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中学英语教学中分组学习研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349 浏览:106725
论文导读:
【摘要】如何合理适时地运用分组学习,创设恰当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扫除学生获得知识过程中的障碍,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从而改善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等等,这些已成为我们急需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研究现状述评;研究目标;实验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1326-3587(2012)09-0068-02

一、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传统的英语教学所沿用的一直是“以老师为中心”的原则,课堂教学被看成一个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作为一个知者向学习者传授信息”。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采用的是以教师单向讲解为主的单向交际形式,学生参与课堂和发表见解的机会很少,使得学生语言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因此,如何合理适时地运用分组学习,创设恰当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扫除学生获得知识过程中的障碍,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从而改善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等等,这些已成为我们急需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二、实验假设

分组教学的理论基础首先是合作学习的理论。合作学习从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以来,发展迅速,实效显著,成为当代教学改革最为成功的典范之一,深受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关注与欢迎。合理运用分组教学,充分发挥分组教学具体、形象、直观的优势,生动揭示英语知识模块的特征和性质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积极思维,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实验变量

1、自变量: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的,可以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强化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轻松地在体验、经历和参与中获得知识;可以向学生形象地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化复杂为简洁,化抽象为形象;可以摘自:论文查重站www.7ctime.com
拓展教材内容,丰富知识呈现形式,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思考,进行研究性学习。
2、因变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创新思维是人们在创造性活动过程中所具备的思维形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指学生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3、干扰变量的控制:为保证实验的可信度,我们采用如下措施对变量进行控制:教师:实验组与对比组任课教师年龄、文化程度、教学水平、教研能力等素质基本相当;学生:分别选择班级人数、基础条件基本等同的两个班级进行实验。
实验组和对比组在教学内容、授课时数及作业量上保持基本一致,二者均不加班加点。
电教软件与器材使用上不对实验班做任何照顾。
统一测试工具,统一的评分标准,统一测试。
实验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严格按照实验方案实施,不能随意发挥。

四、研究目标

1、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包括发散思维能力、拓展想象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差异性判断能力等。具体测试时主要包括单选、完形,阅读理解等形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提高教学质量,力求学生能当堂理解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勇于实践,举一反三。全班数学测试及格率达100%,优秀率达80%以上。

3、形成良好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课堂教学环境。

4、提炼有利于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中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模式。

五、研究实施

为了提高研究成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能力,我们确定了课题组的学习计划,要求每个成员每学期都要学习一本理论专著,并做好读书笔记;省、市电教馆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观摩活动,我们都及时安排课题组成员参加。
一年来,我们着重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讨。每学期都有电教研究课,有时还面向全县举行电教观摩课。
为确保每次研究课均能收到实效,课题组经过研讨,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了“电教研究课操作程序”,对课前设计和课后反思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课前思考:1、本课适宜采用哪些媒体?你为何选择此种媒体?2、你准备在何时运用媒体?为何选择此时使用?3、你期望过媒体的使用达到什么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何种能力?

4、你准备用何种方法进行效果检测?5、本课结束后,你要收集哪些资料?

(二)课后分析:1、你选择的媒体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选择?2、媒体运用的时机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时机?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你所期望的 学生能力有否发展?为什么?4、你使用的检测手段是否有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5、你收集的资料能从哪些方面佐证课题?

6、本研究课对课题研究有哪些贡献(包括经验和教训)?

课题组成员上实验课都必须对照操作程序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使以后的研究课不在偏离研究方向,为最大限度地取得实验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举行英语竞赛,开放题、探究题,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面,我们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辐射推广: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一边研究,一边总结完善,一边推广的办法。实验老师先后在校内做课题实验的专题报告8场,尹老师上示范课4次,起到了很好的收效。已有推广效益。
1、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包括发散思维能力、拓展想象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差异性判断能力等。具体测试时主要包括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提高教学质量,力求学生能当堂理解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勇于实践,举一反三。全班数学测试及格率达100%,优秀率达80%以上。

3、形成良好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课堂教学环境。

4、总结提炼有利于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模式。

六、实验检测

1、检测项目:

(1)学生创新能力:包括质疑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评析能力、认知能力。
(2)课堂教学效果(采用随堂检测的方法)。
(3)学生的英语成绩。

2、检测工具。

(1)学生的质疑、操作、思维、评析、认知各种论文导读:2
能力检测表,随堂测试、各种问卷等。
(2)卷面测试每学期的期中期末两次测试外,平时根据实际要求插入阶段性测试,进行整理统计。
(3)数据处理和分析 建立实验的档案、收集、整理实例,教案以及所需要的电教教材等。

七、实验措施

1、课题组负责制定课题、实验研究计划和实验实施方案。

2、课题组集体备课、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检测题、负责检测人员对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有计划的检测。

3、课题组制定实验效果评价方案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测试题目。

4、课题组负责收集实验课例、教案和自制(修改)多媒体课件。

八、实验条件

1、领导大力支持,将足额拨款,保证本实验顺利进行。

2、学校已建成网络化教学体系,背投电视机、计算机、多媒体讲台、实物展台、投影机等现代教育技术器材齐全。

3. 实验教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九、实验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

(一)阶段成果。

1、实验期间每学年要完成8篇典型课堂教学设计。

2、每学年写出4篇有关本课题阶段成果的论文

3、录制典型课堂教学实况4—8节。

4、制作大量优秀多媒体课件。

(二)最终成果。

写出全面的课题实验研究报告;整理相关论文;整理课堂教学设计;整理实验阶段的课堂教学录像录和多媒体课件。