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语文语文课堂教学中空白艺术操作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903 浏览:58192
论文导读:们,不推翻这个罪恶深重的封建社会,就不能解救千千万万的祥林嫂”。这时,教室里异常寂静,同学们神情刚毅、肃穆、庄严,教学效果很好,这与前面的留白分不开的。二、在思考上留出空白,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现“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而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
空白是一种艺术手法,它能使艺术品虚实相映、神形兼备,创造出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妙境,给人以美的享受。语文课堂教学也是一种艺术,同样,讲究“空白”艺术,并让这种空白艺术与其他表现形式相互配合,相得益彰,达到一种虚实相映、疏密有致、有张有弛、起伏迭宕、妙趣横生的境界,从而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一种极至。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空白艺术呢?

一、在语言情感表达上留出空白,让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披文入情,由情入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在情感和认知活动中获得自然而真切的感悟。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悟不单单表现为感情强弱的变化,更表现为各种不同感情的转换和变化,如激昂、平静、愉快、悲哀、悠闲、愤恨、同情等,这种种感情的变化形成课堂教学的感情节奏,使语文课堂教学的美育效果得到充分实现。就总体而言,无论教什么样式的语文课,课堂的感情节奏应和文章的感情相吻合,当喜则喜,当怒则怒,不如此,则难以“披文入情”,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留出情感体验的空白,把最甜的甘蔗让学生去品尝。一首诗、一篇散文、一个充满真情催人泪下的故事,朗读完或听录音、观录像结束时,教师不必急于讲解。须知,“此时无声胜有声”,生硬的剖析会成为多余。只有如此教与学才能达到同频共振,情感才能自然流露,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笔者在教授《祝福》一文时,讲到祥林嫂悲惨地死去时,语调深沉地说:“就在富人们杀鸡宰鹅迎接福神、绅士们长袍马褂合家欢聚的除夕之夜,满头白发、两眼呆滞的祥林嫂脸色恐怖地倒在雪地上,寂然地死了,尸体旁放了一个空篮子,一只破碗,一根开裂了的竹竿”。这时,笔者发觉同学们个个神情严肃,有的已泪光闪闪。一段沉静之后,笔者语调一转,激昂地说:“祥林嫂在‘福神’赐福之时死去,这正是对封建社会辛辣讽刺和深刻揭露!而小说结尾那带有寓意的环境描写,说明封建专制的阴云依然笼罩在中国农村的上空,不知何时才能散去,而祥林嫂的悲剧将会重演。它告诉我们,不推翻这个罪恶深重的封建社会,就不能解救千千万万的祥林嫂”。这时,教室里异常寂静,同学们神情刚毅、肃穆、庄严,教学效果很好,这与前面的留白分不开的。

二、在思考上留出空白,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现

“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而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在我们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思维过程,问题一提出,就马上要求学生发言,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只要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教师就心满意足;或者出现“满堂问”的弊病,没有关注到学摘自:毕业论文格式模板www.7ctime.com
生由于经历和情感的差异,使得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不尽相同的事实;或者很少鼓励学生对教材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及独立思考。这种不“思”只“答”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能力培养也成了一句空话。
对学生的提问,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至少要等待3秒钟,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可以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恰当地回答问题;可增加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增多发散性思维的成分;可给学生创设一个新的思维情境,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想象的翅膀,诱导学生实现知识的发展创新,在多种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判断,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等。
笔者在教授鲁迅的《拿来主义》时,曾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打开窗户,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可以进来,但蚊子苍蝇同样可以进来。那么我们该怎么办?不开窗,空气不流通,开窗蚊子苍蝇又进来了”。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大声说:“装上纱窗就可以了。”笔者说:“对呀!人类真是聪明,取其利、弃其弊。那么,人们又该如何对待文化遗产呢?”话音一落,同学们又热烈地讨论起来,几分钟后,学生们已经找到了正确答案,即吸取精华,弃其糟粕。笔者又接着说:“鲁迅先生说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这就是拿来主义,下面就来学习课文”。这样的思考留白无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生自己悟出的知识点,印象无疑是最深刻的。

三、在知识上留出空白,让学生自我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在课堂上,把某些知识有意识地留下不讲,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空白”,或许能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课外,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发现。这样不仅能开拓视野,增知启智,更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课外探索过程中,如果能有效积累,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这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另外,在课堂上留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让学生处于暂时的不平衡心理状态,促使他们课后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并不是对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通过空白的设计去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去获得空白处的内容,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当人们在观看一个不完满即有“缺陷”或“空白”的形状时,会在不知不觉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紧张的“内驱力”,并促使大脑积极兴奋地活动,去填补和完善那些“缺陷”和“空白”,使之趋向完美,构建成一个“完形整体”,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获得感受的愉悦。而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正是留出空白,让学生以其特有的经验和方式对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改造,让学生自己去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
例如,讲形声字的知识,关于形声字的八种结构形式,教师可以只对其中某一种作分析,其余有意留给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和总结,学生会在探索中补充空白,形成系统的认知。学生在知识自补、迁移中不仅形成了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培养了探究能力。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越来越感到,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知识体系来统一学生的理解,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阻碍学生的创造,而是应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独特的理解方式和思维方式。

四、在心理上留出空白,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

孔子论文导读: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这是一个典型的“言已尽而意无穷”的结尾。佛来思节夫人听了玛蒂尔德悲剧命运的诉说,叠涌而来的层层情感是十分复杂的,是无法用语言说清的。最后结果是怎样的?作者什么都没说,留下的只有省略号,全文在省略号中结束,意蕴更显含蓄深远。如果教师这时大讲特讲,还
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和“悱”,实际上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前的心理状态上的空白,此时,学生的注意力、思维、情感、意志等交织在一起,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刻。在课堂上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性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热情,使其思维不断深入。教师要善于创设这样的空白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愤”和“悱”的状态,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如莫泊桑《项链》的结尾:“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这是一个典型的“言已尽而意无穷”的结尾。佛来思节夫人听了玛蒂尔德悲剧命运的诉说,叠涌而来的层层情感是十分复杂的,是无法用语言说清的。最后结果是怎样的?作者什么都没说,留下的只有省略号,全文在省略号中结束,意蕴更显含蓄深远。如果教师这时大讲特讲,还不如引导学生去尽情发挥想象,去细细品味其间的情感,参透省略号所留下艺术空白,这样效果反而更好。
(高坚强江苏省宝应县氾水高级中学22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