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高校知识竞争力概念演化及其评价-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471 浏览:22522
论文导读:学能力、人的因素、内部管理体制与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高校主要负责人的素质。2.2高校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大学竞争力评价始于美国。早在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开始对美国大学进行评估与排名,至今已有本科生教育评价扩展与研究生和博士生教育评价,它排行目的是为学生和家长挑选大学来设置指标和相应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知识竞争力概念的演化路径,对影响高校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评价体系、高校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提出了高校知识竞争力研究的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校学校;知识竞争力;关键要素

1.高校知识竞争力概念的演化路径

我国对高校竞争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且许多成果散见于专家学者的论文著作中。随着竞争力理论的演变与发展,高校竞争力的概念经历了由高校竞争力、高校核心竞争力、高校科技竞争力到高校知识竞争力的演变过程。

1.1 国际竞争力理论形成时期的高校竞争力(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是国际竞争力理论形成时期。区域经济竞争与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归结到了人才和科技的竞争,“大学竞争力”一词开始逐步被人们认同并使用。这一时期的研究者主要是西方国家的学者,学者们对大学竞争力的关注和探讨,从探寻影响学校竞争力的因素以及提高学校竞争力的方法,扩展到研究学校之间的竞争和跨国、跨洲教育联盟之间的竞争。他们认为高校竞争力表现为一种综合竞争力。其理论研究大多借用竞争力理论的部分研究成果,缺乏与教育理论的整合研究,大部分研究是对高校高竞争力的评估活动。

1.2 核心竞争力理论时期的高校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初-90年代末)

20世纪90年代末“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被引入高等教育,使高校对竞争概念的认识有了质的升华和提高。国内外学者在“核心竞争能力”观念及理论的指导下,重新认识高校的竞争力。这一时期国外学者侧重研究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计划,国内学者源于:论文开题报告www.7ctime.com
则主要研究影响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方面,形成了能力说、知识资源说等不同的学术观点与流派。

1.3 科技竞争力理论时期(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

20世纪90年代末期,许多国家都把提升科学技术的国际竞争力(简称“科技竞争力”)作为迈向21世纪的首要发展目标及立国战略。政府与高校在科研领域确立了新型的合作关系,政府从扩建政府实验室转向通过合同的形式资助大学从事科研活动,政府的科技政策成为影响各国高校科技活动的主要因素,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得到确认。这一时期,研究型大学建设及其成果大量涌现,大学科技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开始出现。

1.4 区域知识竞争力理论时期的高校竞争力(21世初纪至今)

21世纪初,随着美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提出,各国知识产权战略相继出台,2002年英国罗伯特·哈金斯协会(简称RHA)提出了“知识竞争力”的概念,竞争力的理论研究进入“区域知识竞争力”研究阶段并发布了“世界知识竞争力指数”。随后,著名的国家竞争力评价报告——世界经济论坛(WEF)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和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世界竞争力年鉴》分别根据RHA的“世界知识竞争力指数”对其“知识能力”指标进行了修正。国内外以知识创新理论及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建设为核心的知识竞争力理论开始形成,知识创新和知识高效应用成为知识竞争力的核心标志。
这一时期,国内外专家学者普遍认为,高校的知识创新和转化能力已成为高校竞争力的关键。国内外的创新指标体系中无一不将“高等教育及其研发与转化”作为衡量其国家知识创新能力的基本指标。高校知识竞争力的概念由此提出:高校知识竞争力,是指在知识社会中,一定区域内的高等学校创造新的想法、思想、程序和产品,并且把它们转化为经济价值和财富的生产力和能力。

2.高校知识竞争力的研究内容评述

2.1 影响高校竞争力关键要素的主要观点

国外学者认为,影响高校竞争力评价的关键要素是“大学精神”与“学术声誉”。
国内学者对影响高校竞争力关键要素的观点主要基于核心竞争力理念,大多指研究型大学,要素构成呈现多元化。主要包括:学生素质、师资队伍、科研活动;学科建设;学科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学科关键实验设备和学科运行机制。[22]
办学资金、知名度和美誉度、科研成果和毕业生、办学方向和办学能力、人的因素、内部管理体制与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高校主要负责人的素质。

