:按序排列的相同类型数据的集合。而学生成绩这组数据具有相同的数据类型,并且排列有先后
摘要: 从任务设计、任务分析、任务实施和任务评价四个方面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应用,教学实践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作用明显。
关键词: 任务驱动; C语言; 程序设计; 教学质量
1006-8228(2012)10-53-02
0 引言
C语言是高校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它具有语言简洁紧凑、数据结构丰富、使用灵活方便、功能强大、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等特点。通过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及其使用方法,更要求学生能运用C语言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和技巧,初步建立程序设计的思想,养成良好的编程风格,使学习者具有一定的分析程序、设计程序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摘自:毕业论文免费下载www.7ctime.com
传授,缺少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教师通常采用“讲概念-分析概念-例题讲解-上机演示”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对于部分难以理解的概念、繁多的语法规则和枯燥的例题,学生感觉找不到头绪,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容易产生厌学思想。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C语言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在文中探讨如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任务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和协作学习,完成既定的任务。这种教学方法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转变了教学理念,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目的,使学生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程序设计方法和技巧。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包括四部分:任务设计、任务分析、任务实施和任务评价。

1.1 任务设计

在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任务的设计和编排成为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一个较好的任务设计,不仅要能用到已学的知识点,还要能引出新的内容。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任务要吸引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任务的内容最好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那些实用的任务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
第二,任务要难度适中。在任务的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现有的知识水平,设计合理的任务。每个任务包含的知识点不宜过多,一般不要多于两个重点或难点,否则学生会因为难度大,解决不了而挫败,进而降低学习积极性;如果任务过于简单,学生能够轻易完成,也不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第三,任务要分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多种原因知识接受能力会有所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把任务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比如,可将任务分为基本任务和扩展任务。在完成基本任务后,学生可自行选择是否执行扩展任务。
例如,在讲解数组时,掌握数组的使用方法及相关算法是教学重点,运用数组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难点。围绕重点和难点,我们提出与学生学习相关的任务:将10名学生的成绩由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为了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将任务分成多个子任务:①10名学生的成绩用什么方式存储·②用冒泡算法对分数进行排序。③采用不同的排序算法对分数进行排序。
其中,任务①、②为基本任务,要求学生完成,任务③为扩展任务,学生可量力而为。

1.2 任务分析

这一阶段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明确任务所要实现的操作和所要达到的目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分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入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步骤,逐步展开教学活动。
⑴ 任务①分析
假设用变量来存储分数,需要定义10个变量。回顾已讲过的例题:三个变量a、b、c,从大到小进行排序。按照相同的算法,执行10个分数的排序,得出结论:用变量存储多个数据进行排序,步骤太繁琐。因此,引入数组的概念:按序排列的相同类型数据的集合。而学生成绩这组数据具有相同的数据类型,并且排列有先后顺序,它们满足用数组来存储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教师展开关于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引用方式等知识的介绍。
⑵ 任务②分析
以冒泡排序算法为例,分析用数组存储数据,进行排序的思路。基本算法:将10名学生的成绩保存到score数组中,从第1个学生的成绩score[0]开始,对第1个学生和第2个学生成绩进行比较,若发现第1个学生的成绩小于第2个学生的成绩,则交换两者的位置,然后比较第2个数和第3个数,以此类推,把较大的数交换到前面。当第一趟结束后,最小的数放到了最后;第二趟比较仍然从第1个数开始,一直到倒数第2个数,进行两两比较,如此下去,重复以上过程,直至最终完成排序。
在任务分析阶段,学生了解了解决问题涉及的理论知识和算法,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就可以具体执行任务了。

1.3 任务实施

任务实施阶段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阶段。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相关知识,自主完成具体的任务。学生可以独立探索完成,也可以采用协作、讨论等方式完成任务。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点拨。
对成绩进行排序,学生可按照以下步骤编写相应代码: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激发了更多的求知,并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从而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技巧和方法。

1.4 任务评价

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和归纳。对任务完成顺利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评价完成任务的所用的方法;对于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给予鼓励和提示,帮助他们分析方案的不足之处;对于解题思路有创新的学生,教师给予表扬。通过教师客观、具体论文导读:
和积极的评价,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确定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而且能增强自信心,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另外,由于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知识的学习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所以,教师应加强课堂小结和知识点的回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更好地理解、吸收和记忆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当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教学评价和自我评价。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将下一次的教学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另一方面,学生在总结学习感受和收获的同时,可以锻炼自我表达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2 结束语
教学实践证明,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充分促进了师生互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完成任务后,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兴趣和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优势明显,同时,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第四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刘志凯.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FP程序设计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

1.15:227

[3] 王琳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

1.7(25):6277

[4] 王文浩.“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究[J].科技信息,2008.18:171
[5] 刘延辉.如何使“任务驱动教学法”更有效[J].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201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