2.2 高校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大学竞争力评价始于美国。早在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开始对美国大学进行评估与排名,至今已有本科生教育评价扩展与研究生和博士生教育评价,它排行目的是为学生和家长挑选大学来设置指标和相应的权重,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学排行榜。此外影响力较大的评价体系还有:英国的《泰晤士报》[3]自1986年开始公布英国高等学校分学科排名的排行榜,以后每年都推出相应的大学排行榜,将大学按质量高低进行排队,这个排行榜现被称为优秀大学指南。《泰晤士报》大学排名根据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每年都对排名指标体系作出调整。《泰晤士报》这一大学指南在公布院校排名结果时,不但要对每一项指标的计算方法进行具体的阐述,而且还要对计算结果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解释。加拿大的时事杂志《麦克林》从1991年起开始每年对加拿大的各大高校的教学科研业绩进行评估,然后加以排名。每年该排名榜都不断对评估项目进行修订,尽量使其数量化。《麦克林》[4]评价体系评价各大高校指标主要根据各所学校在学生概况、课堂、师资、财务状况、图书馆、声誉六个大指标来评估其教学科研业绩并进行名次排列。
由此可见,国外的大学竞争力评价体系主要是反映高等教育投入和教育产出方面的指标,通常由权威的专家从民间角度对各大学做出全面的评估,并将结果公布于众,其结果一般既代表民间对各大学的评估,也或多或少地带有色彩。
在国内,受到国际大学评价的影响,中国的一些民间机构团体也开始尝试对中国的大学进行排名。1987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以美国的《科学引文索引》为评价指标,对国内的87所大学进行了排名。1991年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武书连等,建立了中国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2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研究生培养、本科生培养、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27个指标。论文导读:
[5]武汉大学以邱均平教授为核心的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从2004年第一次发布中国大学竞争力排行榜。该竞争力评价系统,采取了不同的数据来源指标和权重,对国内的大学进行了比较和分类,其中包括国内重点大学竞争力、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竞争力、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中国民办普通院校竞争力榜、中国大学科技创新力、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力等7项排行榜指标体系[6]。网大网站于1999年开始发布大学评价结果。“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的高校排行榜评价指标为:一级指标为人才培养、办学设施和综合声誉,相应的14个二级和14个评价指标等组成。

2.3 高校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研究现状

目前培育和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的主要观点有:(1)制度创新。通过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构建现代大学管理方式、创建战略联盟,创造一个有利于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制度环境。[7](2)建立竞争教育平台。(3)加强学科建设。

3.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1)高校知识竞争力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国内对高校竞争力的研究成果目前以核心竞争力理论、知识管理理论为指导的多,以知识竞争力理论为指导的相关学术研究甚少。
(2)以往对高校竞争力的研究多侧重教育投入与产出,高校知识竞争力的研究则在考虑教育投入与产出方面,更加强调对教育的知识资本投入、知识基础设施投入与金融资本投入。特别是金融资本投入对高校未来发展具有划时代转变的意义。
(3)高校知识竞争力的研究在强调知识创新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高校的“知识能力”是其知识竞争优势的关键。
(4)需要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高校知识竞争力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规范性研究。如概念的界定、特征、构成要素等。其定义应该是可操作性的和可量化的。对高校知识竞争力的分析思路和框架进行具体研究,为后续指标体系的评价研究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
(5)加强对高校知识竞争力的识别和评价研究。以非定量描述法、半定量与定量结合法相结合为主要研究方法,进而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高校的知识竞争力进行准确识别和正确评价。而识别和评价正是培育和应用知识竞争力使高校获得竞争优势的前提,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的探讨空间。
(6)深入研究如何培育和应用知识竞争力,使高校在知识经济时代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是高校竞争力未来研究的重点。
参源于:论文开题报告www.7ctime.com
考文献:
宋东霞,赵彦云.中国高等学校竞争力发展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3(12):41-44.
李景渤.从核心竞争力的视角看我国西部地区高校如何发挥地域特色[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11-114.
[3]蔡丽丹,宋晓平.英国泰晤士报大学排名与中国大学评价之比较[J].石油大学学报,2004(4):103-105.
[4]周满生.加拿大大学排名榜及其评估标准外国教育资料.1997(2):76-79.
[5]武书连等.中国大学评价[R].广州: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2009.
[6]邱均平.中国大学评价报告[R].武汉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07.
[7]赖德胜,武向荣.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研究,2002(7):42-46.
项目基金:本文为2010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批准号:1005124)《山西省高校知识竞争力的测度与评价》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